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認知—我們自我覺察到了什麼?:淺談情緒探索的聚焦技巧
情緒認知—我們自我覺察到了什麼?:淺談情緒探索的聚焦技巧
我們常常可以透過類似靜坐的方式讓自己進入到更深層的心靈疆界,藉此來覺察自己的心理狀態和念頭的流動,但常常靜坐的人並非真能進入到自己內在的心理內容和身體的感官感覺情緒,傳統打坐常強調回到當下念頭放空超越肉身,而新時代的靜坐也大多是靈性訊息接收和淺層情緒覺察;要如何進入到自己更深層的情緒覺察,看清黑暗的面貌,接著理解接納,之後的療癒轉化,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
首先,我們需要先有頭腦的認知概念植入(我們的亞洲文化很欠缺這一塊),也就是所謂的心理教育內涵,了解什麼是人類的自我(ego),了解我真正的感受情緒可能是長什麼樣子,可能是一種什麼樣的樣貌;在一個以家族價值與集體利益為最高原則的儒家文化來說,「我」是不容易被窺探與認知到的,這就好像假設一個文化從來完全不曾存在過”動物園”的概念,那麼一般民眾又如何想像逛動物園時他會看到什麼?什麼又是飛禽走獸爬蟲區?進到動物園區時,他或許連地圖標示都完全搞不清楚,更不知道他要從何處開始,去找到他想觀賞的動物?
對於亞洲個案來說,要去形容自己內心真正的情緒和身體的感官感受是有某種程度的困難的,除了需要有高度敏銳的自我覺察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得先知道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感受”,該如何表達?如何形容?。對我們的文化而言,要感覺到自己的悲傷、難過、生氣、憤怒、失落、嫉妒等等或許是容易的,可是,在更深一層呢?在這些文字可以表述的情緒字眼底下呢?就會停止無法下去,接著頭腦思維取而代之成為我們所以為的感官感受。
我們或許很會用頭腦來形容情緒及身體的感官感受(至少我們試圖要這麼做,而書上也都這麼寫),但我們很少有機會進入到身體裡,讓身體來用祂的方式去表達祂的感官感受,如果能夠進到身體裡,在能量頻率上,你的覺察頻率將會從三度空間甚至四度空間,慢慢進入到二度空間直到一度空間,這樣的緩慢;在心理上,你也將從意識的範疇進入到潛意識的神秘疆界,對於意識覺知在更細微的人來說,他們可以在更往前進入到集體潛意識,同時也連結上多次元空間的意識頻率。不過後者並不在我們今天討論的範疇,我們希望將焦點擺在此時此刻身而為人的核心議題。
回到心理內涵的文化範疇,這種沒有對自我感官感受覺察的文化脈絡,讓我在美國接亞洲個案時吃了不少苦頭,常常在諮商過程中,我會問:「當你在說這句話時,你感覺到了什麼?你的身體有什麼樣的回應?」常常我得到的長篇大論都會是頭腦對於事件的描述與看法,甚至是”精闢”的自我分析;依稀記得我第一次見治療師的時候,大約在十幾年前吧,這也是我的治療師對我的評價:頭腦和身體分開了。當然經過多年的心理治療訓練與內省沈思靜坐,我對於身體的語言、心理感受和頭腦的用語已經可以允許他們都同時存在,但我又能各別連結上他們的表達方式。以我的經驗,頭腦的理解認知是最為有限、也最為容易與快速的,但我們常常用有限的頭腦試圖去控制無限的身體感受,這應該是自體(Self)所能夠經歷到的最大衝突吧!!
在美國心理治療實習期間(我的訓練背景是超個人心理諮商的婚姻與家族實習治療師),我的個案們涵蓋了各個種族,雖然都是美國裔的背景,但還是分成了歐美白種人、非洲美國人(黑人)、墨西哥人、印度人、越南人、菲律賓人、中國人等等,歐美背景和亞裔背景大概是二比一(畢竟亞裔背景較少心理治療文化,會前來諮商的大多為二代或三代,而且學歷都極高),因此就更突顯出亞裔個案們對於情緒情感難以深入的困境。
我的專長是傾聽和陪伴承接很底層的創傷,對於心理教育(表層)的部分我是一籌莫展;也因為我的治療模式是深度陪伴,因此常常療程會進行的很慢、很深、次數很久,這通常是跟歐美個案會有的狀態,而這些個案們又大多是藝術家或自己本身是治療師,甚至是靈媒等等,這對於我而言,是一件非常過癮的事情。然而對於亞洲個案們來說,他們只希望有立即的解答和問題的解決,他們沒有”Process”的概念,這對我來說,接亞洲個案反而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要我探頭浮出表面而也只停留在表面繞圈圈並非我的主要焦點(但在表面繞圈圈卻還是有心理諮商的必要性和價值)。
當時的我轉而尋求督導的協助,我的督導告訴我,這些個案們需要先作心理教育,他們得學習什麼是身體的「感官感受?」「什麼是感覺?」而什麼又是「頭腦的認為?」這還不只是用教的,教是交代頭腦的,往下探索需要來來回回長期的練習,簡單的用英文說,就是一個字”Process”,中文我翻不出來,因為我們沒有這樣的心理內涵與概念。
我的督導推薦我一本書,叫做<The Power of Focusing: A Practical Guide to Emotional Self-Healing>(聚焦的力量:情緒的自我療癒實用手冊);而如今這本書的技巧我將要帶入我們的督導團體,讓療癒師們紮紮實實的練習,學習進入自己內在更深層的神秘世界,一個我們曾經自以為很了解的世界,但其實底下的無邊無際,是深不可測。
治療師在陪伴覺察的過程中,有幾項因素是很重要的,這決定了個案是否可以往下走的重要關鍵:
- 健康的界線
- 治療師本身的深度和厚度
- 愛的本質在承接—信任與安全感的地基
以下,我從書中分享了幾項可以幫助探索者,讓自身的內在世界產生安全感和信任,使聚焦得以順暢進行的關鍵,記得,聚焦練習是一個你和你自己內在世界的對話,因此,得先讓你的內在小孩願意對你說話…..
- 就讓祂是祂原來真實的樣子,讓祂如實呈現 (Letting it be as it is)
- 和你的感覺建立關係 (Being in a relationship with your feelings)
- 面對自己,當一個好的傾聽者 (Being a good listener to your self)
- 和你的感官感覺成為朋友 (Being a friend to your felt sense)
- 當你覺得祂並不友善時,沒有關係 (When you’re not feeling friendly)
- 傾聽所有的聲音 (Hearing all the voices)
- 不知道的智慧 (The wisdom of not knowing)
- 跟隨著感官感覺 (Following the felt sense)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我們內在世界提供一個概略的地圖樣貌,如果您有興趣進行聚焦技巧的練習,探索自己更深層的情緒與內在世界,歡迎您和Jade聯繫。
ragoldentemple@gmail.com
Jade身心靈整合工作室官網
上一篇:脈輪心理學:「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