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09:08:15鹿港攝影新聞台

(鹿港普渡)攝影 施純裕 先生

(鹿港普渡)攝影 施純裕 先生

鹿港七月普渡歌 展現傳統文化風華

初一放水燈.初二普王宮.初三米市街.初四文武廟.初五城煌宮.初六土城.初七七娘媽生.初八新宮邊.初九興化媽祖宮.初十港底.十一菜園.十二龍山寺.十三街門.十四飫鬼埕.十五舊宮.十六東石.十七郭厝.十八營盤地.十九衫行街.二十後寮仔.廿一後車路.廿二船仔頭.廿三街尾.廿四宮後.廿五許厝埔.廿六牛墟頭.廿七安平鎮.廿八泊仔寮.廿九泉州街.三十通港普.八月初一龜粿店(豬砧).初二米粉寮.初三乞食寮.初四乞食食無餚

鹿港普渡歌老地名淺釋
初一放水燈:七月一日地藏王「開鬼門」,民間傳說這天將有千千萬萬的「好兄弟仔」(孤魂)從陰間被放出來到陽間覓食。人們在海邊點燈火招水靈,也給予好兄弟照明,海邊點燈的地點是在大崁頭(現在是天后宮停車場)。
初二普王宮:今新祖宮左側的公會堂附近,早年為供奉蘇府王爺的萬春宮一帶,是一座王爺宮,簡稱為王宮。
初三米市街:目前市場邊美市街,早年是鹿港地區米倉所在地。
初四文武廟:青雲路、彰鹿路交叉路口一帶,俗稱文祠,是國家三級古蹟,包括文廟、武廟及文開書院。
初五城隍宮:即城隍廟兩側附近,但不包括前面。
初六土城:現彰鹿路進中山路至三民路口一帶,早年還成為清朝海軍游擊隊的臨時駐地今已毀棄不見,目前為台糖小火車站據點。
初七七娘媽生:七月七日俗稱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鹿港則有拜七娘媽之風俗,當天不普渡,鹿港全面拜七娘媽。
初八新宮邊:新宮是指新祖宮,為台灣唯一官建的媽祖廟,週邊當天普渡。
初九興化媽祖宮口:即興安宮附近,興安宮為興化人所建,主神是由興化府家鄉供請來的媽祖,因而稱為興化媽祖宮。
初十港底:位於龍山寺之南,是廈菜園與地藏王廟之間的聚落,早年來鹿港的船舶,最內可達之地,所以稱之為港底。
十一菜園:今之菜園里,包括鹿港國小西南邊,分成頂菜園與廈菜園。
十二龍山寺:目前龍山寺及附近。
十 三 衙 門 :所謂衙門是指清朝北路理番同知署,即米市街之南,今之鹿港國小內。另有十三普金盛巷之說,金盛巷在清代稱長培埕,位於今中山路與米市街之間,不少衙門官役住家之處,因而也一起普渡。
十四飫鬼埕:指今城隍廟前面,小市場及附近。
十五舊宮:指天后宮媽祖廟,鎮民稱之為舊宮,以別於「新宮」的新祖宮媽祖廟。
十六東石:鹿港東石里,是北頭的一個漁村。
十七郭厝:為北頭三個里之一的郭厝里。
十八營盤地:新祖宮右側與薛王爺宮附近。
十九杉行街:今供稱杉行街,清代時是一個木材店和手工藝品製造地區。
二十後寮仔:早年鹿港樂觀園戲院周邊(復興路與鹿草路交叉口與西側)。
廿一後車路:現在的後車巷,由第一銀行後面至菜市場邊,全長約兩百公尺,夾在碼頭區船頭行的埔頭街、瑤林街與現在的中山路之間,早年是繁華熱鬧區。
廿二船仔頭:天后宮之西北方,原水上派出所與奉天宮之間,早年是船舶停泊處現在的媽祖廟香客大樓前面。
廿三街尾:今小火車站南邊之街尾里,以地理位置論,從北頭為起點,則為鹿港街最尾端,因而有此稱呼,延用至今,目前地址名稱為新興街。
廿四宮後:宮廟後面之意,而這裡專指鹿港天后宮媽祖廟(舊媽祖宮)後面東側。
廿五許厝埔:頂厝里、埔崙里一帶,是早年許氏家族開發的聚點。
廿六牛墟頭:又稱牛頭,目前三商百貨、天喜市場一帶。
廿七安平鎮:鹿港民俗文物館大門前至石廈街、安平巷、復興路一帶。
廿八泊仔寮:又稱打粽埕,是一個船舶主要停留區,有稱婆仔寮、蠔仔寮等等,新祖宮門前至成功路、文開國小左側一帶。
廿九泉州街:從新祖宮右側起至日茂行前後均為泉州街;如果七月是小月,沒有三十日,則今天就是通港普。
三十通港普:鹿港任何地方,在過去二十九天內未做普渡者,都在這天補行普渡。
八月初一龜粿店(豬砧):所謂龜粿店指所有的糕餅店,這一個月都忙著做生意無暇普渡,所以留在八月的這一天普渡,市場豬砧也在今天或初二普渡。
初二米粉寮:米粉寮顧名思義是製作米粉的工廠,七月間都忙著米粉製作供應,同樣無暇普渡,而在八月才普渡,因有很多家,就不特定標示出。
初三乞食寮:乞食寮為乞丐聚集地,早年有崙仔頂及龍山寺左前方靠近港底一帶兩據點,一般分別為北寮與南寮。
初四乞食食無餚:概言乞丐們在鹿港天天普渡,可到處獲施捨,吃較好的菜色,而今普渡已過,無定點可吃,又回復到三餐靠乞食而過活的日子了。
~以上內容為鹿港戶政事務所網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