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05 11:28:30飛
獨缺一枝筆
我不肯定以下所寫的是不是事實,我儘可能寫出當時的情況。
旅程結束前一天,我們去了美術館,看了Karl Anton Fleck的展覽。這位既是詩人、畫家也是爵士音樂手的藝術家于1983年去世,他的作品以結合人與機械,展現工業社會導致人類自我異化見稱。
他的作品除了油畫以外,還有照片。其中一張照片非常吸引我,因為在照片底下,他述說了一個故事。照片中拍攝的是一枝筆,一枝再普通不過的筆。
以下,是我印象中的故事。話說有個年輕人很有才華,但是一直都欠缺機會。有一天,他遇到一個賞識他才華的人,那個人想要跟年輕人簽一份合約,兩人談得很高興,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但是,當真正要落筆簽字的時候,兩人摸摸身上,竟然欠了一枝筆。找了很久,都沒有結果,後來那個人趕著離開,沒有跟年輕人簽約就走了。
這就是照片中的故事。關于一枝沒有在場的筆,如何扼殺了一個機會。
後來,我也在機場的書店中,讀到因為缺了一枝筆而誕生了一個作家的故事。話說美國作家保羅奧斯特在小的時候很喜歡一支棒球隊的隊員,我忘了他的名字。有一次,該棒球隊參加了一場棒球比賽,保羅的父親剛好有票,於是一行人就去看了。
球賽結果是該隊獲得勝利。回家途中,他們還在談論著剛才的球賽,忽然間,他瞥見自己喜歡的棒球手就在不遠處,於是,他們就上前攀談起來。該名棒球手最後還願意為這個仰慕他的小孩簽名留念。
就在那個時候,大家搜括完所有的口袋,獨缺一枝筆。由於沒有筆,棒球手只好讓這小孩失望了。望著棒球手離去的背影,他哭了起來。回到家還在哭。
從此之後,無論他去哪裡,身上總會帶著一枝筆,將他所見到的,想到的都一一用筆寫下。保羅奧斯特說,他就是這樣開始寫作的。
我不知道,那個因為缺了筆而錯失機會的年輕人,之後,有沒有像保羅奧斯特那樣隨身攜帶一枝筆,因為Karl Anton Fleck沒有讓我知道。而且,就算知道了也不重要,因為我並不確定這些故事是不是曾經發生過。
約翰厄文曾告誡我,不要相信作家的回憶錄,因為很多時候一些回憶是作家捏造的。
作品:Karl Anton Fleck自畫像:“Fleck und Flecker”
旅程結束前一天,我們去了美術館,看了Karl Anton Fleck的展覽。這位既是詩人、畫家也是爵士音樂手的藝術家于1983年去世,他的作品以結合人與機械,展現工業社會導致人類自我異化見稱。
他的作品除了油畫以外,還有照片。其中一張照片非常吸引我,因為在照片底下,他述說了一個故事。照片中拍攝的是一枝筆,一枝再普通不過的筆。
以下,是我印象中的故事。話說有個年輕人很有才華,但是一直都欠缺機會。有一天,他遇到一個賞識他才華的人,那個人想要跟年輕人簽一份合約,兩人談得很高興,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但是,當真正要落筆簽字的時候,兩人摸摸身上,竟然欠了一枝筆。找了很久,都沒有結果,後來那個人趕著離開,沒有跟年輕人簽約就走了。
這就是照片中的故事。關于一枝沒有在場的筆,如何扼殺了一個機會。
後來,我也在機場的書店中,讀到因為缺了一枝筆而誕生了一個作家的故事。話說美國作家保羅奧斯特在小的時候很喜歡一支棒球隊的隊員,我忘了他的名字。有一次,該棒球隊參加了一場棒球比賽,保羅的父親剛好有票,於是一行人就去看了。
球賽結果是該隊獲得勝利。回家途中,他們還在談論著剛才的球賽,忽然間,他瞥見自己喜歡的棒球手就在不遠處,於是,他們就上前攀談起來。該名棒球手最後還願意為這個仰慕他的小孩簽名留念。
就在那個時候,大家搜括完所有的口袋,獨缺一枝筆。由於沒有筆,棒球手只好讓這小孩失望了。望著棒球手離去的背影,他哭了起來。回到家還在哭。
從此之後,無論他去哪裡,身上總會帶著一枝筆,將他所見到的,想到的都一一用筆寫下。保羅奧斯特說,他就是這樣開始寫作的。
我不知道,那個因為缺了筆而錯失機會的年輕人,之後,有沒有像保羅奧斯特那樣隨身攜帶一枝筆,因為Karl Anton Fleck沒有讓我知道。而且,就算知道了也不重要,因為我並不確定這些故事是不是曾經發生過。
約翰厄文曾告誡我,不要相信作家的回憶錄,因為很多時候一些回憶是作家捏造的。
作品:Karl Anton Fleck自畫像:“Fleck und Flec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