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6 14:57:15馬來魔
【牠】:恐懼不是來自黑暗,而是來自內心
驚悚大師史蒂芬金在1986年的超級長篇小說《牠》(It),在1990年就曾經拍成電影,事隔二十幾年之後捲土重來,如今的全新版本,在視覺效果和懸疑氣氛方面都更上一層樓,將一個超自然的驚悚故事融合80年代復古氛圍,以及青少年成長的主題,成為一個充滿時代感,同時具有娛樂效果和文化意義,而且精準呈現原著精神的改編電影,也是一部令人津津樂道的傑出作品。
◎重現80年代恐怖電影與兒童冒險電影熱潮
本片的時代背景是80年代,那是恐怖電影的輝煌時代,大部分的經典恐怖片都是出自於那個時代,而且那個時代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電影類型,就是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題的冒險片,無論是《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還是《七寶奇謀》(The Goonies),都是走這樣的路線,而最近這股80年代的潮流又重新被提起,像是著名的影集《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就是向80年代的兒童奇幻片與怪物片致敬,而《牠》的原著小說創造於80年代,電影版本名正言順的把背景設在80年代,完全符合這樣的獨特氛圍。
◎從此以後,小孩看到小丑都會怕
《牠》最有趣的地方,是把製造歡樂的小丑,變成專門傷害小孩的魔鬼,讓童年的回憶瞬間變調,這種形象上的反轉,直接挑戰你的既定認知,就像《安娜貝爾》(Annabelle)把一個應該無害的娃娃變成邪靈,《牠》也把應該要很搞笑的小丑變成恐怖象徵,用的都是同一類的手法,這類的手法可以造成恐怖感的原因,在於人的潛意識上面都有一種「認知上的慣性」,當這種慣性突然被打破,就會造成「不習慣」、「不確定」,所以變得惶恐不安。
◎驚悚電影的精髓,就是對於恐懼的探討
好的驚悚電影必須要洞悉人性,要抓到人性弱點,才會讓你害怕!如果最大的恐懼是來自「未知」,而「未知」又常常來自於黑暗,也難怪恐怖片的故事大部分都在黑暗的場景裡面發生,就像本片開始不到幾分鐘,就有小孩進入地下室的黑暗之處,自己嚇自己的畫面,其實造成恐懼的原因不是黑暗,而是你不知道黑暗裡面有什麼東西等著你,所以那種「對於黑暗的想像」,才是恐怖根源,一切都是來自你的內心,片中的魔鬼就是利用你內心的弱點,把你的恐懼感無限放大,你最怕什麼,牠就讓你看到什麼,其實一切都是心魔作祟!
◎最「勵志」的驚悚片,根本就是一個成長故事
本片看起來像是驚悚故事,實際上卻是一個成長故事。片中的小鎮,長期以來不斷有人失蹤,大人毫無對策,只有七個青少年不約而同的看見異象,知道是一個恐怖小丑搞的鬼,但這七個青少年除了面對邪靈侵襲之外,還要同時面對校園霸凌、青春期的感情煩惱,以及大人的情緒勒索、家庭暴力,他們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只能互相扶持,並且學會戰勝恐懼,根本就是青春勵志電影來著!
每個影迷的印象中,都有讓你童年造成陰影的恐怖片,大人認為那是「不良影響」,卻不知道這就是電影的魅力,而且小孩沒有大人想像中那麼脆弱,他們對世界的認知,有時候比大人更透徹,而他們的成長經歷,有很大的一個部分,是來自那些未知事物的探索,在每一段童年的冒險歷程當中,我們都是這樣戰勝心中最恐懼的怪物,然後一起長大,這部電影裡描述的,其實就是那段最浪漫的年少時光,尤其是最後那段友誼長存的約定,多麼動人。
◎對於家庭暴力的批判,揭露「世代對立」的現況
如果說這個小鎮接二連三的發生失蹤事件,而幾乎每個小孩都看到這個邪惡小丑在作怪,為什麼大人看不到?原因很簡單,因為長大了,就不再相信,所以片中的大人幾乎都是笨蛋,只會實施宵禁,只會阻止小孩交朋友,卻拿不出具體對策,甚至連發生什麼事情都不知道,所以這群青少年只好自立自強,甚至必須反抗自己的父母,才能解決問題,這種「世代對立」的情況不只會發生在80年代,而是任何時代都在發生,而問題的根源,永遠都是大人的無知!
