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別人身上,看見自己
修行是為了成就圓滿的佛果,在成佛的過程,是需要利益眾生的。能體驗世間的苦難與需求,才能拔苦予樂;而我們也從過程中,不斷長養慈悲與智慧。常聽到有人說:如果自己沒修到一定的程度,如何救眾生?其實,人們總在別人的悲苦與煩惱當中,才能看到自己。如果只成天說自己是苦惱眾生,是無法照見自己的。就好像把自己關在象牙塔中,只會禁錮得愈來愈緊而已。
我個人比較認同:要多與人接觸。靠近並了解之後,才可以在不同的人身上看清「苦的模樣」;甚至在相較他人的困惱與悲苦後,自己的困惱也就顯得微不足道了。事實上,當因為自己的付出,可以減少別人的一些憂悲苦惱時,當下,自己的煩惱也就不見了!
經典有很多釋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記載他在過去好幾生,曾經看見饑餓的母老虎,怕母老虎沒有東西吃,就沒有奶餵小老虎,於是他捨身飼虎之類的故事。這些故事讓人了解:似乎我們無法處在一個空無的狀態中生活、修學,即使要修行,也要別人的護持。即便在荒無人煙的深山修行,還是有天人或小動物的供養。可見,成佛,不可能是一個人單獨可以完成的,需要眾多因緣的成就。
修學是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不斷進步,大家一起進步、一起清淨。別人有不同想法時,例如選擇先獨善其身的,我會尊重他--對方就是需要先安頓自己。連自己都無法安頓好,就無法去安頓別人。或許等他真的成佛後,就會了解:他確實要出來利益他人。
修行的階段不同,應該有好幾條適性發展的路。這些對我來說,並不會互相矛盾。
------ 摘自《香光莊嚴》第 107-1 期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article.php?aid=190
香光資訊網 http://www.gaya.org.tw/ photo by 李昌周
上一篇:齋天的深層意涵:自護天護
下一篇:死亡是最好的一項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