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8 10:26:23楊風

馬偕

 

馬偕

必是神的恩典
你泛舟
來到美麗的島嶼
必是大愛
循真理、循道路
用生命

來到夕照的小山丘

翻山越嶺是福音
傳遍
草原噶瑪蘭
日記一萬五千頁
刻記
蛀牙兩萬一千顆

大河滾滾
對岸
青山一巨座
低吟
大慈大悲神咒
而你長眠的墓園
縈繞
觀音佛號

(2009年12月8日)


 

*喬治•萊斯里•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1901),蘇格蘭裔加拿大人。27歲(1871)完成愛丁堡大學課程後,隻身橫渡太平洋來到香港。之後輾轉經過廣州、汕頭等地,於1871年底到達打狗(今高雄)。1872年3月9日,偕同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 1835-1879)、德馬太醫生(Dr. Matthew Dickson),一起抵達滬尾(今台北淡水)傳教。1875年,與五股(坑)張聰明女士結婚。1879年,在淡水設立「偕醫館」(馬偕紀念醫院的前身),開啟台灣西醫的先河。在台灣北部近三十年間(一萬五千餘日),為民眾拔牙兩萬一千餘顆。中法戰爭時,並為傷兵治療,因而受到清廷的褒揚。1882年,於今淡水真理大學現址,成立牛津學堂,即後來(1956)遷於陽明山嶺頭的台北神學院。1883年進入宜蘭平原,向噶瑪蘭平埔族傳教。1884年,成立淡水女學堂,開台灣女子教育先河。1890年,還遠赴花蓮、台東傳教。一生中,除淡水教會之外,馬偕還在艋舺(今萬華)、錫口(今松山)、大稻埕、五股、蘇澳、苗栗、基隆、新竹等地,設立了二十幾所教會。1901年,逝世於淡水,並安葬在牛津學堂(今真理大學)內。


 

 

*恭禧這對新人新婚快樂!*

*以上圖片攝於淡水。若有侵犯肖像權,請告知。謝謝!*

上一篇:夢回

下一篇:野牡丹

藍月 2010-02-26 20:30:27

有河的地方
就有生命的希望

太初 2009-12-18 16:22:50

不可思議:
1. 初時,平埔族有名無姓,馬偕推薦了一些姓氏讓他們選,有人偏要用偕為姓,於是偕姓成了日後平埔族的唯一區別,別具一番意義。
2. 平埔族為了不願與漢族一般宗教,請馬偕來族裡宣教,一次受洗禮均是成千上百人,花宜皆是,這好像馬偕註定的天命,誰能說這不是上帝的旨意。
3. 基督教是將榮光歸於上帝,馬偕創建馬偕醫院,並不是以馬偕自己為名,而是剛好有位馬偕船長的太太,為了紀念已故先生,而請馬偕在台成立馬偕醫院,令人不禁想到,而這好像也是神的安排。
4. 馬偕把當時居民的物品收集起來,寄到故鄉的教會,初時可能為了募款,牧師長老執事們,便把這些物品捐給當地社區圖書館,保存至今,成了豐富的台灣文物館,有許多東西台灣現下已找不到了,卻在馬偕故鄉當地社區圖書館被保存下來,這可也是一種奇蹟。
5. 馬偕曾到金山,看到一種草,那是只有金礦的地方才會長出的草,金山金礦也因此被開發,也真神奇。

莫云 2009-12-17 11:18:57

"愛如一炬之火,
萬火引之,其火如故."

大愛果真是超越國界與宗教,
回歸人性的"不忍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