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2 20:08:37馬來魔

【相愛相親】: 是生命的情書, 也是關於愛的生活課題





(*為了讓大家享受更好的版面,避免廣告蓋版的困擾,日後部落格文章將逐漸轉移到以下網址,請多支持:http://malaimo.tw)


很多人應該跟我一樣,一聽到文藝片就會產生恐懼感,怕看不懂,怕沉悶,怕無聊,但是張艾嘉自編自導自演的《相愛相親》(Love Education)竟然連我這種對文藝片心存偏見的人都能輕鬆消化,而且還真的被她感動到了,而這部電影在獎項入圍方面,以及評價方面的成功,也證明最平實、最生活化的故事,最容易引起共鳴。

◎高高在上不是藝術片的唯一指標,雅俗共賞才是王道

其實觀眾會對藝術片產生恐懼感,有很大的原因都是蔡明亮之類的導演造成的!當然我不否認他的藝術成就,但那些普遍來說,被認為「看不懂」的電影,很容易讓觀眾產生既定印象,然後對同類型的電影心存恐懼,甚至完全失去興趣。所謂的藝術電影真的不必刻意跟觀眾作對,也不是非要讓觀眾燒死一堆腦細胞,才叫「有深度」。

我心目中真正的藝文電影是像張艾嘉的《相愛相親》這樣,很生活化,不扮高深,大家都能看懂,而且有共嗚,可以從日常生活當中去發掘一些感觸,尤其是對於女人心事的細膩詮釋,偶爾有可愛的一面,而且非常動人。

◎不同時代的女人,一樣難為

電影裡面出現不只一次的「貞節牌坊」,有些人可能未必知道他的意義,其實這是古時為表彰一些死了丈夫,卻長年不改嫁,而且跟其他的男子沒有私情的女性而建的牌坊,對古代的女人來說,這是很光榮的事情,但是現代社會普遍認為,貞節牌坊束縛女人的自由,象徵封建社會留下來的陰影。

片中相當有趣的一幕,是女主角的女兒看到鎮上古蹟的貞節牌坊,上面寫了一些文言文,她問扮演她母親的張艾嘉「這是什麼意思」,張艾嘉說:「意思就是女人難為」!一句對白就用幽默的方式講出整部片的主題,就是無論任何時代的女人,都有她的煩惱。

◎透過一場家族衝突,看盡三代女子的愛情觀

故事描述女主角張艾嘉這個即將退休的教師,為了完成母親遺願,所以回到老家,試圖移動父親的墳墓,讓母親與父親合葬,但她母親只是二房,老家裡面的那個姥姥認為自己才是元配,所以用強硬方式阻攔這場遷葬計畫,引起一連串的衝突,女主角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逐漸發現自己和丈夫的互動關係已經趨向平淡,也讓她感嘆愛情褪色,而在此同時,她那擔任記者的女兒不但把家務事做成電視新聞,甚至受不了母親嘮叨而打算搬出去住,雖然看似堅強獨立,卻也對她和搖滾歌手男友的未來感到迷惘…

作為張艾嘉執導的首部中國電影,《相愛相親》是一個發生在中國的故事,以中國傳統的家族觀念出發,但也依然延續張艾嘉作品一貫的路線,以恬淡、平實但不失戲劇性的手法,呈現愛情裡的日常,也分別帶出老中青三個世代的女性處境。老一輩的女性就跟那個姥姥一樣,一生只跟隨一個男人,永遠無怨無悔,中生代的女性就跟張艾嘉扮演的女主角一樣,煩惱著家庭瑣事,但內心深處還是希望找回年輕的感覺,而新生代的女性就如同那個女兒一樣,敢愛敢恨,強調自我主張,卻也還是會有徬徨的時候。

◎任何年齡層的觀眾都可以從中找到共鳴

作為一個最懂女人心的導演,張艾嘉再次用女人的角度,溫柔的訴說著心事,像是寫給女人的自白書,也像是寫給生命的一封情書,如同英文片名《Love Education》(愛的教育,關於愛的課題),在樸實又不失戲劇性的故事裡面,隨處可以看見生命歷練的智慧。

很多電影是某些年齡才有共鳴的(比如說青春電影,就只有年輕人可以理解,很難讓老年人有共鳴),但是《相愛相親》有趣的地方,是他透過一個家族的故事,同時觸及了不同世代的心聲,讓每一個年齡層的觀眾都可以從劇中人的角度來看見自己,也同時看見跟自己不同世代的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這樣的生活方式,從代溝當中看見彼此的心情,理解彼此的難題,最後導向一個互相體諒、互相關懷的溫柔心意,也就是片名《相愛相親》的意義。



*張艾嘉飾演的老師,為遷移父親墳墓而引起家族風暴。


*大陸女星郎月婷飾演張艾嘉的女兒,是有主見的現代女性。


*中國國家一級演員吳彥姝飾演的姥姥,一生死守一段感情。


*中國導演田壯壯,扮演張艾嘉的老公,是駕訓班教練。


*中國男星宋寧峰,扮演張艾嘉女兒的男朋友,是搖滾歌手。


*劉若英客串演出駕訓班學員,開車老是左右不分。


*透過世代衝突與代溝,演出不同年齡的煩惱心事。


*張艾嘉再次用女人的角度,溫柔的訴說著心事。


*樸實的故事裡面,隨處可以看見生命歷練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