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日記-最初的哀傷
雖然聖誕節還沒到,可是到處都聽得到聖誕音樂,尤其是商家.我喜歡聽的聖誕音樂沒幾首,其中最喜歡的是"白色聖誕(White Christmas)".會對這首曲子留下印象是看了1998年的日劇"沉睡的森林".在這部日劇裡面聽到"白色聖誕"時,大多是哀傷的氣氛.這點算是合我的調性.
每當逢年過節,所謂"大喜"之日,對我而言往往也別具含意,如果套用"京華煙雲"(註一)的歌詞來形容就是:
最輝煌時總是最滄桑
最明亮時總是最迷惘
最美麗時總是最淡泊
最繁華時也是最悲涼
日劇沉睡的森林和電影永生樹和最近在戲院放映的少年Pi,都觸及了兩個大哉問的議題-我是誰?這世界從何而來?
依個人經驗而言,只要觸及這兩個大哉問,候選的答案往往多是悲傷和驚悚,原因來自於"原本等待著被真相取代的標準答案"大多膚淺蒼白到經不起檢驗.許多官方說法,其實就像往年父母回答孩子的答案-小孩子是從胳肢窩裡生出來的.這當中或有善意,可是還是有著欺騙的成分.
所以耶穌只是約書亞的希臘發音,而約書亞是像"志明""淑芬"這種菜市場名.聖誕節也不是耶穌出生的日子.耶穌可能出生在秋天.
而中秋節吃月餅是因為朱元璋與他的反抗軍把月餅當成通訊工具,終於最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可是後來朱元璋殺的"自己人"並不比韃虜殺的還少,朱也在自己的帝王廟裡面要大家供奉韃虜的創業主.所以喫月餅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一個騙人的渾蛋當上主?
電影永生樹裡提到的上帝之路與自然之路,到了電影少年Pi的故事裡也像是創世紀與物種起源兩個迥異卻共存的故事.而在日劇沉睡的森林裡面,謀害者湮滅了大多的證據,然後說服倖存者接受他倆是彼此的"唯一".這模式也是頗為"神話".
在創世紀雖然有著"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這複數暗示當時世界已非上帝獨自一個.註二),可是他既是造物主,他是故事的"最初",這就代表"在最初之前"很容易由他自己說了算.他有可能像是悲慘世界裡的尚萬強,換個名字,換個地方就重新開始,重刑犯可以搖身一變成為能幹的企業主與善良的市長.大力水手與他兒子跑到小島上就可以成為民族救星.而在沉睡的森林裡,編劇野澤尚也是用此邏輯試圖詮釋第二個版本的睡美人童話.
睡美人醒來後所知道的"過往故事",完全是由她"最初"所遇到王子所陳述,再也沒有一個人證,睡美人公主怎麼能夠安心的相信個"最初"的版本?她難道沒有懷疑過她嫁給這個救她性命的王子有可能是"認賊做夫",王子有可能是策畫這一切謊言的主謀.只因他是強者並且拿到"唯一的話語權",幸福與快樂的故事才會繼續下去.
所以對我而言,要用何種心情去面對這些"好人與渾蛋,箴言與謊言共生的人為節日"的確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換句話說,只要開啟我是誰?這世界從何而來?的大哉問,也算是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所以演員約翰薩庫奇在電影戰爭製造公司裡的一段台詞就成了我與周遭人行為的最佳寫照.台詞用中文來說大概是以下意思:
商業行為是我們在面對道德與宗教這兩個困境時,所開闢出來的第三條路.
記於活在聖誕節即是購物節的21世紀夜裡.
由Martina McBride 詮釋的白色聖誕(White Christmas)的youtube連結:
註一:潘越雲唱的京華煙雲我聽了10幾年,我一直以為我聽的版本是"最初"版,直到今夜上youtube聽到真正的最初版,當時的震驚實在難以形容.(因為兩者旋律差距豈止十萬八千!).再加上我一直找不到我之前收藏此首歌的CD.好拿出來重聽一遍加以比對,讓我一度懷疑我是否可能患了精神分裂症,是否腦袋裡的京華煙雲的旋律其實是錯誤或是不存在的.後來找到硬碟裡的備份音樂聽過之後才確定的確存在兩個版本.這也算是一個意外"切題"的過程.
我腦袋裡的京華煙雲的版本連結:
可能是京華煙雲的最初版的連結:
註二:來源為創世紀第1章26節.
註三:圖片來源為維基百科上的創世紀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