2000-11-27 13:38:48鳥兒
【轉載】蝙蝠的旅行
■吳淡如
不要急著將自己歸類,是人生中最美好的耐心之一。
世界上最有名的蝙蝠,應該是伊索寓言的那一隻。
在鳥獸戰爭中,鳥群那一方獲勝,牠就說自己是一隻鳥,獸群獲勝,牠就說自己是獸。
有一天,大家發現牠原來是個牆頭草,牠就被驅逐出境了。
我過了一大段鳥不像鳥,獸不像獸的日子,想起來真像一隻蝙蝠。
尋找著什麼,摸索著什麼,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
也許到現在還是一隻蝙蝠,只是自己還不自知。
剛剛和十年不見的高中同學吃過飯,她說,
拿了一流大學的高學歷,還出國留學,卻因早早結了婚,有了孩子,
學歷比她更優秀的丈夫負責任的讓她成為經濟上無後顧之憂的家庭主婦,
因此沒有出過社會工作,
「這些年來,我重新反省幸福的定義,看起來我好像很幸福,
可是,每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這輩子到底要什麼?」
她說她人生茫然。在安穩的幸福中,仍覺茫然。
不是只有不幸的人,才會有茫茫然不知所之的感覺。
她說,在別人眼中,我過得很不錯,但只有我看得見某種黑洞般的空虛。
某種黑洞般的空虛,我說,我也一樣,我自覺過得也不錯,
可是在妳像鏡子一樣一切具足又一切虛幻的眼神裡,照見了我自己同樣的茫然。
不是把日子排得滿滿擠擠的就不茫然。
不是生活得很有目標很有衝勁就不再尋找。
不是滿足之後就不再感嘆空虛。
我們都需要不斷的完成,驢子的面前永遠有紅蘿蔔。
就好像完成了一本書,好像,我成功了;
但在三分鐘之後,我的喜悅又變成了另一種孤單和猶豫,「喔」我對自己說,
「妳,又要開始下一本了。」我陷入另一種茫然。
我們都在摸索。還在尋找一種盡性生活的方式,一種揮發生命的儀式。
我們都在學習,都在摸索,至死方休。
永遠想尋找。
差別只是有些人光用夢想在尋找,有些人還有行動,有些人只是蠢動。
只是為著夢想在行動時,我們可以暫時忽略彷彿與生命一起附送的贈品─茫然。
或許我只是用工作和寫作來忘懷那樣的茫然。
像一隻蝙蝠。我走過好多好多的茫然。
如果一個人的歷史可以像電影倒片來檢索的話,我發現有好多階段,
我像是個拙劣的導演,不斷的拍出一些鳥不像鳥,獸不像獸,完全沒有主題的片段。
根本不知道那些畫面的意義何在,和人生的主題有何關連,甚至連主題都找不到。
做過很多改變,其實根本沒有目標,只是騷動和茫動。
我想起和她以及許多朋友一起度過得綠衣黑裙的歲月,
自以為在總統府前的學校就讀就是菁英份子。
高二上的時候我和她一起念自然組,只因不知道將來要學什麼的我,
參加了一個分組的數學考試。為了保護學校的升學率,數學超過六十分才可以選擇自然組,
我碰運氣考考看,一向數學不及格的我,竟然剛好考了六十分。
於是我得意洋洋的進了「好像智商比較高的同學才能念」的自然組。
高中時代比較投契的同學,都是那半年認識的。
大家的成績雖然不太好,但是玩得很瘋。
高二下發現繼續念下去絕對拖垮全班的平均成績,我識趣的打了退堂鼓。
後來的發展像是在練習拐九十度大彎的賽車手。
本來的第一志願外文系變成了法律系,念了法律系後卻把自己裝成文學院裡風花雪月的女生,
唸完了法律系後自然人生茫茫,知道自己不會喜歡也並不擅長主持正義,
害怕畢業即失業,只好誤打誤撞的念了中文研究所;
在文學院念中研所時和同學相較之下又像是個實事求是處處講求邏輯的法律系學生,
每一次跟全班討論學術問題時我總是最不浪漫、也最沒耐心「刨死人骨頭」的那一個。
其又因沒有錢繼續研究所學業誤打誤撞進了新聞界,開始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當學生,
下午五點到晚上十二點到報社上班的日子,然後,糊里糊塗的把私房習作出了書,
莫名其妙走到大眾媒體前,每一件事都從菜鳥的身份開始,用誠勤誠懇遮掩誠惶誠恐。
還談過一些最後讓自己茫茫然的戀愛。
其實在求學和求職中,我一直像蝙蝠。
沒有辦法當一個純作家或純媒體人,我是什麼呢?
