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學四土精華節要
如本上人佛書著作-淨土法門
FROM:【轉載處】http://fawang.hihosting.hinet.net/jupen/book/book_05.htm
△ 一者凡聖同居土▽
何謂凡聖同居土?所謂凡聖同居土者,是指凡夫眾生所居住的國土;與為了化度眾生而現身說法的聖人所居住的國土。也就是凡夫與聖人共同居住的國土,但立場不一樣,凡夫(梵語prthag-jana)居此國土,是業力所驅使,隨業力感召的國土,是無可奈何的國土,是不得自在的國土;聖人(梵語arya)居此國土,能乘此願力自在,是來度眾生的,無束無縛,具足三明六通,光明無礙,度化無量眾生,縱橫自在。是故,此土稱為凡聖同居土。
△ 二者方便有餘土▽
何謂方便有餘土?所謂方便有餘土者,是指二乘與沒有證得法身的菩薩所住的國土。二乘就是聲聞與緣覺,二乘的聖者,證悟偏空涅槃,不復度化眾生,因此,住此涅槃中,尚未證悟中道法,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梵語samsara)如怨家,不能體悟生死與涅槃,不一不二之不二法門。
所以,住於方便有餘土(偏空涅槃)中,佛陀比喻這方便有餘土, 如同化城一般,尚未究竟,亦須更上一層樓,證悟不二法門、實相法、中道之法,方為究竟,所以,二乘的行者以他的修證果地來說,就住於方便有餘土中;沒有證得法身的菩薩,也有他的果地,他亦住此方便有餘土中,是故,稱之為方便有餘土。
△ 三者實報莊嚴土▽
何謂實報莊嚴土?所謂實報莊嚴土者,是指佛的報身與登地以上的菩薩所居住的國土。因為佛已證成無上菩提,福慧圓滿,萬德莊嚴,佛擁有的報身,所住的報土;同時,為度化諸大菩薩所現的實報莊嚴土,令諸大菩薩發大勇猛心,直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梵語anuttara-samyak-sambodhi);登地以上的菩薩,亦稱為法身大士,此等菩薩已證得法身之果位。因此說,佛的報身與登地以上的菩薩所住的國土,稱之為實報莊嚴土。
△ 四者常寂光淨土▽
何謂常寂光淨土?所謂常寂光淨土者,是指從佛的清淨法身所示寂的國土。佛的清淨法身所示寂的國土,亦稱為大般涅槃,佛已證成法身圓滿,實相本體皆具足,住於究竟寂滅的法性中,是故,稱之為常寂光淨土。
在修行的歷程,淨土的層次就有如上的四種,按各人的修證境界,來肯定各人的淨土層次。
我們凡夫眾生未證成果位,就居住於凡聖同居土;聲聞(梵語sravaka)與緣覺(梵語pratyeka budd=ha)二乘,就居住於方便有餘土;登地以上的菩薩,就居住於實報莊嚴土;諸佛就居住於常寂光淨土。
總而言之,淨土法門乃十方諸佛之所共同讚歎,共同闡揚,共同證悟,共同居住之處;諸大菩薩摩訶薩,亦然共讚共揚共證淨土法門,共居淨土;歷代高僧大德,亦然共讚共揚共證淨土法門,共居淨土;我輩沉淪眾生,欲得解脫生死輪迴之苦,欲得究竟自在光明,得證無上菩提,欲與諸佛菩薩,歷代高僧大德,共入不二法門,同出一轍,也同樣修此淨土法門,即可成就道業,圓成佛道。
【四土】
又名四佛土,即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
凡聖同居土是凡夫與為了化度眾生而現身說法的聖人共同居住的國土;
方便有餘土是二乘與沒有證得法身的菩薩所住的國土;
實報莊嚴土是佛的報身與地上菩薩所住的國土;
常寂光土是從佛的清淨法身所示寂的國土。
FROM:【佛學常見辭匯】 http://www.baus-ebs.org/fodict_online/
【四土】
前說世間,但明凡夫世間。茲合凡聖,須明凡聖染淨之土。
惟諸家說土不同,茲就台家所立四種淨土:
一、凡聖同居土 人天之凡夫,與聲聞緣覺之聖者,同居之國土也。
二、方便有餘土 斷見思煩惱,出離三界生死之人之生處也。
是修小乘之方便道,斷見思惑者生處,故謂之方便。
塵沙無明惑未盡,故謂之有餘。
三、實報無障礙土 方便土證空理者果報之土,此上更證一分中道之理者之果報土。
行真實之法,感得勝報,色心可無相妨,謂之實報無障礙土。
此土純為菩薩所居,無凡夫二乘。如別教之十地已上,
圓教之十住已上之菩薩是也。
四、常寂光土 常、即法身,為本在常住之體。
寂、解脫也,一切諸相永寂。光、般若也,照諸相之智慧。
此三德不縱不橫,名秘密藏,是諸佛如來之所依所居,故名常寂光土。
FROM:【佛學次第統編】 http://www.baus-ebs.org/fodict_online/
【四土(二)】
台宗所立四土:
