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18 15:28:02鐵蛋魚酥
誰來參加海龜的葬禮
沒想到,自己可以如此近距離照見一隻海龜。
更沒想到,還為它舉行了簡單的下葬儀式。
五月初的某個週六,和朋友到南方澳,拜訪宜蘭博物館家族「珊瑚法界」的館長。因為館長有意思要辦份社區刊物,大夥就聚在一起腦力激盪。熱切的談話聲中,突來的電話鈴聲中斷了我們的談話。
「喂!什麼…..海邊有一隻擱淺的海龜,好…好…好…我馬上去。」掛上電話的館長馬上問我們「要不要去看海龜?」覺得新鮮的我們立刻答好。帶著相機,臨出門前館長又說「順便帶電話簿」,一行四人就前往內埤海灘。途中館長一面開車,一面要同行的另一位大姊打電話聯絡相關保育單位和媒體。這時我才明白館長為什麼說要帶電話簿了,也佩服館長處事的細心。大姊忙著聯絡可能的有關單位,但因為是假日,所以公務單位的值班人員也是不積極地說「我幫忙聯絡承辦人,但不保證找的到人。」每通撥出的電話就如石沈大海般,至於那位可能會來採訪的記者,在館長主動提供消息後也無進一步訊息了。所以,我們並不確定有誰會和我們一起去看海龜。
從岸邊高處瞭望,看到海灘有一群聚集的人,以為大家是在圍觀海龜,走近才知原來是學生在聯誼。正張望著海龜到底在哪時,一位歐吉桑迎面而來,對館長說「海龜在那邊啦!而且已經死了,昨天就在那邊浮著…浮著了」。
走到遠離遊客聚集的海灘一角,我們看見了隨海浪拍打而移動的你,若不仔細看可能會真以為你仍在水岸交接處戲水呼吸著。走近才見你的四肢已水腫,背上的硬殼也有剝落的膜,蹲在沙灘上凝視著你的眼睛,想從你的眼睛試圖看出些訊息。以為你的眼神會告訴我,你覺得累了、想上岸休息了,但是交會的眼神卻無法捕捉到關於你的任何訊息。我不知你旅行了多久才靠岸,而且選擇長眠南方澳的海灘。
朋友拿起相機試圖捕捉你最後的形影,就在波光閃閃的水灘中,會覺得你仍是有生命的。是慈濟人的館長見沒有相關的人員前來,當下就決定陪你走完最後一程。了解情況後,館長離開海灘去找幫手、找工具。海浪不時把你拉進又推遠,同行的大姊覺得你應該好好休息了,捲起褲管下水打算把你推上岸。瘦弱的她無法動你半分,所以我也加入推你上岸的行列。沒想到你的份量遠超過二位女子的能力,扯動你的四肢時,才發現你已經散發死亡的味道,可是自己竟不覺得害怕,好不容易終於把你推到沒水處的沙灘,仍在岸上的朋友對於二位女性的行動也不得不佩服。
快十二點了,你還在沙灘上曝曬著。心想著太陽這麼炙熱,一定得把你安頓好,納悶著館長怎麼去了那麼久。終於,館長、幫手、工具通通出現了,館長找來二位漁民加上朋友,四人用擔架將你從海邊抬到沙灘上。四位男性抬你移動的步伐仍是緩慢的,也許這段最後的路原本就是不該走得太匆促。豔陽下大夥幫你挖了一個長眠的坑,再輕輕緩緩地將你安放。館長還幫你看了方位,讓你繼續凝視廣大的太平洋。覆上石礫後,朋友找來一段枯木充當墓碑,枯木配上小塚彷彿又是隻海龜的模樣。館長為你誦了一段經文,希望你得到安眠,而我們也將向你道別。願你好好歇息。離開時,館長再次對二位漁民表示「感恩啊!」。後來從館長那得知,因為有所忌諱,所以一般的討海人是不太願意處理這種事的。
回到岸邊收拾工具沖洗時,那位可能出現的記者出現了。看我們手拿工具,記者不客氣地說「海龜呢?我不是要你們等我嗎?」館長回答「死了、埋了」,然而這個答案似乎令記者很不滿意,當下竟要求我們再把你的安息處挖開,讓下葬的過程再來一遍。當下覺得這記者實在是太自以為是了,面對死亡的事又不是演戲,怎麼可以倒帶重來。然而我們還是建議他,可以去拍那海龜的墓,他的反應竟是那就不必了,就當作這件事沒發生。
難道只有記者親眼目睹並刊出新聞,才算是海龜的死亡宣告嗎?我們參加了一場海龜的葬禮,然而不在場的記者卻說「根本沒有海龜死亡這回事」。到底是誰來參加了海龜的葬禮呢?(張小米2002.5.4)
