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自由之聲】:挺身而出的人
馬來魔影評:《自由之聲》(Sound of Freedom)。評分:教育性95分,戲劇性88分
◎【一言以蔽之】:美國票房奇蹟,充滿社會意識的電影,揭露兒童拐賣惡行
根據「美國國家兒童失蹤與受虐兒童援助中心」統計,每年有大約35萬名孩童被舉報失蹤,當中大約有10萬名孩童被人蛇集團運輸或販賣,販賣的地點除了美國境內之外,也可能遍及世界各地,提供有特殊癖好之人做一些不可告人的玩樂用途,這個「人蛇產業鏈」的年產值大約為1500億美金,而美國也已經成為孩童性販賣的最大消費國家之一,但這不只是美國的問題,而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但各地方的政府卻沒有具體作為。在美國成為票房黑馬,創下破億美元票房的《自由之聲》,將這個駭人聽聞的真實素材搬上銀幕,目的就是要提醒世界各地重視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一部公益性質的電影,或是具有社會意識的電影。
本片改編自真實事件,出自前美國聯邦探員提姆巴拉德的親身經歷,由演技派男星吉姆卡維佐,扮演這名真實存在的英雄,他在一次任務當中,把一個小男孩從殘忍的兒童拐賣犯罪中解救出來,卻得知男孩的姊姊也同樣被拐賣,於是決定深入哥倫比亞叢林冒險營救,整個劇情的起承轉合類似傳統的好萊塢動作片,警方假扮成罪犯同夥或者買家,以誘捕的方式引出人蛇集團主謀,臥底偵察的過程相當具有戲劇性,但許多殘暴或衝突性質的畫面都模糊處理或者刻意略過,雖然犧牲了一部分的精彩程度,但也比較符合電影本身的溫情訴求。
基本上這種真人真事改編的嚴肅題材,觀眾容易卻步的原因,是擔心會很無聊,但即使本片在刻意不渲染的前提之下,去除掉大部分的暴力或驚悚元素,不過因為內容本身已經夠聳動,加上他已經在必須傳達的訊息之外,盡力維持基本的戲劇元素,就算你當成一般的警匪電影來看,也是很容易消化,即使因為低成本製作的關係,只能以氣氛取勝,無法營造出太大的場面,但能夠把一個冷硬的題材處理到這樣的程度,已經算是很厲害了!
本片以「上帝的孩子是非賣品」之類的對白,點出電影創作者對於兒童拐賣惡行的嚴厲譴責,又透過大量特寫的流淚畫面,呈現出悲天憫人的心,片中那些獲救的小孩在得知他們重獲自由之後,一起唱出的歌聲,就是片名《自由之聲》的由來,整個劇情透過男主角這個「挺身而出的人」,深入險境,救出受害者,並且揭露這個世界性的殘酷議題,同時也透過這部電影,期許觀眾成為「說故事的人」,除了讓這部立意良善的電影推廣出去之外,也可以讓電影裡面的故事更廣泛的被傳播。
很多不瞭解電影的人,常常以「不能教壞小孩」當成藉口,反對那些殘暴或黑暗的電影題材,甚至以為只要不去提及,就可以讓世界不好的一面通通消失,這些人把「粉飾太平」當成教育原則,卻常常忽略了電影裡面的故事可以帶給世界的警惕作用,像是同樣講述兒童性剝削議題的韓國電影《熔爐》(Silenced)上映之後,就促使政府對相關事件展開調查,甚至促進立法,讓問題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如今《自由之聲》的賣座,也讓更多人關注兒童拐賣議題,這都是好的開始,所以不要以為電影只是娛樂,也千萬不要忽視文化傳播的正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