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影集--【雞皮疙瘩】:恐怖季節的奇幻樂趣
馬來魔劇評:《雞皮疙瘩》(Goosebumps)。評分:80分
◎【一言以蔽之】:經典小說再度搬上螢幕,詭異神秘、驚奇有趣的成長之旅
美國作家R·L·斯坦,從1992年開始創作《雞皮疙瘩》系列小說,至2015年為止,已超過180集,全世界銷售超過3.5億本,並且持續增加當中,這些小說大部分都以青少年為主角,每集描寫一個恐怖或奇幻故事,這些故事之間也許互有關連,但也可以各自獨立,所以無論從哪一集開始閱讀,都可以輕鬆理解。當然,這個寫給青少年的奇幻小說,「按照慣例」一定會被某些古板家長抗議,甚至就和《哈利波特》(Harry Potter)一樣,被很多站在想像力與閱讀自由對立面的偉大組織試圖查禁,甚至千方百計的阻止這些書籍出現在學校和圖書館中,他們以為他們成功了,但還好這些書依然陪著很多人長大,成為好幾個世代的共同回憶。
《雞皮疙瘩》系列小說其實並沒有太豐富的文學性,文筆方面也是一般般,但是那些天馬行空的古怪情節,以及充滿魅力的超自然世界,確實很有影像感,更適合拍成電視劇或者電影,其實早在90年代,《雞皮疙瘩》就已經被翻拍成影集,當時以「一集一個故事」的單元劇形式,推出了長達四季的內容,2015年和2018年也分別推出兩集的電影版本,台灣翻譯片名是《怪物遊戲》,可惜反響平平,如今Disney+長達十集的全新影集版本,是這個系列再次被拍成影集,借鏡了同類型影集《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的成功經驗,透過一群青少年以及他們的父母,分別帶出兩條主線,講述一個關於神秘事件以及世代衝突的故事。
故事從萬聖節開始講起,一群青少年闖入一座廢棄鬼屋,舉辦萬聖節變裝派對,沒想到這棟房子竟然有屋主,而且還是他們的學校老師,在這個掃興的情況下,派對被迫提前結束,但參與這場派對的幾名主角,卻分別遇上各種不同的靈異事件,就連住在那棟房子裡面的老師都慘遭厲鬼附身,原來這一切的源頭,都來自他們的父母在青少年時期的一個說不出口的秘密。有時候上一代造成的問題,常常都會留給下一代來承擔,年輕人在一個越來越糟的環境裡面,常常都是沒有選擇,只能自己想辦法去抗衡、突破,並且改變現況,這是青少年電影常見的命題。
這部影集版的《雞皮疙瘩》,保留原著小說「一集一個故事」的特性,每集都分別以一名青少年當成主角,讓他們遭遇各種怪事,又透過父母之間的秘密,把這些小故事全部串接在一起,而小說當中出現過的各種超現實物品,也都成為劇中穿針引線的道具,像是「拍了就會倒楣的照相機」、「戴上去就會變成怪物的面具」、「能製造分身的布穀鐘」,或是「寄生怪蟲」、「通靈筆記本」、「魔鬼木偶」,每件物品都對應到不同角色的弱點或缺點,讓他們必須即時修正自己的錯誤,避免迷失自己,否則就會被惡魔控制,所以這個故事雖然從頭到尾都鬼影幢幢,但整體來說是奇幻多過於恐怖,也有輕鬆趣味的一面,在本質上依然是青少年成長故事。
其實劇情裡面那群家長,一遇到問題就試圖粉飾太平,以為絕口不提,就能讓小孩在他們的保護之下長大,這樣的態度導致這群小孩即使遇到問題也很難跟家長商量,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就如同那群主張查禁《雞皮疙瘩》,甚至正在密謀禁止萬聖節活動(以及其他有趣事物)的家長團體一樣,總是主張「我這是在保護你」,但這些「禁止這個、禁止那個」的極端行為,都只是逃避現實,逃避現實並不是教育,而是說謊,如果長期把說謊當教育,只會讓年輕人更無法信任你,反觀《雞皮疙瘩》這類的故事帶給年輕人的價值,就是讓他們知道世界上本來就有邪惡的存在,但我們可以努力戰勝它,這真的比大人的那些謊言有意義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