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日記-千里走單騎
幾個小時前看了張藝謀導演,高倉健主演的2005年的電影"千里走單騎"。如果用編劇鄒靜之的審美標準來看,我是認為這部電影有故事,有人物,有味道。
(註一)
這部電影在剛上映時就很想看,但真的在出租店看到架上的影片時,又猶豫不決而作罷。猶豫來自於自己不願承認卻擁有的偏狹國族主義,千里走單騎的母題源自於三國演義裡關雲長的故事,怎會叫一個日本人來演?(雖然我也知道電影故事是在現代,高倉健也沒演關公)這種錯誤已不是初犯,當年我拖了好幾年才願意看"悲情城市",原因也是可笑的,僅是難以接受由香港人梁朝偉來扮演"台灣人"。
後來幾年心頭漸冷,也就沒動力想看"千里走單騎"。關鍵的推手發生在2013年我看了梁朝偉扮演葉問的一代宗師。優美的對白讓我注意到編劇是鄒靜之,接著查了維基才得知千里走單騎也是鄒靜之的作品。真是應了鄒靜之的經典台詞: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怎知真的想看片子時才得知此影片因年代久遠已被出租店"移除",而我又是個除非山窮水盡,否則盡量不在網路上看影片的人。所以又拖了一年,從新聞得知影星高倉健過世了。直到昨天終於"失而復得",我在另一家出租店找到了DVD。
千里走單騎典故出自於三國演義第27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美髯公和漢壽侯指的都是同一人-華人世界裡小傳統(或小道理)的典範-關羽-關雲長-關公。
所以看了影片我也體會到這部戲把日本人拉進中國世界裡的妙處,儒家思想的小道理在日本文化的"義理"裡獲得保留,反觀中國從秦漢以來到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都是皇權萬能(大傳統或大道裡)的由上而下消滅小道理。日本人高倉健在戲中的呈現既像守義理的日本人也像極了"義薄雲天"的關雲長。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不是有如超級英雄想拯救世界,救濟蒼生。而僅是為了不負與劉備的結義之情,天下因此是分是合?是遠在天邊的事。多年之後,他在華容道違反軍令私放曹操,不管曹操當時的民調是超人氣或只剩9%,他欠曹操的人情天下皆知,他有"義理"要還。所以當虛構故事裡的關雲長無視大道理的壓力而堅持小道理時,千里走單騎從無情世界走回了有情天地。所以父親不能壓迫兒子,上不能壓下,人性獲得了解放,關羽與曹操,中日兩國都獲得了"雙向治療",讀者與觀眾也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儘管故事大部份是虛構的-美妙只存在夢中。
但觀者如我很慶幸有這個夢。
記於餘韻無窮的午后。
註:他(鄒靜之)認為藝術品應該「情懷至上」,他說:」藝術也是娛樂,但我認為電視劇分三個層次,講故事只是第一個層次,然後是出人物,最高一級是出味道,讓觀眾會心了,這就是最高的境界。我希望能出人物和出味道,出人物和出味道的戲過了幾年看還一樣,藝術的成分很高,這主要就是文學性的東西在裡面了。-以上摘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