一、凡聖同居土 凡聖同居土者,人天凡夫,及聲聞緣覺等聖者,同居之國土。
有穢有淨,謂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礫充滿,即同居穢土也。
西方安養世界,金寶莊嚴,無四惡趣,即同居淨土也。
雖淨穢有異,皆是凡聖共住,故名同居也。
二、方便有餘土 有餘土者,謂二乘等,已斷三界見思惑盡,出離三界生死,
出生彼土,尚餘無明之惑未盡,故名有餘也。
三、實報無障礙土 又名果報土,亦名實報土。證一分中道之理之人之果報土,
行真實之法,感得勝報,色心不相妨,故名實報無障礙土。
即別教十地,圓教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等覺諸菩薩所居之土也。
觀無量壽佛經疏云:「行真實法,感得勝報是也。」
四、常寂光土 常寂光土者,即理性土也。常即法身,寂即解脫,光即般若,
此以不遷不變名常,離有離無名寂,照俗照真名光,即妙覺究竟果佛所居之土也。
淨名疏云:「修於圓教願行之因,因極果滿,道成妙覺,居常寂光是也。」
FROM:【佛學次第統編】 http://www.baus-ebs.org/fodict_online/
【四土】
﹝出華嚴經疏﹞
〔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為身,即法身也。
法性土者,即理土也。
謂此身土體無差別,俱非色相所攝,譬如虛空,遍一切處,是名自性身依法性土。
〔二、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自受用身者,謂自受用法喜之樂,名自受用身,
即自報身也。自受用土者,即實報土也。謂佛以相應淨識,所修成就,從初成佛,
盡未來際,相續變為純淨佛土,周圓無際,眾寶莊嚴,自受用身,常依而住,
是名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法喜之樂者,聞法歡喜而快樂也。)
〔三、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他受用身者,謂因他機感扣,而現此身,
即勝應身也。他受用土者,亦即實報土也。謂佛以大慈悲力,隨十地菩薩所宜,
變為淨土,或小或大,或劣或勝。他受用身,依之而住,是名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
(十地者,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燄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
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也。)
〔四、變化身依變化土〕,變化身者,改轉不定,名之為變;無而忽有,
名之為化。即劣應身也。變化土者,謂佛以大慈悲力,隨諸有緣眾生所宜,
化為佛土,或大或小,或淨或穢,佛變化身依之而住,是名變化身依變化土。
FROM:【三藏法數】 http://www.baus-ebs.org/fodict_online/
﹝出觀無量壽佛經妙宗鈔﹞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穢有淨。謂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礫充滿,
即同居穢土也。西方安養世界,金寶莊嚴,無四惡趣,即同居淨土也。
雖淨穢有異,皆是凡聖共住,故名同居也。
(梵語娑婆,華言能忍。四惡趣者,脩羅趣、餓鬼趣、畜生趣、地獄趣也。)
〔二、有餘土〕,有餘土者,謂二乘等已斷三界見、思惑盡,出生彼土,
尚餘無明之惑未盡,故名有餘也。
(二乘者,聲聞乘、緣覺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三、果報土〕,果報土者,亦名實報土。
即別教十地,圓教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等覺諸菩薩所居之土也。
觀無量壽佛經疏云:行真實法,感得勝報。是也。
(十地者,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燄慧地、難勝地、現前地、
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也。十住者,發心住、治地住、
