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2-14 01:02:25X
在人間喝咖啡
由王菲所演唱的流行歌曲”人間”(註一),是X很喜歡的一首歌。林夕的詞,中島美雪的曲,再加上王菲優美的歌聲,所以X每每聽到人間這首歌,總會有莫名的感動。
其中最喜歡的部分是歌曲的開頭處:
風雨過後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
不是天晴就會有彩虹
所以你一臉無辜 不代表你懵懂
不是所有感情都會有始有終
孤獨盡頭不一定惶恐
可生命總免不了 最初的一陣痛
這段歌詞的意涵很接近英國經驗主義者休姆的哲學觀點,休姆認為,凡事皆可懷疑,就算是一般人認定的”定律”,休姆也會去懷疑。他臨終前的一段話最能展現他的思想觀點:
就算是木炭放在爐火上,也不一定會燃燒。
X超愛他的這句話,並且認為簡直是棒呆了。所以當第一次聽到”不是天晴就會有彩虹 ”和”孤獨盡頭不一定惶恐 ”這樣的歌詞時。自然不免先是一陣雞皮疙瘩,然後大聲叫好了。
吳淡如在她的新作”昨日歷歷,晴天悠悠”中,提到她個人的一種觀點,就是”沒有如果,只有如此”。而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在回憶與她個人有關的過往歲月,並提出現在的解讀觀點。就X看來,這本書是值得一看的。但是對於吳”沒有如果,只有如此”的理論,X卻是很難接受。X並不認為”如此”只是”如此”,而是認為”如此”有很多種可能。並且這不單指解讀觀點差異所形成的多種可能,而是─
”真相”未必能證明”真相自己”就是真相!
從此精神延續下去,大家就多少可以猜到,X個人在觀念上是如何的傑傲不遜。像喝咖啡X喜歡喝熱拿鐵,而拿鐵咖啡是由咖啡加鮮奶調和而成的。但就有長輩以不屑的口氣對X說:
真正會喝咖啡的人,是喝黑咖啡的人。
而當X聽到這類話時,不管表面上如何表示,心裡頭卻是會有一個聲音在反駁:
未必呀!未必!是什麼讓你能如此說得斬釘截鐵,是無知吧?
X可以接受他說類似”黑咖啡比較好喝”這樣純屬個人觀點的話,卻很不喜歡他那句”真正會喝咖啡的人,是如何如何的”。
試問?誰能代表”真正”?話說回來,”真正”是不是只會有一個呢?還是大家都可以說:自己很”正”呢?
單從喝咖啡這件事情來講,由於法國人沙特在二十世紀初喝咖啡,展現的是種人文精神﹔而這股風潮延續到現在的人喝咖啡,意味著是種高尚的休閒,一種形同”茶道”般的藝術。那讓我們回到咖啡的起源吧!由柏納。路易斯所著的中東一書中,如此的記載著:
咖啡乃源出於”衣索比亞”(X說:台灣人認為餓死人的地方)
蘇菲教派的教首以及其他人士,在作敬拜功夫的時候,用它來支持不睡(X說:像是道士的煉丹藥,或是古代的安非他命)
羅馬教廷在伊斯坦堡的使節摩羅辛尼(註二),在1585年一篇記述裡面評論他所到過的一間”咖啡屋”:
這些人全都挺卑下的,打扮俗氣,沒什麼進取心,就這麼樣,成天發呆殺時間。所以,他們就是一直閒坐在那兒,要找點樂子,就在公眾場所,在商店裡,在街頭巷尾,猛喝一種黑色的液體,滾燙到他們所能容忍的程度,那是從一種他們叫做”咖啡”的種籽裡榨出來的。
照X看來要換成現代版只需要改幾個字:
這些人全都挺高級的,穿著時尚,沒什麼進取心,就這麼樣,成天發呆殺時間。所以,他們就是一直閒坐在那兒,要找點樂子,就猛喝一種黑色的液體(當然也可能是其他顏色),用他們認為是”正確”的喝法。那是從一種他們叫做”咖啡”的種籽裡榨出來的。
依X來看:這才算是”正”吧!
