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3-17 16:54:09鐵蛋魚酥

【小桂子專欄】中西求職大不同

我在米國將近三年瘋狂忙碌的學生生活已經快要接近尾聲了,在這最後的一個學期交雜的是即將畢業的欣喜和準備求職的焦慮。隨著畢業的腳步越來越接近,求職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強過於對於畢業的期待,事實上,在畢業前一個半月的我已經提早到達這個境界了,不敢相信時間消逝神速,馬上又要面臨最現實的生活挑戰。最為一個回鍋的社會新鮮人(或是米國社會新鮮人),這些挑戰不是不曾經驗過,就因為知道要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並不輕鬆,再加上目前米國經濟正值不景氣,更覺得現在畢業還真不是時候。

米國的經濟不景氣已經好一陣子,加上911事件、恐怖份子入侵的陰影、以及即將與伊拉克發生的戰爭,更是雪上加霜。在米國西北岸的西雅圖更是目前「著名」的經濟蕭條的城市,曾經許多企業總部看上西雅圖良好的環境和氣候,選擇在這個城市立足發展,包括微軟、波音、亞馬遜等幾個世界級的企業為這個城市提供了無數的就業機會,吸引了許多高科技人才移入,西雅圖成為一個生活水準頗高的城市,換句話說,生活費相當昂貴的城市,但也驕傲的成為全美最適於人居的城市。然而,城市發展隨之而來的是交通的惡化,西雅圖在交通壅塞問題上惡名昭彰,波音公司因此在近年遷離了這個城市。西雅圖近幾年經濟持續走低,失業人口激增,景況大不如從前。非生活必需品的空間設計產業是高度經濟敏感的行業,在經濟不景氣下,通常景觀、建築業更得勒緊褲袋,不是裁員就是不再徵人來度過難關。

2003年夏天,作為地景建築新鮮人的我,得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如何要在西雅圖求得一線生機。第一次在米國找工作雖然戰戰兢兢頗為緊張,但也發現了許多與台灣不同的有趣文化差異。在我們中國人的東方社會,有「辦法」的人運用「關係」可以讓你比別人輕鬆許多就找到工作,「關係」的運用通常不是一件特別光榮的事,你若想要好好利用,就最好遮掩一下,不要做的那麼明顯,因為別人會瞧不起你,認為你的成就不在自己的努力而在「靠關係」,因為我們所認知的「靠關係」通常是靠老爸老媽、兄弟姊妹、親戚,或是老爸老媽兄弟姊妹親戚認識的人,所以「關係」是與生俱來的,不是我們自己努力的結果,因此「關係」這個字通常在職場上是存在一些爭議的。但是在米國就不一樣了,「關係」是找工作重要的一環,他們叫做「人際網路運用」(Networking),想要找到好工作,經營人際網路是頭號要事(念企管的還有這門課可以修),老師在學校也會殷殷切切的鼓勵你好好經營「人際關係」才能找到好工作。

我深受中國文化「人要有骨氣」的教化,一開始對於「靠關係」這檔子事一直頗為不屑,直到後來才瞭解東西方對於「關係」定義的文化差異,也開始認真的面對運用人際網路在求職上的重要性。在米國,「關係」是靠自己建立起來的,「關係」通常是指老師、同學、朋友,或是老師同學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關係再遠也無妨,重要的是你要主動積極的找到這些關係,聯絡這些關係,運用一層一層的人際網路,找到一個在你想要求職的公司工作的人,找到了一個「門路」,向他/她推銷自己,然後這個人可以推薦你給他/她那有決定權的老闆, 有了這層「關係」,你比其他成千上萬的求職者更容易被看到,增加你的機會。但是,這樣的「關係」不見得保證你得到工作,個人的實力還是最重要的因素,因為米國人通常不吃「人情」這一套。所以,我們就看到這其中的文化差異了,這裡的「關係」和我們中國人社會建立在「人情」上的「關係」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是自己想辦法建立起來的,是求職努力過程中的一部份,沒有什麼不對,因此,這裡的關係的意義比較是Connection,而比較不是Relationship。另一方面,也正因為「關係」不代表買人情帳,大部分的人都樂於為你介紹他們認識的相關領域朋友,朋友又再介紹朋友, 所以在米國牽關係並不困難。但是在我們的社會,因為「關係」有時很容易淪為沉重的人情負擔,謹慎的人們通常不太輕易動用「關係」來幫他人求職,這是我覺得我在美國找工作和台灣最大的差異。

體認到人際網路運作(Networking)以及關係(Connection)對求職的重要性,再加上經濟不景氣求職倍加困難的壓力,今年,我展開了在米國人際網路運作的初體驗。從我的老師和同學們開始,向他們提及畢業後去西雅圖找工作的計畫,他們主動給了我一些在當地從事地景或建築朋友的聯絡方式,然後我再與這些人聯絡,約定到西雅圖時拜訪他們。於是,這個春假,我再次來到西雅圖為了求職先行探路一番,拜訪這些人的公司,認識他們,也讓他們認識我,也就是進行所謂的Informational Interview,不是大公司小公司,缺人不缺人,都相當樂意撥空與對他們公司有興趣的人談一談,對公司來說是花這一點時間只有利沒有弊,可以是潛在的公司行銷,也是發掘合適人才的好機會。我覺得這樣公司與求職著的互動文化,是非常積極有意義的,Informational Interview的存在使得徵人者與求職者的關係更為平等,求職者不是只有被動的等待著面談和被了解,而更可以主動要求面談了解公司。不知道台灣現在有沒有發展出這樣的文化,我覺得這是直得向美國學習的。

在西雅圖短短的四天之內,我馬不停蹄的在市中心拜訪了七家公司,每一個與我會面的人都很和善,相談甚歡,但是幾天下來也講的口乾舌躁。當然。求職尚未成功,小桂還需努力,人際網路運作只是求職的第一階段,至少我踏出第一步了,接下來還要面對真正展現實力的面談挑戰。雖然經濟是那麼的不樂觀,我還是得想辦法在學習不同求職文化的過程中殺出一條血路。(2003. 03.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