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8 10:54:16楊風

大地之歌:禮讚馬勒(Gustav Mahler)


 

牧牛 布 油彩 78×32.5cm

 

大地之歌

 -禮讚馬勒(Gustav Mahler)


  á

才一跨步
就墜入蒼茫
那匹瘦馬
在邊境
遠眺天際
那朶褪色的

  é


失去了戀人
總愛狂割旅人的心
揮刀不為斬亂雲
荒山
那孤客
為斷因風颩揚的
白髮

  í

呼乾啦!
啊,陌路上的朋友!
祭你萎黃狗尾草
祭大地
祭雲天
祭你枯松上
那隻孤獨的
禿鷹

  ó

不願醉
即使苦酒千杯
夢裡
伊人髪絲飄香
夢醒
原來明月清輝
濯萬水

  ú

大江狂歌滾滾
那株漂泊的蘆葦草
載得動胡僧菩提達摩
而此岸
芒花燿燿
曲調哀怨琵琶弄
琴聲
能傳到
燈火通明的
彼岸嗎?

  ý

別了,愛人!
跨馬揮鞭走荒原
記否
那條皚皚
纏繞在我腰間的
銀色絲帶

(2011年3月26日)


 

  芒花 木板 油彩 32×56cm

*十七世紀的歐洲,曾掀起一陣「中國風」(Chinoiserie)。中國的瓷器、涼亭、欄杆,成了西方仿效的對象。到了十九世紀,這股中國風被帶進繪畫界,接著是文學、音樂界。這一時期的歐洲藝術文界,所謂的「中國風」,其實還挾帶東洋(日本)主義,梵谷等印象派大師的畫作當中,就有明顯的日本浮世繪影子。
十九世紀的歐洲文壇,出現一些仿效中國詩詞的作品,例如海爾曼(Hans Heilmann) 的《中國詩》(Chinesische Lyrik)、高提耶(Judith Gautier)的《玉書》(Le livre de Jade)、艾爾維聖得尼侯爵(Marquis d’Hervey-Saint- Denys)的《唐朝詩集》(Poesie de l’epoque des Thang),以及下文即將提到的貝德格(Hans Bethge)的仿唐詩作品《中國笛》(Die chinesische Floete)。
音樂界的中國風,開始於十九世紀末。奧地利作曲家-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的《大地之歌》(Das Lied von der Erde)就是一個例子。這闋專為女中音、男高音以及大型交響樂團而作的曲子,共由六首歌曲所組成,是馬勒晚年的作品。或許因為這一時期的馬勒,已經進入人生的最低潮,也或許受到十九世紀末歐洲文壇「頹廢風潮」之影響,這些曲子充滿了哀傷、寂寞和絕望。而歌詞則取自貝德格的仿唐詩作品-《中國笛》。它們依序是:
1.〈悲世酒歌〉(Das Trinklied vom Jammer der Erde),李白〈悲歌行〉的仿作。
2.〈寒秋孤影〉(Der Einsame im Herbst),錢起〈效古秋夜長〉的仿作。
3.〈青春〉(Von der Jugend),咸認是李白詩的仿作,但卻無可考。
4.〈佳人〉(Von der Schönheit),李白〈採蓮曲〉的仿作。
5.〈春日醉客〉(Der Trunkene im Frühling),李白〈春日醉起言志〉的仿作。
6.〈告別〉(Der Abschied),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以及王維〈送別〉的仿作。

筆者的六首詩作,雖然緊扣馬勒《大地之歌》的哀傷和蒼涼,卻和這六首曲子的內容不相干。而貼在這裡的四幅畫作,則完成在《大地之歌》的歌聲中。


 

  馬 布 油彩 50×90cm

 馬 布 油彩 50×90cm

上一篇:人物

下一篇:裸男

Samatha 2011-12-07 12:58:15

讀詩皇的詩
兼得馬勒音樂史

/曲調哀怨琵琶弄
琴聲
能傳到
燈火通明的
彼岸嗎?/

大地之歌 詩國聖境 已是彼岸

Pam 2011-04-04 09:19:31

呵呵~楊大哥的詩中也出現"呼乾啦!"

楊大哥既寫詩又作畫還聽音樂
真是好文藝呢

假日愉快~~~ ^^

阿端 2011-04-03 21:42:33

也曾在別的格友那裏看到介紹馬勒的文章

大師的詩作與畫作都充滿個人風格
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悄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