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6-07 07:23:49X

要求完美,就是走向毀滅

 有一款日本進口車的廣告詞是這麼說的─要求完美,近乎苛求。X的一位好友很喜歡這句話。他認為追求完美是需要不斷的自我鞭策﹔而造成壓力來淬煉自己,則是成功的不二法門。他還引用電影魔鬼代言人裡,艾爾帕契諾的一段話來證明─你能抗拒多少壓力,你就擁有多少能力。

  不知道你認不認同這種觀點,不過起碼X是不完全認同的。也為了這種意識型態的差異,我和這位朋友在工作職場上也發生過摩擦。在X的觀念裡,所謂的完美還是未定之數﹔世間有絕對且不變的價值觀嗎?所謂的完美是建立在絕對的認同上還是相對的比較上呢?如果是相對的,那麼昨日之非可能是今日之是,一部份人認同的完美(比如女人的身材比例標準),另一部份人可能認為是虛榮的極至。在電影魔鬼代言人裡艾爾帕契諾有另一句名言─虛榮是我最愛的原罪。

  X試問如果連價值觀都未能確立,完美與虛榮也還都搞不清楚,那如何去要求完美呢?因此X戲謔的將廣告詞改詞成─要求完美,就是走向毀滅。

  X自己也曾掉入這種''求全之毀''的惡性循環裡,為了實踐所謂的真愛,X變成一個不輕易說愛的人﹔為了寫出所謂像樣的文章,X將大多數的作品束之高閣﹔為了保留自己認為最低標準的像貌,X將不好看的照片全部丟掉﹔為了精準的向人表答謝意,X反倒一句謝謝都沒說出口。

  X過往曾發生一件憾事:X很關心一位重考生,很想給她鼓勵和打氣,但整整一年都沒和她聯絡,只因X不知道什麼才是''最好''的鼓勵,所以連一句話都沒說,直到一年後才撥電話詢問她的近況,X的滿腔關心,在她看來卻全是無情無義─因為一句鼓勵的話都沒說。

  為了呈現''最好'',X反倒失去了人生的目標,因為要求完美的意識型態,取代了一切人生其餘的價值。在害怕''為德不卒''的潛意識恐慌裡,X只有拼了命的努力,無頭蒼蠅般的使盡全力﹔(比如說瘋狂的吸收資訊)或者是冷眼旁觀,將世事都不當回事,以避免錯誤的決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

  不過這種''龜毛''自然不是無時無刻存在,通常都是在自我意識和大環境的集體意識發生衝突時才會產生,尤其是在東方的社會裡非常明顯,人們先定出一個所謂完美的標準,再藉由個人和完美標準的比較,來衡量所謂的成功或失敗。在這種禁錮之下,似乎只有死亡才能逃離這種永無止境的修羅場。

  ''盛者必衰理所然''這類的話,是那個永遠看不見的完美聖人,對於接近祂的人所做的嘲諷﹔''男兒當自強''這類的話,則又是在淬煉新的''盛者''。個人活在這種價值觀裡,也等於背上了一個終生賣身契,唯有聽從主人(又是那個看不到的完美聖人)的指令,才可能獲得起碼的尊重,而且是直到死亡,才算履行完''義務''。由此可知,只有跳脫出這種意識型態,才是自贖的第一步。

  在這裡要提一下電影心靈捕手:

  在電影心靈捕手裡,麥特戴蒙所飾演的主角,是個出身問題家庭的天才青年,他的高IQ可以讓他在不利的競爭環境下,向這個令他極度不滿的社會,發出一聲聲的怒吼。比如劇中他在哈佛打工,可以解答哈佛高材生解不出的數學公式,可以言之成理的出言教訓哈佛''高材生''和國安局人員,又可以擺哈佛教授一道,交哈佛大學生的女友﹔一切的一切,似乎在證明,他只要能以暴易暴,成為強者,幸福快樂是垂手可得的﹔但是事實不然,他在和女友的交往上,過往的陰影讓他極度缺乏安全感,而沒有安全感的愛,也就是愛情的盡頭。他憤怒,他不解,他傷人也自傷。直到羅賓威廉斯所飾演的心理輔導者一步步卸除他的武裝,一步步的誘導他思考人生真正的方向,一步步讓他明白─在這樣的社會裡,一切並非他自己的錯。

  麥特戴蒙抱著羅賓威廉斯哭的那一場戲,很令人動容。X當時也掉了許多眼淚,情感的投射是主要原因,還有就是為劇中人的自贖感到感動。也因而得到啟示─人要自贖有時只需要放棄成見。這裡的成見指的是─你習慣接受卻不見得認同的價值觀。

  以X現在的心境來看,完美應該永遠只是個形容詞,而不應該成為目標。人生有太多的價值和意義,沒有必要為了追逐完美,而導致失焦。這就是後X世代的X觀點─要求完美,就是走向毀滅!

  Xenophon/台中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