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
灌頂住也。
十行者,歡喜行、饒益行、無瞋恨行、無盡行、離癡亂行、善現行、
無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實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不壞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處回向、無盡功德藏回向、
隨順平等善根回向、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真如相回向、
無縛解脫回向、法界無量回向也。)
〔四、常寂光土〕,常寂光土者,即理性土也。常即法身,寂即解脫,光即般若。
此以不遷不變名常,離有離無名寂,照俗照真名光。即妙覺究竟果佛所居之土也。
淨名疏云:修於圓教願行之因,因極果滿,道成妙覺,居常寂光。是也。
FROM:【三藏法數】http://www.baus-ebs.org/fodict_online/
【四土】
(名數)台家所立之四種佛土也。
一凡聖同居土,人天凡夫及聲聞緣覺等聖者,同居之國土也。
此有淨穢二種,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穢土,如西方極樂是同居之淨土。
二方便有餘土,斷見思煩惱出離三界生死之人之生處也。
是為修小乘方便道斷見思惑之人之生處,故名方便,塵沙無明之惑未盡,故曰有餘。
又為七方便人之所居,故名方便土,七方便人者,即藏教聲聞緣覺二人
(藏教中菩薩,三十四心斷結成道,於菩薩之位,似未斷惑,
隨而不生彼土,故除之),
通教聲緣菩三人,別教菩薩一人,圓教菩薩一人之人種類也。
又此土稱為變易土。變化同居土之依身,而易以方便土之依身,故名變易土。
又其後變此方便土之依身,而易以實報土之依身,故名變易土。
然而生於此方便土者有五人:一須陀洹,二斯陀含,三阿那含,四阿羅漢
(前三果,思惑未盡,不能生方便土,故悉為阿羅漢,但從本位立名,
於一阿羅漢之上舉四果之別也),
五辟支佛。文句六所謂:「五人斷通惑者同生其土皆為菩薩,
五人即之四果支佛」是也。
此五人生於方便土,如其次第,經八,六,四,二萬,十千劫,
而發菩提心,涅槃經之說也。
又謂有九人生於方便土。
藏教聲緣二人,
通教聲緣菩三人,
別教三人,
圓教一人也,
別教三人者,
至別教之菩薩第六住,斷見思之煩惱,故六住已上者,生於方便土,
此一人也,與十行十迴向共為三人。
圓教一人者,圓教十信位之六根淨,以斷見思煩惱故,報命盡,故生於方便土。
觀經妙宗鈔上所謂:「九種行人合生彼土」是也。
三實報無障礙土。
方便土為證空理人之果報土,此上更有證一分中道之理之人之果報土,
行真實之法,感得勝報,色心不相防,故名實報無障礙土。
純為菩薩之居,無有凡夫二乘,別教十地已上圓教十住已上之菩薩是也。
四常寂光土。常有法身,本在常住之體也,寂者解脫,一切諸相永寂也。
光者般若,照諸相之智慧也。
此三德不縱不橫,名曰秘密藏,是乃諸佛如來之所依所居,故謂之常寂光土。
常寂光土有有相無相二義:一寂光土,唯理。
淨名經疏一曰:「寂光土者,妙覺極智所照,如如法界之理名之為國。
但大乘法性即是真實智性,不同二乘偏真之理。」
法華玄義七曰:「寂光理通,如鏡如器,諸土別異,
如像如假,業力所隔感見不同。」
是如理者為如智之所依,故名曰土,非別有能依所依身土之別相。
此一義也。二依圓教之極意,三千諸法,宛然本有,是乃真佛真土,
常寂光之名,依之而立,此圓教之實義也。見淨名經疏一等。
FROM:【佛學大辭典】 http://www.baus-ebs.org/fodict_online/
佛說清淨心經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美國舊金山大覺蓮社
心淨記
韓瑛校
FROM:【轉載處】http://book.bfnn.org/books/0478.htm
西方極樂世界有四土,
「凡聖同居土」是西方世界四土當中最低的,
每一土都有九品,下三品就往生自在。
這也就是說明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修得到的。
再想往上去,方便土、實報土、常寂光土,這三土,
實在講我們未必有能力去,雖然這一生未必能成功的往生上三土,
但是,凡聖同居土,我們絕對有能力做得到。
選佛譜—淨土橫超門
靈峰蕅益大師著
獅山淨業學人會性敬輯
