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1 13:54:47鐵蛋魚酥
一個旅人的北京買菜觀察
時序來到四月初,去年在北京姊姊和姊夫家小住一周,原本是因為他們大力推薦北京可賞櫻花,完全不輸日本,結果到了北京竟是天候太冷(當時戶外溫度仍是十度以下),櫻花還在枝椏上含苞等候。因沒有任何計畫,姊姊問起「那你來北京想看什麼呀?有特別想看的名勝古蹟嗎?」我說「去逛市場吧!」,於是跟著在北京生活一段時間的台灣主婦逛市場。
高價且亮麗,百貨公司的生鮮超市
姊姊和姊夫租屋的「鳳凰城」算是外籍人士社區,社區鄰近有建商投資的鳳凰匯百貨,百貨公司不只有美食區,也附設生鮮超市,超市裡可聽見不同的語言,往來購買的外國人確實不少,在這超市裡不難體會到北京的國際化。
走進超市裡,室外的寒冷已被擺脫在外,超市裡的空調真是溫暖宜人,燈光美、氣氛佳,一切潔淨明亮,蔬果櫃上方的燈光還特別強,要讓蔬果有更鮮艷動人的色彩,麵包點心區的展示櫃更配合暖色系的光,法式長棍、甜點蛋糕、德國榖類雜糧麵包等更顯美味可口,果真麵包點心區是人氣最旺的。
把目光轉向貨架,令自己大吃一驚的是「怎麼牛奶都是進口的」,甚至鮮奶也從國外進口。乳品主要是德國進口居多,紐西蘭、澳州也有,不知是否因為中國發生三聚氫胺假奶事件,貨架上的牛奶清一色都是國外進口。
再看看其他的架上商品,白米、糙米、紅豆、綠豆等以小包裝居多(420公克),產品標示為有機、產地是中國;麵粉也是標榜有機等級,產地中國和國外進口都有;油品則是橄欖油、玉米油、葵花籽油都有(國外進口),玉米油、葵花籽油會標示原料採用非基因改造。
至於蔬菜部份,以外籍人士較熟悉蔬果:萵苣、西洋芹、青花菜、彩椒、馬鈴薯、洋菇、甘藍菜和紫高麗等。各式蔬果一定整理得很鮮亮潔淨,裝盛在盤子上並以保鮮膜包封。
這超市裡的食物里程真是可觀,鳳凰城外籍人士日常購物的距離很近,但他們的食物來源卻是遍佈全球。隨著全球化,金流到哪了,人也就到哪了,當然因著人們對吃的需求,食品的流通已是跨國食品業者競逐的戰場。
試著計算一下這超市裡的產品物價:有機糙米的價格,420公克是16元人民幣,換算為台幣1公斤有機糙米為152元(台灣的有機糙米大至是110~150元/公斤)。這樣的價格對於在北京工作的外籍高階主管可能只是九牛一毛,基本上他們大多是外食或餐廳解決,可是對於在北京工作的台灣中階幹部來說,這樣的物價實在是太貴了,所以即便是住在外籍人士社區,本著台灣主婦勤儉持家的精神,姊姊另覓購物採買新據點。
小而美,在地人的傳統市場
台幹在中國工作並不輕鬆,台灣的企業主以更精省的人力,要求職員發揮最大的功效。因工作屬性,外派北京工作的姊夫幾乎是全天候待命,少數的休假做點心和料理竟成了舒壓良方,加上姊姊到北京幫他打理三餐,上傳統菜市場變成他們生活的重要調劑。
跟著他們日常的購物採買路徑,去了當地的傳統市集─太陽宮市場。這市場臨近地鐵站,不少人來此採買也是搭地鐵,出站時便看到不少婦人是拉著菜籃車,三三兩兩走進走出市場。
這市場是露天的,攤位上方有棚子遮雨遮陽,沒有空調、沒有冷凍冷藏櫃,食物的陳列自然有另一種秩序,蔬果區、乾貨堅果區、花卉區、肉品區、水產區、雞蛋區。四月的北京菜攤有些什麼呢?蘿蔔,白蘿蔔、紅蘿蔔,竟然還有綠蘿蔔,小黃瓜、冬瓜、茄子、大蔥、馬鈴薯、山藥、南瓜、櫛瓜、小油菜、大白菜、甘藍菜,瓜果類的基本上都來自南方。
北京的料理也是多元,包含各省份的料理,市場裡也可發現香料區,肉桂、八角、芫荽籽、花椒、辣椒乾、辣椒粉、荳蔻。緊臨香料區旁邊販售的則是堅果或乾果,像是胡桃、花生、青提子、椰棗等。
豬肉攤也像台灣傳統市場的肉攤一般,是供應溫體豬肉,一條條視顧客需要大小分切販售。至於水產海鮮的種類則較少,價格也比豬肉貴上許多,難怪姊姊每回至北京返台總會要求老母多煮些魚和海鮮。
至於水果攤,草莓和鳳梨是兩大主角,這二種水果風味濃郁,行走其間吸入的每一口空氣彷彿都有糖的感覺。仔細端詳才發現草莓的品種也不少,或長、或菱形,價格略有差異,在忍不住鮮紅草莓的召喚之下,在老闆大喊「甩了~甩了~最後大甩賣」,我們也買了一大木盒的草莓,看見老闆一股腦把整盤草莓盡往塑膠袋裡倒,不禁擔心這種豪邁的倒法,回去之後會不會變草莓糊,果真回家發現是一袋草莓糊了,終於理解為何姊夫有陣子熱中煮草莓果醬,應該是因為買回家的草莓撞糊了大半。
四月天的北京,路邊的水果攤車最熱銷的是鳳梨,人手一袋鳳梨是普遍的一景,好奇這鳳梨到底是打哪來?問了攤販老闆原來產地是海南島。太陽宮市場裡水果攤果然也是鳳梨大軍滿佈,市場裡切好的鳳梨,有些表面呈螺旋狀,有些則是有幾何圖案的洞洞狀,仔細一瞧才發現老闆削鳳梨方法有二種工具:其一是用推的,採順著鳳梨芽眼的排列,由下往斜上方滑過把黑點推掉,自然就會呈現螺旋狀;另外一種工具是用夾的,利用尖錐夾把鳳梨芽眼夾掉。
印象中這樣的工具在台灣似乎不曾看過,當下有一股衝動去買一批這樣削鳳梨好用具分贈友人,果真在這市場旁邊的五金行就可買到這樣的用具。可能我買太多了,老闆還不解問「你買這麼多是要做什麼呀?」就是分贈親朋好友呀!