生命的意義仍然茫然,但我並不困惑於名義上的歸屬。
對未來從來沒規畫,沒有藍圖,沒有革命家的思想。
有時必須絞盡腦汁編織一些未來計畫,是怕別人以為我明知不說,怕對訪問者沒個交代。
如果容許我說實話,我會很有自信的回答:真的不知道。
除了沒有懷疑過自己是不是該繼續寫作之外,我常常感到「人生茫然」,
這四個字像暈眩之於得了中耳炎的人一樣,我常常在問自己:
這樣活著有意義嗎?是不是還有什麼聲音在召喚我?
每一年的過年,我總是人在異鄉,不同的情景,總是陷入同樣的情境;
我在尼羅河畔的神殿回顧過去一年,一片茫然,
在越過喜馬拉雅山的小飛機上,在白雪皚皚的北海道深山中,領悟到的也是一片茫然;
在巴黎,在紐約,在熱帶島嶼,回顧與前瞻,除了茫然,還是茫然,感覺自己只是宇宙蜉蝣。
因為人生茫然,所以新鮮的事情老是引誘我,脫離既有的生活規則,
去挖掘另外的活水源頭,總要,總要尋找一個可能性的解答,在書中尋找有洞見的心靈,
從不同的世界裡追索看世界的方法,去結構自己的思索,又解構自己的想法。
世界存在著的追尋途徑,就像大地上曼妙花朵的種類一樣多,答案在那裡呢?
目前為止,我真的不知道。
妳說妳當家庭主婦當得很茫然,我想,我也一樣,時時面對著茫然,
我們都在茫然的沙漠中一起抬頭指望遠方的星空,繼續沿著意志力創造的絲路,
尋找可能的水源,往前走,各自尋找著綠洲,就跟遠古時代的商旅一樣,
即使找到了綠洲,那也不是我們的目的地。
我們只要有一口氣在,就會渴望另一個綠洲。
人人都要成功,但人類的成功比較複雜,
並不是像一隻公蜘蛛被母蜘蛛殺死後,
它就算求愛成功了。
我們只能不斷試探生命中的可能,試圖完成,
直到最後的謝幕。
不要害怕,像一隻蝙蝠那樣旅行,
試著飛越黑暗與黎明的邊緣,
用聲納和世上一切有生命與無生命感應,
不需急著把自己歸隊。
是鳥是獸並非蝙蝠所能決定。
東飛西撞難免一身淤青。
尋找,且容許新的茫然,是一種美好的耐心。
■編按
吳淡如寫的「散文」我覺得是算是不錯的小品,跟大家分享。
不要急著將自己歸類,是人生中最美好的耐心之一。
世界上最有名的蝙蝠,應該是伊索寓言的那一隻。
在鳥獸戰爭中,鳥群那一方獲勝,牠就說自己是一隻鳥,獸群獲勝,牠就說自己是獸。
有一天,大家發現牠原來是個牆頭草,牠就被驅逐出境了。
我過了一大段鳥不像鳥,獸不像獸的日子,想起來真像一隻蝙蝠。
尋找著什麼,摸索著什麼,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
也許到現在還是一隻蝙蝠,只是自己還不自知。
剛剛和十年不見的高中同學吃過飯,她說,
拿了一流大學的高學歷,還出國留學,卻因早早結了婚,有了孩子,
學歷比她更優秀的丈夫負責任的讓她成為經濟上無後顧之憂的家庭主婦,
因此沒有出過社會工作,
「這些年來,我重新反省幸福的定義,看起來我好像很幸福,
可是,每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這輩子到底要什麼?」
她說她人生茫然。在安穩的幸福中,仍覺茫然。
不是只有不幸的人,才會有茫茫然不知所之的感覺。
她說,在別人眼中,我過得很不錯,但只有我看得見某種黑洞般的空虛。
某種黑洞般的空虛,我說,我也一樣,我自覺過得也不錯,
可是在妳像鏡子一樣一切具足又一切虛幻的眼神裡,照見了我自己同樣的茫然。
不是把日子排得滿滿擠擠的就不茫然。
不是生活得很有目標很有衝勁就不再尋找。
不是滿足之後就不再感嘆空虛。
我們都需要不斷的完成,驢子的面前永遠有紅蘿蔔。
就好像完成了一本書,好像,我成功了;
但在三分鐘之後,我的喜悅又變成了另一種孤單和猶豫,「喔」我對自己說,
「妳,又要開始下一本了。」我陷入另一種茫然。
我們都在摸索。還在尋找一種盡性生活的方式,一種揮發生命的儀式。
我們都在學習,都在摸索,至死方休。
永遠想尋找。
差別只是有些人光用夢想在尋找,有些人還有行動,有些人只是蠢動。
只是為著夢想在行動時,我們可以暫時忽略彷彿與生命一起附送的贈品─茫然。
或許我只是用工作和寫作來忘懷那樣的茫然。
