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中秋月餅~喜願洛神酥
一個夢想、一件事、一件作品的成型,和作者絕對大有關係。
一包麵條、一盒酥餅,也絕對融合了製作者的個性和風味。
喜願洛神酥,結合本土小麥和洛神花,融合提升糧食自給和支持部落經濟的心。
感謝喜願麵包坊將中秋限定版的「喜願洛神酥」,只和主婦聯盟合作社分享。
要有過節的FU,也要顧及食品安全、指定原料、產品新鮮感,還有減少不必要的包裝,這些都是主婦聯盟合作社在每年開發月餅上的多重考量,但每年的月餅開發從打樣到要量產總是趕不及,幾年下來都是以現有生產者的鳳梨酥代替中秋月餅。近幾年喜願麵包坊在中秋節均有新創意,尤其是施總兼開始本土小麥契作行動之後,也將本土小麥元素融入產品,包括酒粕麵包、旺來酥、如薏捲、本土蘇打餅乾的組合,巧扮另類的中秋禮盒。所以,很期待喜願麵包坊的施總兼今年會玩什麼新花樣。
今年的中秋月禮,喜願麵包坊為主婦聯盟的朋友獻上喜願洛神酥,以本土全麥粉和洛神花為主角。中秋月餅一定少不了麵粉這原料,可以把台灣本地產的小麥粉揉進月餅裡,這大概只有力行本土小麥契作的喜願麵包坊可以辦到;台灣許多烘焙用的果醬幾乎都是國外進口,難到我們沒有在地的果乾果醬嗎?施總兼得知合作社要協助台東地區農會推洛神花加工品,二話不說也實驗把洛神花蜜餞作為酥餅的內餡。因為台東地區農會供應的是整朵的洛神花蜜餞,喜願麵包坊還需要進行切絲蜜糖熬煮洛神果醬的工序,這些都是喜願麵包坊全體夥伴同心協力完成。所以喜願洛神酥有糧食自給的努力,也有協助部落經濟的心意,真是一支道地的土生良品。
今天吃下冰冰的洛神酥之後,全麥的香包裹洛神蜜餞的微酸,真是口感特別風味獨特,咬下洛神酥的當下,第一口還沒吃到餡,淡淡的小麥香在口中散開,沒有過多的油脂,餅皮很快就鬆化在嘴巴,第二口吃到洛神餡,微酸微甜,還有可咀嚼的蜜餞絲,真是有層次的吃法呀!自己吃下後就是覺得讚,妹妹吃了也說「好吃耶!」,姊姊了也說「讚,但卻是餅皮酥了點,容易掉餅屑」。低油低糖餅皮比較容易「酥了」,但是這樣的餅比較健康喲!也把這專屬的幸福與大家分享。
下一篇:阿嬤的節慶食物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