不過回台灣經實驗之後,赫然發現二款用具都不佳,原因之一是尖鋒處不夠利,不論是用推的或用夾的,一不小心就會把鳳梨弄得果肉糊爛。發現這二款削鳳梨用具時,心裡還想如果合用、好用,也許可以來開模製作,發展為居家削鳳梨的必備良品,不過當試用者一一回報不好用,便打消念頭,看來不同地方的物產,還是有各自適合的處理用具。
圍繞著市場周圍是各式店家型的五金雜貨行,很多人在採買完畢之後,就順道逛逛這些店舖,一家生活起居所需的物品,在這市集裡幾乎可以完全滿足。在這空間裡,可以容納各方的攤販主人,蔬果區、乾貨堅果區、花卉區、肉品區、水產區、雞蛋區也一目了然,以市集為中心不斷向外擴散出日用生活周邊營業項目,在此可看見人文經濟地理圈的樣貌。
有別於跨國連鎖大賣場,在傳統市場裡的食物仍保有地方的特性,至少物產還是來自中國不同省份,還可見到食物的真實樣貌,這裡沒有空調、沒有規格畫的包裝、沒有冷凍冷藏櫃。
如果把這市集的攤位、周遭店家集中在某建物裡,搬入佔地超大的室內賣場,再加上更多全球流通的加工食品,如碳酸飲料、洋芋片、餅乾,以及更多知名大品牌的清潔用品和洗劑、電器等,這幾乎就是全球連鎖大賣場的規模,所以最後一站市場考察決定前往家樂福。
拼量拼價格,家樂福大賣場
走進北京的家樂福,真真切切感受到中國的地廣,還有人也真是不少,出口隨處可見大家是推著一車滿滿的採購品,各式折價的DM在地上被踩踏著或隨風而飛。家樂福賣場裡,大致依循食品、個人護理、居家用品、人文休閒、電器、紡織這樣的分類。
在食品區的熟食攤,倒是有幾分地方味,北京烤鴨、臘肉、臘腸等均有,此外各家食品廠的肉類加工品真是多到無從算起;家樂福自行烘焙的麵包之外;食品加工廠的各式餅乾點心樣樣俱全,各式酥餅排放在櫃子中採散裝供消費者自行裝取,這些非完整包裝的食品,貨架標上是有標示保存期限,但產品到期時是否真正都被全批換下了呢?
賣場內也可以找到清真食品櫃,推測北京的回教人口應該也是不少。此外,蔬果部份也設有機專區,有機蔬果大多已定重並有完整包裝,有些農民直接供應的如紅豆、綠豆是以散裝秤重供應。有些農家腦筋也轉得很快,一些香料作物直接以盆栽供應,標榜是有機栽種。乳製品應該也是競爭激烈的項目,各式品牌的酸奶、優格排滿了冷藏櫃,姊姊原本推薦要買酸奶,拿起一包酸奶認真看了產品標示,一堆不知名的成分讓自己卻步了。
我們從傳統市場裡買了很多東西回家,但逛完家樂福之後,我的相機裡裝了不少照片,但小小菜籃車大概是三分飽吧! 大賣場興起宣告廉價時代的來臨,像塊大磁石般把消費者往那慾望黑洞吸入, 然而這廉價是真的便宜嗎?
食物/空間/階級的想像
在百貨公司的超市、在傳統市場裡、在連鎖大賣場裡,各有不同的消費者走入走出,有不盡相同的食物食品上架下架,創造出不同的場所精神。
傳統市場裡,一攤一攤生鮮蔬果和乾貨堅果。
百貨公司超市裡,一櫃一櫃的國外進口食品。
連鎖大賣場裡,一區一區全球流通的加工食品和生活日用品。
在北京工作的外國人,在百貨公司的超市裡採購著遠方而來的國際化商品,遙想著家鄉味;生活在北京的當地人,在傳統市集裡日復一日的菜籃車拖行,傳承下都市化城市的地方感;嚮往著國際化的新世代中國人,在全球連鎖大賣場裡買便宜、買氛圍,努力追上那消費時代的脈動。三個性質有別的市場和賣場,各自散發著食物/空間/階級的想像。(原文刊於2014.03/04青芽兒)
上一篇:漫步土耳其藍的市場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