像一隻蝙蝠。我走過好多好多的茫然。
如果一個人的歷史可以像電影倒片來檢索的話,我發現有好多階段,
我像是個拙劣的導演,不斷的拍出一些鳥不像鳥,獸不像獸,完全沒有主題的片段。
根本不知道那些畫面的意義何在,和人生的主題有何關連,甚至連主題都找不到。
做過很多改變,其實根本沒有目標,只是騷動和茫動。
我想起和她以及許多朋友一起度過得綠衣黑裙的歲月,
自以為在總統府前的學校就讀就是菁英份子。
高二上的時候我和她一起念自然組,只因不知道將來要學什麼的我,
參加了一個分組的數學考試。為了保護學校的升學率,數學超過六十分才可以選擇自然組,
我碰運氣考考看,一向數學不及格的我,竟然剛好考了六十分。
於是我得意洋洋的進了「好像智商比較高的同學才能念」的自然組。
高中時代比較投契的同學,都是那半年認識的。
大家的成績雖然不太好,但是玩得很瘋。
高二下發現繼續念下去絕對拖垮全班的平均成績,我識趣的打了退堂鼓。
後來的發展像是在練習拐九十度大彎的賽車手。
本來的第一志願外文系變成了法律系,念了法律系後卻把自己裝成文學院裡風花雪月的女生,
唸完了法律系後自然人生茫茫,知道自己不會喜歡也並不擅長主持正義,
害怕畢業即失業,只好誤打誤撞的念了中文研究所;
在文學院念中研所時和同學相較之下又像是個實事求是處處講求邏輯的法律系學生,
每一次跟全班討論學術問題時我總是最不浪漫、也最沒耐心「刨死人骨頭」的那一個。
其又因沒有錢繼續研究所學業誤打誤撞進了新聞界,開始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當學生,
下午五點到晚上十二點到報社上班的日子,然後,糊里糊塗的把私房習作出了書,
莫名其妙走到大眾媒體前,每一件事都從菜鳥的身份開始,用誠勤誠懇遮掩誠惶誠恐。
還談過一些最後讓自己茫茫然的戀愛。
其實在求學和求職中,我一直像蝙蝠。
沒有辦法當一個純作家或純媒體人,我是什麼呢?
生命的意義仍然茫然,但我並不困惑於名義上的歸屬。
對未來從來沒規畫,沒有藍圖,沒有革命家的思想。
有時必須絞盡腦汁編織一些未來計畫,是怕別人以為我明知不說,怕對訪問者沒個交代。
如果容許我說實話,我會很有自信的回答:真的不知道。
除了沒有懷疑過自己是不是該繼續寫作之外,我常常感到「人生茫然」,
這四個字像暈眩之於得了中耳炎的人一樣,我常常在問自己:
這樣活著有意義嗎?是不是還有什麼聲音在召喚我?
每一年的過年,我總是人在異鄉,不同的情景,總是陷入同樣的情境;
我在尼羅河畔的神殿回顧過去一年,一片茫然,
在越過喜馬拉雅山的小飛機上,在白雪皚皚的北海道深山中,領悟到的也是一片茫然;
在巴黎,在紐約,在熱帶島嶼,回顧與前瞻,除了茫然,還是茫然,感覺自己只是宇宙蜉蝣。
因為人生茫然,所以新鮮的事情老是引誘我,脫離既有的生活規則,
去挖掘另外的活水源頭,總要,總要尋找一個可能性的解答,在書中尋找有洞見的心靈,
從不同的世界裡追索看世界的方法,去結構自己的思索,又解構自己的想法。
世界存在著的追尋途徑,就像大地上曼妙花朵的種類一樣多,答案在那裡呢?
目前為止,我真的不知道。
妳說妳當家庭主婦當得很茫然,我想,我也一樣,時時面對著茫然,
我們都在茫然的沙漠中一起抬頭指望遠方的星空,繼續沿著意志力創造的絲路,
尋找可能的水源,往前走,各自尋找著綠洲,就跟遠古時代的商旅一樣,
即使找到了綠洲,那也不是我們的目的地。
我們只要有一口氣在,就會渴望另一個綠洲。
人人都要成功,但人類的成功比較複雜,
並不是像一隻公蜘蛛被母蜘蛛殺死後,
它就算求愛成功了。
我們只能不斷試探生命中的可能,試圖完成,
直到最後的謝幕。
不要害怕,像一隻蝙蝠那樣旅行,
試著飛越黑暗與黎明的邊緣,
用聲納和世上一切有生命與無生命感應,
不需急著把自己歸隊。
是鳥是獸並非蝙蝠所能決定。
東飛西撞難免一身淤青。
尋找,且容許新的茫然,是一種美好的耐心。
■編按
吳淡如寫的「散文」我覺得是算是不錯的小品,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