FROM:【轉載處】http://book.bfnn.org/books2/1121.htm
按選佛譜分十五門,第十四、淨土橫超門,明四土九品位次,至為簡要,故今錄入。
譜曰佛土有四:
一者、凡聖同居土:若是五濁重者所感,則雜有四惡趣苦,名之為穢;
如娑婆世界等。若復五濁輕者所感,則純是人天善侶,名之為淨;如西方極樂等。
二者、方便有餘土:若從析空拙度得生,則沈空滯寂,名之為穢。
若從體空巧度得生,則見佛聞法,名之為淨。
三者、實報莊嚴土:若從次第三觀所感,則雖證道同圓,而無明習重,
智慧稍鈍,名之為穢。若從一心三觀所成,則雖法界無別,而無明習輕,
智慧猛利,名之為淨。
四者、常寂光土:若約別教,則僅斷十二品無明所顯,未盡法源,
名之為穢。若約圓教,則是斷盡四十二品無明所顯,究盡體性,名之為淨。
然此四土,有豎、有橫:若以自修行力,斷盡見思,方出同居而入方便;
斷盡塵沙,兼破無明,方出同居、方便、而入實報;斷盡無明,方出同居
、方便、實報,而入寂光;即名為豎。若仗阿彌陀佛願力,未斷見思,
即能出娑婆穢,生極樂淨;即生極樂,即於彼土得證方便、實報、寂光,
三種淨土;不必捨身受身,然後證入,故名為橫也。
約四教分別者:藏教析空觀成,出同居穢,入方便穢;
不能生同居淨,況生方便淨耶?通教體空觀成,出同居穢,
入方便淨;然不能於未斷惑前生同居淨。
別教知有他方佛國,十信位中,若能發願往生,即生同居淨土;
若不發願,仍不得生。十住、行、向,能生方便淨土。
十地、等覺,僅能生實報穢。教道妙覺,僅能證寂光穢。
圓教五品觀位,若能發願,任運感同居淨土中三品生;
若不發願,則未必生。圓十信位,若能發願,任運成同居土上三品生;
即便橫證方便淨土;既悟無生,亦即橫證實報、寂光,二種淨土。
若不發願,須至七信,方任運生方便淨土。
唯初住以上,無論發願與否,任運分證實報寂光兩種淨土耳。
是故設依自修行力,則四教並名豎入。唯依阿彌陀佛願力,始可橫超也。
唯識名詞白話新解
(六~十劃)
于凌波居士著
FROM:【轉載處】http://www.book.bfnn.org/books3/2086.htm
【自受用土】唯識宗所立的四種佛土之一,又稱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
即實報土,謂佛以相應淨識所修成就,從初成佛,盡未來際,
相續變為純淨佛土,周圓無際,眾寶莊嚴,自受用身常依而住。
見《成唯識論》卷十。參閱「四土」條。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FROM:【轉載處】http://book.bfnn.org/books2/1142.htm#a01
念佛法要卷一
念佛指南
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
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宋永明延壽大師萬善同歸集節要
附禪淨四料簡: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
何愁不開悟。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
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無淨土,
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圖片來源)古今(寺)廟巡禮 http://www.templevisit.org/index.htm
讀《角虎集》有感
黃念祖老居士主講
FROM:【轉載處】http://book.bfnn.org/books/0105.htm
這個書按北京話講叫作《角虎集》,應該是《角(jué;)虎集》。長了犄角的老虎。這個書名是根據永明大師的一首偈子:「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在為人師,將來作佛祖。」而來的。有禪有淨土,在禪宗你是開悟了的,念佛能念到一心,這是「有禪有淨土」帶角之虎。虎本來就很稀少,勇猛為獸中之王。帶角之虎就更厲害了!
末學四土精華節要 存屬筆記用 歡迎流通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index.php/product/%e5%a8%81%e7%88%be%e5%89%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