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06 10:45:13Mr.Yang

聯合報-西螺大農倉 台灣雕塑協會中意 07/18/2007王志弘

西螺可望成為「藝術之鄉」。台灣雕塑協會理事長楊奉琛日前探訪大農倉,認為相當適合作為台灣第一座藝術基地,空間也足以擺放大型雕塑品,如推展順利,盼改善「大師出走潮」,也為農業大縣注入更多國際觀。
楊奉琛指出,文化建設在兩岸融合上有絕對的影響力,不過相較於北京有「798」前衛藝術區,受到國際矚目,國內並無類似建設,藝術家只能到大陸、海外才有「舞台」能發揮,造成越來越多人出走。

台灣雕塑近年來在國際上發光發熱,大師朱銘木雕作品屢屢創下千萬元成交價,受到國人矚目,但相較國外掀起風潮,國內仍相當「平靜」,楊奉琛說,台灣藝術沒有一處「基地」能有效發揮,影響有限。

在螺陽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何美慧帶領下,楊奉琛日前探訪西螺鎮大農倉,10間倉庫均占地300坪大,逾3層樓高,主結構相當完整、厚實,中間有穿堂,上方還有天橋連結到各倉庫,兩人均認為,這種規模已達「國際殿堂」的水準。

大農倉令楊奉琛感覺有相當大的潛能,只待開發來釋放藝術能量,「我的資源就是台灣全部藝術家」,楊奉琛說,只要公資源願意,協會樂於經營,但並不只是單純舉辦展覽,將多元呈現雕塑藝術,邀藝術家long stay,也替地方帶來商機。

何美慧認為,大農倉位於濁水溪旁,距西螺大橋約2公里,觀光位置合宜,能有效為在地產業帶來藝術商機。楊奉琛說,待縣長蘇治芬日本考察回國後,他將前往縣府拜訪,盼藝術能在雲林生根,開啟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