更沒想到,還為它舉行了簡單的下葬儀式。
五月初的某個週六,和朋友到南方澳,拜訪宜蘭博物館家族「珊瑚法界」的館長。因為館長有意思要辦份社區刊物,大夥就聚在一起腦力激盪。熱切的談話聲中,突來的電話鈴聲中斷了我們的談話。
「喂!什麼…..海邊有一隻擱淺的海龜,好…好…好…我馬上去。」掛上電話的館長馬上問我們「要不要去看海龜?」覺得新鮮的我們立刻答好。帶著相機,臨出門前館長又說「順便帶電話簿」,一行四人就前往內埤海灘。途中館長一面開車,一面要同行的另一位大姊打電話聯絡相關保育單位和媒體。這時我才明白館長為什麼說要帶電話簿了,也佩服館長處事的細心。大姊忙著聯絡可能的有關單位,但因為是假日,所以公務單位的值班人員也是不積極地說「我幫忙聯絡承辦人,但不保證找的到人。」每通撥出的電話就如石沈大海般,至於那位可能會來採訪的記者,在館長主動提供消息後也無進一步訊息了。所以,我們並不確定有誰會和我們一起去看海龜。
從岸邊高處瞭望,看到海灘有一群聚集的人,以為大家是在圍觀海龜,走近才知原來是學生在聯誼。正張望著海龜到底在哪時,一位歐吉桑迎面而來,對館長說「海龜在那邊啦!而且已經死了,昨天就在那邊浮著…浮著了」。
走到遠離遊客聚集的海灘一角,我們看見了隨海浪拍打而移動的你,若不仔細看可能會真以為你仍在水岸交接處戲水呼吸著。走近才見你的四肢已水腫,背上的硬殼也有剝落的膜,蹲在沙灘上凝視著你的眼睛,想從你的眼睛試圖看出些訊息。以為你的眼神會告訴我,你覺得累了、想上岸休息了,但是交會的眼神卻無法捕捉到關於你的任何訊息。我不知你旅行了多久才靠岸,而且選擇長眠南方澳的海灘。
朋友拿起相機試圖捕捉你最後的形影,就在波光閃閃的水灘中,會覺得你仍是有生命的。是慈濟人的館長見沒有相關的人員前來,當下就決定陪你走完最後一程。了解情況後,館長離開海灘去找幫手、找工具。海浪不時把你拉進又推遠,同行的大姊覺得你應該好好休息了,捲起褲管下水打算把你推上岸。瘦弱的她無法動你半分,所以我也加入推你上岸的行列。沒想到你的份量遠超過二位女子的能力,扯動你的四肢時,才發現你已經散發死亡的味道,可是自己竟不覺得害怕,好不容易終於把你推到沒水處的沙灘,仍在岸上的朋友對於二位女性的行動也不得不佩服。
快十二點了,你還在沙灘上曝曬著。心想著太陽這麼炙熱,一定得把你安頓好,納悶著館長怎麼去了那麼久。終於,館長、幫手、工具通通出現了,館長找來二位漁民加上朋友,四人用擔架將你從海邊抬到沙灘上。四位男性抬你移動的步伐仍是緩慢的,也許這段最後的路原本就是不該走得太匆促。豔陽下大夥幫你挖了一個長眠的坑,再輕輕緩緩地將你安放。館長還幫你看了方位,讓你繼續凝視廣大的太平洋。覆上石礫後,朋友找來一段枯木充當墓碑,枯木配上小塚彷彿又是隻海龜的模樣。館長為你誦了一段經文,希望你得到安眠,而我們也將向你道別。願你好好歇息。離開時,館長再次對二位漁民表示「感恩啊!」。後來從館長那得知,因為有所忌諱,所以一般的討海人是不太願意處理這種事的。
回到岸邊收拾工具沖洗時,那位可能出現的記者出現了。看我們手拿工具,記者不客氣地說「海龜呢?我不是要你們等我嗎?」館長回答「死了、埋了」,然而這個答案似乎令記者很不滿意,當下竟要求我們再把你的安息處挖開,讓下葬的過程再來一遍。當下覺得這記者實在是太自以為是了,面對死亡的事又不是演戲,怎麼可以倒帶重來。然而我們還是建議他,可以去拍那海龜的墓,他的反應竟是那就不必了,就當作這件事沒發生。
難道只有記者親眼目睹並刊出新聞,才算是海龜的死亡宣告嗎?我們參加了一場海龜的葬禮,然而不在場的記者卻說「根本沒有海龜死亡這回事」。到底是誰來參加了海龜的葬禮呢?(張小米20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