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15 10:29:22雜耍藝人+G.P+泡菜

SBL>>田壘變了+打中鋒的田壘,更妙!


達欣在季後賽首戰拿下裕隆,我們看到一個全然不同的田壘,因為他全場打了42分29秒,幾乎都在內線跟曾文鼎搏戰,他抓下恐怖的19個籃板球,給曾文鼎製造很大犯規麻煩和防守壓力。

田壘變了,這是一個對達欣擊敗裕隆,更為有利的田壘。

有時候,我很想笑我的好朋友達欣教練劉嘉發,因為早在四、五年前,我就跟他聊過,田壘可以打二、三號位置,但在達欣,他最好的位置還是在內線,因為他在國內籃球憑著203公分的身材、高度、彈力和天分,實在太好用了。

只有強化田壘在內線的拚戰力和牽制力,才是達欣最好的陣式與戰術,也能給對手帶來最大的防守壓力。

劉嘉發從當時到現在,幾年來都堅持自己的籃球理念,他也沒有錯,他灌注的籃球思想和田壘定位,我也可以接受。我只是認為,在達欣隊,要田壘多往內線打,控制籃板,給對手禁區帶來更多壓力,對達欣的跑轟、外線射手,絕對有更好的協助。

現在,田壘變了,劉嘉發也變了。

田壘的19個籃板球,重現他「籃板球機器」的神威,因為他在內線的拚鬥和牽制力,達欣的外圍射手更有機會,籃板球更有優勢,易守為攻的攻防轉換更快速、有效率,是他讓達欣隊的體質和戰力,變的更內、外有型,而且堅韌無比。

曾文鼎在第一戰五犯離場,田壘在內線的積極打法與衝搶,功不可沒,而田壘的5記進攻籃板,也讓曾文鼎、裕隆的內線力倍增。

在內線的對抗和籃板球掌控裡,達欣這場比賽絕對不會比裕隆差,這也是達欣可以主宰比賽,最後贏球關鍵。

田壘第一戰三分球出手5次,全數不中,兩分球投了18次進6球,從數據看來,田壘變了,雖然得分不多,但籃板球保護有功,為達欣內線帶來強勢作風,並且讓達欣的半場進攻,更具威脅性。

田壘變了,劉嘉發也變了,裕隆這系列想要過關,恐怕要費更多心力。

資料來源---蕃薯藤運動網





打中鋒的田壘,更妙!
----------------------

「我是田壘,我現在打中鋒,我在季後賽第一場對裕隆的比賽,抓下19個籃板,我都在內線拚鬥,跟SBL第一中鋒曾文鼎對抗。更重要的是:我率領球隊贏得季後賽5戰3勝系列的一戰,我很開心…」



這是「達欣vs.裕隆」季後賽第一戰的田壘心聲。



打從田壘高中畢業之後,我第一看到打中鋒的田壘,他的改變與角色、心態、膽識的灌注,是達欣教練劉嘉發的創意和蛻變。



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戰略運用與戰術變革,讓田壘打中鋒,讓達欣外線更有牽制力,令裕隆的內線防守和曾文鼎,更有壓力,藉由田壘強勢的運動力和籃板球,給裕隆、曾文鼎帶來更大的侵略性,劉嘉發成功的打贏季後賽系列第一仗。



田壘打中鋒,當然很生澀,也不習慣,他全場兩分球投18中6,可見一斑,但田壘的身材、高度和可怕的運動力,也會造成裕隆更大的壓力和不適,這從曾文鼎的五犯離場和承受的籃板球壓力,一覽無遺。



看到在達欣打中鋒的田壘,我想起四年前,跟鄭志龍、劉嘉發的一段對話。



當時田壘大概是19歲,時任達欣副領隊兼顧問的「籃球博士」鄭志龍與達欣教練「寶寶」劉嘉發,都有意把田壘培養成「中華隊的超級小前鋒」,因為田壘的天賦、資質和運動力,實誰太迷人了。



我當然贊成博士和寶寶的觀點。但我的認知很簡單,一、達欣需要一個可以打內線的長人,田壘是最好的選擇,只有掌握內線、牽制力、籃板球,達欣的內外線才能一體成型,更具威力。二、不管田壘敢不敢打,會不會打內線,打內線、做策應,就是要學習。三、達欣最重要的是贏球,打出精采的團隊,而不是替中華隊培養小前鋒。四、以田壘203公分的先天條件,他在國際賽打小前鋒,還是會有很多盲點,包括控球、傳球、防守和速度,都會有問題。



當年寶寶、博士對我的建言和觀點,都不以為然,我們都是好朋友,純聊聊,這段話我記得我也寫過很多次。只是,沒有這個晚上這麼強烈。



田壘在第一戰的19個籃板球,正是達欣在內線取得優勢,至少是均勢的關鍵表現,而田壘不斷的攻擊禁區,給曾文鼎製造壓力和體力負擔,並且掌控籃板球,除了令裕隆的防守壓力培增外,達欣的外圍射手,也獲得最好的策應和牽制。



當田壘在底線不斷遊走時,裕隆顧此失此的區域聯防,同樣遭到破解。



打中鋒的田壘,更妙,也讓達欣更有勝出的希望。裕隆如何應變,對達欣的調整進行反制,將是李雲光執教生涯最大的考驗之一。



Published Saturday, May 12, 2007 12:10 PM by 裘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