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5 23:51:19阿染

用力過著再平凡不過卻偉大的每一天--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





一直很喜歡艾瑪湯普遜與達斯汀霍夫曼,特別是在口白人生裡,艾瑪湯普遜把作家角色詮釋得如此地嚴謹又搞笑,她不斷幻想自己筆下將要敘述的小說人物,那種全心投入的樣子,老是穿著寬大的襯衫、長過膝蓋的睡袍大衣,頭髮也總是亂亂的,非常有魅力;而達斯汀霍夫曼所飾演的是一位文學教授,因為一句話,他願意接受Harold所說的一切--有個不知從何而來的聲音在描述、敘述他的人生。每隔一段時間,教授便會指示Harold作一些實驗,來了解那個聲音所敘述的事件會不會發生,有些時候會引介一些文學理論,幫助男主角對自己下一個動作抉擇。

一切都太瑣碎了,但是卻也好迷人,Harold的人生就是這樣,Harold是一個會在生活中對路上的階梯數數、對時間相當嚴謹的平凡小人物,希望每一件事情都能精確地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是個稅務局的公務員,他可能就活在你我身邊,又或者你我就是那樣過著細瑣卻也尋常的人生,事實上我就是像他那樣對自己生活細節相當龜毛的人,例如:我也喜歡數數、數階梯,但我常得要控制自己,我怕如果我多數了一階或看到屍體怎麼辦?又,下著雨的時候,我經常幻想窗戶外面或許會有人用長長的指甲刮著玻璃,雖然很無厘頭,我卻經常被自己嚇個半死,另外我常常會想起家裡的細節,想起老家什麼東西擺在哪邊,想起在衣櫥裡的第幾件黑色的衣服,或是該死得我上次那個包包放到哪兒去?因為我好久沒看到它了,精華液還剩幾瓶?櫃子上的是不是積了灰塵?實在有太多的事情了,不想家裡的事,我就喜歡觀察身邊的人事物,例如:今天去的洗手間有幾間?有幾個水龍頭是乾淨的?剛剛走過去的人穿什麼?我也會不自覺數著剛剛走了幾步路,其實我常常覺得自己應該有神經病。

回歸到電影裡邊,我想電影想要傳達的主題與我平常所關注的層面十分相近--細節的互連性、死亡的宿命,人的生命就是由一連串的細節所組成,並且隨時隨地都在選擇,每一個選擇都將決定未來的走向,而這些再瑣碎不過的事情卻不怎麼為人所關心,以至於最後面臨死亡之際,總帶著後悔,唉啊如果我當時怎麼作會更好,卻為時已晚。

我們永遠都不知道今天這個所謂的比較好的選擇,或者是無意識的選擇,將使未來產生什麼變化,不過人生不就是如此嗎?來到這個世界上,然後不為人知的死去,不過是時間長河中的一小段,而且還是與許多人重疊的一小段,雖然我們終究會死,至少有些東西是永遠都不會消失的。

電影裡的Harold在知道生之將盡,卻還能如同平常那樣等待死亡來臨,比起Harold一開始知道自己被宣判時的失控行為、過程中千方百計想要避開自己即將死亡的命運,我想那就是對自己的死亡與存在有了不一樣的想法了吧!在Harold眼中,死亡的意義大過了存在的意義,而作家看來,存在的意義卻大過了死亡的意義,喜劇或悲劇的人生,就在一個小小細節的轉折間,完全改變了。

一切是如此的安靜,再平凡不過的人生,真的是很迷人。

 

下圖是主角被宣判死亡之後的反應,我對他的印象是一部搞笑片,片中有一個賽車比賽時,會一邊讀罪與罰和喝咖啡的法國人。

micro 2009-11-08 11:09:34

哇咧~~妳想的事兒真多 @@!!
肯定不會有老人癡呆症 ^ ^ ~
我...連na早上穿啥衣服出門都想不起來...
其他的...就別再問了 >.<

話說...如果知道沒有明天
我就和na去把存款都花光光 ^O^ ~

版主回應
呵呵呵呵,以後應該會有精神分裂症,不過那不甚重要啦~~
如果是我的話,我想我應該會把我的東西都送人,反正就是把東西都處理好,不然就要麻煩家人了><
2009-11-08 15: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