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7 23:57:56X

只是日紀-認路找路

稍早跑完步回到家後馬上找出古文觀止重讀了一遍"辨姦論",從上週六晚上看到了關鍵字"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姦慝"這句話開始,辨姦論就成了這週縈繞心頭的發想主題。
 

這句話勾起了之前的記憶,同時覺得有趣的是現代人指責一個人不近人情,通常是指這個人太苛刻,太壞,太機車。而原文的意思卻不盡相同,文中舉的不近人情的史例,是貼心獻殷勤,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是為了從政不惜放棄原有的特權,都像是好到讓人甜在心裡的"大好人"。可惜後來這些大好人露出了狐狸尾巴,原來都是所謀者大的"賤人就是矯情"。
 

積極介入少求回報的做事之人,到底是不近人情的大姦慝或是衷心義舉的賢達人,這涉入了華人文化裡千古難解的兩種意識形態之爭-也可簡化解釋成政治鬥爭。辨姦論的時空背景正是北宋的新舊黨爭,作者蘇洵是守舊派,他批評的姦慝則是以王安石為首的革新派。
 

年輕時總以為革新,改革,這些詞彙全屬正面,所以個人的意識形態比較偏愛大姦慝王安石,中學時期每每聽到老師支持守舊派的言論,總是難以心平。約2006年時在網路上讀到台大數學系的教授黃武雄的舊文,其中一段在當時頗有同感:
 

….1979年到1983年間,台灣政情苦悶低迷,我只有專心於數學。1984年夏,我赴Standford訪問一年,….也是這段時間,我閒來對王安石與對李義山的詩,下了一些功夫。覺得近人重蘇薄王,不過是偏見,純因為政治意識保守。-上述文字節錄自"我的數學生涯 - 黃武雄"
 

有意思的是之後我多讀了歷史學家黃仁宇的作品,觀點也受其影響,黃仁宇是國民黨軍人出身,從他的論述與個人自身觀察發現,自稱中國文化道統中流如國民黨,意識形態多偏向北宋守舊派,而若是國民黨的競爭對手,像是20世紀前葉的共產黨或是年輕時的民進黨,多是傾向革新派。在黃仁宇的筆下,遭時代無情沖刷的守舊派並非一無是處,政治意識形態保守也不等同於顢頇邪惡,而是合情合理的選擇。反之,縱使時局進展可以反證革新派是站在政治正確的那方,但不負言責的侈言理想,也產生了"以百姓為芻狗"的大型災難。所以守舊派把革新派汙衊成"矯情賤人"的言論縱與事實有所差距,卻也不是完全無的放矢。
 

我以辨姦論為觀察起點,彷彿看到了千百年來這兩種意識形態者的心結與角力,把新的感受和舊往成見擺在一起思辨,也有"黑即白,白即黑"的發掘。我想目前的我仍陷在歷史迷宮之中,只能繼續前進追尋。
 

記於迷惘是苦樂各半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