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4 23:08:54馬來魔

【低壓槽】:導演到底嗑了什麼?




張家輝在成為影帝之後,也想證明他可以當導演,而且企圖心非常旺盛,他的前兩部自導自演的電影《盂蘭神功》和《陀地驅魔人》都是鬼片,當然也因為電影類型的限制而進不了大陸市場,但是他非常用力的作出香港本土味,雖然導演手法略顯生澀,但是可以看出製作上的用心,如今第三度自導自演的《低壓槽》走的是合拍片路線,終於有緣讓大陸觀眾看到,而且這次不走靈異路線,而是把香港最擅長的警匪片模式再度發揚光大,但又不是很寫實的那種警匪片,反而是充滿「意識流」的手法,非常另類!

◎這絕對不是鏡頭的濾鏡壞掉,而是畫面的色調就是這麼奇特

「低壓槽」是氣象用語,指的是氣候激烈變化的一種狀態,當低壓槽徘徊於某地區時,往往帶來大量的降雨,以及持續性的壞天氣,本片透過這種氣候狀態來比喻主角的心境,以及生死邊緣的危險遭遇,所以整部電影幾乎從頭到尾都在下雨,就算沒有下雨,也是烏雲密佈,也因為這樣,所以整個畫面幾乎都是暗暗的,你千萬不要以為是鏡頭的濾鏡壞掉,或是電影院的放映設備有問題,因為整個畫面就真的是那麼奇特,我也很難說這樣的「奇特」是否能符合一般觀眾的習慣,只能說導演的心思很細膩,想要做一個「很有風格的東西」。

◎「悲劇英雄」是港片常見的第一種元素

「悲情英雄」是香港幫派警匪電影的基本套路,這樣的角色一定要是受過某種創傷,然後在生死邊緣不斷遊蕩,似乎想獲得某種救贖,張家輝演這種角色,幾乎是閉著眼睛就可以演,因為這樣的角色型態在港片來說實在太熟悉了!但本片最有趣的地方,是沒有把故事背景設定在香港,而是設定在一個名為「孤城」的虛構城市,這樣的背景有點類似《痞子英雄》的「海港城」,或者《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的「高譚市」,在這裡面萬惡叢生,所以永遠都需要有人站出來伸張正義,也是在這樣的環境底下,讓悲情英雄有存在的必要性。

◎「臥底警察」是港片常見的第二種元素

無論是《無間道》還是《使徒行者》,臥底警察的故事永遠是港片玩不膩的題材,所以張家輝在《低壓槽》裡面飾演臥底警察,基本上已經不算太新鮮,但是有趣的地方在於臥底警察的心境可以千變萬化,所以雖然是演了好幾百遍的臥底警察,還是可以有不一樣的詮釋。本片把重點擺在臥底警察會不會變節,或者臥底警察當久了之後,會不會忘記自己是臥底警察,而在關鍵的時刻,你還是要選擇站在哪一邊,這黑白之間的拿捏與取捨,以及人性的糾結,永遠是這種電影的迷人之處。

◎導演是喝醉了以後才來導戲嗎?整部電影實在太迷幻了

雖然張家輝已經導了三部電影,但是說故事的技巧沒進步太多,有些段落的銜接還是非常零散,還有「在空無一人的馬路上飛車追逐」或者「在電腦合成的熱氣球上談判」的畫面,看起來都「假假的」,可是他把敘事的風格發展成一種偏向意識流的迷幻味道,可以當成「奇幻片」來看,也剛好成為一種非常有技巧的「藏拙」,至少用力的作出風格化的槍戰場面,看起來還是很有型,只是有太多晃來晃去的畫面,加上陰暗的場景和色調,都會讓觀眾覺得「導演到底嗑了什麼」,至於是好是壞很難說,就看這種風格有沒有打中你。

◎警察不一定是好人,黑道也不一定是壞人

本片的色調和影像風格,很容易聯想到好萊塢電影《萬惡城市》(Sin City),但是《萬惡城市》這套黑街電影,呈現的是社會邊緣人的殺戮人生,《低壓槽》雖然在形式上面很像《萬惡城市》,但在內容上還是走向一個類似《無間道》的主題,也是近期很多香港警匪片都在呈現的主題,就是「警察也有壞人,黑道也有好人」,如果在腐敗的環境裡面無法用警察的方式伸張正義,那就用黑道的方式伸張正義,黑與白不代表絕對的善惡,重要的不是你的身份,而是你能不能選擇正確的路,而你又要為自己選擇的路,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張家輝自導自演,呈現臥底警察的悲劇人生。


*黑幫老大一號:林雪(客串演出)。


*黑幫老大二號:苗僑偉(客串演出)。


*黑幫老大三號:元華(客串演出)。


*氣質才女徐靜蕾,飾演反派大魔王!


*模特兒等級的反派大魔王,實在太漂亮了!


*整部電影都灰灰暗暗的,根本暗黑奇幻片無誤!


*「低壓槽」來襲,用氣候異變來反映主角心境。


*黑道白道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你做的事情是否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