註一:人間的歌詞
作詞:林夕 / 作曲:中島美雪
風雨過後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 不是天晴就會有彩虹
所以你一臉無辜 不代表你懵懂
不是所有感情都會有始有終 孤獨盡頭不一定惶恐
可生命總免不了 最初的一陣痛
但願你的眼睛 只看得到笑容
但願你留下每一滴淚 都會讓人感動
但願你以後每一個夢 不會一場空
天上人間 如果真值得歌頌
也是因為有你 才會變得鬧哄哄
天大地大 世界比你想像中朦朧
我不忍心在欺哄 但願你聽得懂
但願你會懂 該何去何從
註二:原文是梵蒂岡駐伊斯坦堡的使節摩羅辛尼。但16世紀當時並還沒有”梵蒂岡”這個國家,所以X才將梵蒂岡改為比較名符其實的”羅馬教廷”。
註三:圖片取自伊式咖啡網站,圖中咖啡就是X最常在依式咖啡店裡,所點的熱拿鐵咖啡。
其中最喜歡的部分是歌曲的開頭處:
風雨過後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
不是天晴就會有彩虹
所以你一臉無辜 不代表你懵懂
不是所有感情都會有始有終
孤獨盡頭不一定惶恐
可生命總免不了 最初的一陣痛
這段歌詞的意涵很接近英國經驗主義者休姆的哲學觀點,休姆認為,凡事皆可懷疑,就算是一般人認定的”定律”,休姆也會去懷疑。他臨終前的一段話最能展現他的思想觀點:
就算是木炭放在爐火上,也不一定會燃燒。
X超愛他的這句話,並且認為簡直是棒呆了。所以當第一次聽到”不是天晴就會有彩虹 ”和”孤獨盡頭不一定惶恐 ”這樣的歌詞時。自然不免先是一陣雞皮疙瘩,然後大聲叫好了。
吳淡如在她的新作”昨日歷歷,晴天悠悠”中,提到她個人的一種觀點,就是”沒有如果,只有如此”。而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在回憶與她個人有關的過往歲月,並提出現在的解讀觀點。就X看來,這本書是值得一看的。但是對於吳”沒有如果,只有如此”的理論,X卻是很難接受。X並不認為”如此”只是”如此”,而是認為”如此”有很多種可能。並且這不單指解讀觀點差異所形成的多種可能,而是─
”真相”未必能證明”真相自己”就是真相!
從此精神延續下去,大家就多少可以猜到,X個人在觀念上是如何的傑傲不遜。像喝咖啡X喜歡喝熱拿鐵,而拿鐵咖啡是由咖啡加鮮奶調和而成的。但就有長輩以不屑的口氣對X說:
真正會喝咖啡的人,是喝黑咖啡的人。
而當X聽到這類話時,不管表面上如何表示,心裡頭卻是會有一個聲音在反駁:
未必呀!未必!是什麼讓你能如此說得斬釘截鐵,是無知吧?
X可以接受他說類似”黑咖啡比較好喝”這樣純屬個人觀點的話,卻很不喜歡他那句”真正會喝咖啡的人,是如何如何的”。
試問?誰能代表”真正”?話說回來,”真正”是不是只會有一個呢?還是大家都可以說:自己很”正”呢?
單從喝咖啡這件事情來講,由於法國人沙特在二十世紀初喝咖啡,展現的是種人文精神﹔而這股風潮延續到現在的人喝咖啡,意味著是種高尚的休閒,一種形同”茶道”般的藝術。那讓我們回到咖啡的起源吧!由柏納。路易斯所著的中東一書中,如此的記載著:
咖啡乃源出於”衣索比亞”(X說:台灣人認為餓死人的地方)
蘇菲教派的教首以及其他人士,在作敬拜功夫的時候,用它來支持不睡(X說:像是道士的煉丹藥,或是古代的安非他命)
羅馬教廷在伊斯坦堡的使節摩羅辛尼(註二),在1585年一篇記述裡面評論他所到過的一間”咖啡屋”:
這些人全都挺卑下的,打扮俗氣,沒什麼進取心,就這麼樣,成天發呆殺時間。所以,他們就是一直閒坐在那兒,要找點樂子,就在公眾場所,在商店裡,在街頭巷尾,猛喝一種黑色的液體,滾燙到他們所能容忍的程度,那是從一種他們叫做”咖啡”的種籽裡榨出來的。
照X看來要換成現代版只需要改幾個字:
這些人全都挺高級的,穿著時尚,沒什麼進取心,就這麼樣,成天發呆殺時間。所以,他們就是一直閒坐在那兒,要找點樂子,就猛喝一種黑色的液體(當然也可能是其他顏色),用他們認為是”正確”的喝法。那是從一種他們叫做”咖啡”的種籽裡榨出來的。
依X來看:這才算是”正”吧!
註一:人間的歌詞
作詞:林夕 / 作曲:中島美雪
風雨過後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 不是天晴就會有彩虹
所以你一臉無辜 不代表你懵懂
不是所有感情都會有始有終 孤獨盡頭不一定惶恐
可生命總免不了 最初的一陣痛
但願你的眼睛 只看得到笑容
但願你留下每一滴淚 都會讓人感動
但願你以後每一個夢 不會一場空
天上人間 如果真值得歌頌
也是因為有你 才會變得鬧哄哄
天大地大 世界比你想像中朦朧
我不忍心在欺哄 但願你聽得懂
但願你會懂 該何去何從
註二:原文是梵蒂岡駐伊斯坦堡的使節摩羅辛尼。但16世紀當時並還沒有”梵蒂岡”這個國家,所以X才將梵蒂岡改為比較名符其實的”羅馬教廷”。
註三:圖片取自伊式咖啡網站,圖中咖啡就是X最常在依式咖啡店裡,所點的熱拿鐵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