本片當中對大人的描述,其實是非常醜陋的,他們大部分都是控制狂,希望小孩接受他們的操控,但是偏偏他們根本無法了解問題,更沒有能力解決問題,所以這些大人的存在,常常都變成一種負擔,而其中最有批判性的一段描述,是女主角的父親表面上嚴厲,禁止她跟男生來往,事實上是因為這個會家暴的父親對女兒有性衝動,所以嚴厲管教的背後,根本是一種自私的佔有慾,大人世界裡面那些道貌岸然的假象,在鏡頭之下化為最不堪的真相,當我們看清楚這一切,才能真正的學會如何長大。
本片的時代背景是80年代,那是恐怖電影的輝煌時代,大部分的經典恐怖片都是出自於那個時代,而且那個時代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電影類型,就是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題的冒險片,無論是《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還是《七寶奇謀》(The Goonies),都是走這樣的路線,而最近這股80年代的潮流又重新被提起,像是著名的影集《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就是向80年代的兒童奇幻片與怪物片致敬,而《牠》的原著小說創造於80年代,電影版本名正言順的把背景設在80年代,完全符合這樣的獨特氛圍。
◎從此以後,小孩看到小丑都會怕
《牠》最有趣的地方,是把製造歡樂的小丑,變成專門傷害小孩的魔鬼,讓童年的回憶瞬間變調,這種形象上的反轉,直接挑戰你的既定認知,就像《安娜貝爾》(Annabelle)把一個應該無害的娃娃變成邪靈,《牠》也把應該要很搞笑的小丑變成恐怖象徵,用的都是同一類的手法,這類的手法可以造成恐怖感的原因,在於人的潛意識上面都有一種「認知上的慣性」,當這種慣性突然被打破,就會造成「不習慣」、「不確定」,所以變得惶恐不安。
◎驚悚電影的精髓,就是對於恐懼的探討
好的驚悚電影必須要洞悉人性,要抓到人性弱點,才會讓你害怕!如果最大的恐懼是來自「未知」,而「未知」又常常來自於黑暗,也難怪恐怖片的故事大部分都在黑暗的場景裡面發生,就像本片開始不到幾分鐘,就有小孩進入地下室的黑暗之處,自己嚇自己的畫面,其實造成恐懼的原因不是黑暗,而是你不知道黑暗裡面有什麼東西等著你,所以那種「對於黑暗的想像」,才是恐怖根源,一切都是來自你的內心,片中的魔鬼就是利用你內心的弱點,把你的恐懼感無限放大,你最怕什麼,牠就讓你看到什麼,其實一切都是心魔作祟!
◎最「勵志」的驚悚片,根本就是一個成長故事
本片看起來像是驚悚故事,實際上卻是一個成長故事。片中的小鎮,長期以來不斷有人失蹤,大人毫無對策,只有七個青少年不約而同的看見異象,知道是一個恐怖小丑搞的鬼,但這七個青少年除了面對邪靈侵襲之外,還要同時面對校園霸凌、青春期的感情煩惱,以及大人的情緒勒索、家庭暴力,他們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只能互相扶持,並且學會戰勝恐懼,根本就是青春勵志電影來著!
每個影迷的印象中,都有讓你童年造成陰影的恐怖片,大人認為那是「不良影響」,卻不知道這就是電影的魅力,而且小孩沒有大人想像中那麼脆弱,他們對世界的認知,有時候比大人更透徹,而他們的成長經歷,有很大的一個部分,是來自那些未知事物的探索,在每一段童年的冒險歷程當中,我們都是這樣戰勝心中最恐懼的怪物,然後一起長大,這部電影裡描述的,其實就是那段最浪漫的年少時光,尤其是最後那段友誼長存的約定,多麼動人。
◎對於家庭暴力的批判,揭露「世代對立」的現況
如果說這個小鎮接二連三的發生失蹤事件,而幾乎每個小孩都看到這個邪惡小丑在作怪,為什麼大人看不到?原因很簡單,因為長大了,就不再相信,所以片中的大人幾乎都是笨蛋,只會實施宵禁,只會阻止小孩交朋友,卻拿不出具體對策,甚至連發生什麼事情都不知道,所以這群青少年只好自立自強,甚至必須反抗自己的父母,才能解決問題,這種「世代對立」的情況不只會發生在80年代,而是任何時代都在發生,而問題的根源,永遠都是大人的無知!
本片當中對大人的描述,其實是非常醜陋的,他們大部分都是控制狂,希望小孩接受他們的操控,但是偏偏他們根本無法了解問題,更沒有能力解決問題,所以這些大人的存在,常常都變成一種負擔,而其中最有批判性的一段描述,是女主角的父親表面上嚴厲,禁止她跟男生來往,事實上是因為這個會家暴的父親對女兒有性衝動,所以嚴厲管教的背後,根本是一種自私的佔有慾,大人世界裡面那些道貌岸然的假象,在鏡頭之下化為最不堪的真相,當我們看清楚這一切,才能真正的學會如何長大。
*永遠不要忘記,那個友誼長存的約定…
玥
2017-09-07 02:22:17
最後小丑的真身有沒有像舊版那樣,變了蜘蛛?(小玥覺得整套戲唯一的敗筆就是這裡……)
版主回應
這次的新版本,只演到他們第一次打敗小丑就結束了,留下很多伏筆,也並沒有交代小丑的來歷(所以也並沒有變蜘蛛,應該說是還沒演到那裡),總之應該是有續集的!至於續集會不會讓小丑變蜘蛛?這一方面要看原著是不是這樣寫,一方面要看他如何改編,所以就期待看他接下來怎麼拍吧!
2017-09-07 10:39:00
這部片真的很有感,怎麼說呢?深信不疑,要能不被人影響,而且相信自已所相信的,覺得大人總不顧慮小孩的顧慮就老是覺得小孩很多問題或怪怪的....很現實的問題,也述說現今誰能保有當初的承諾。很省思的題材,是否能感同身受呢?很多事,不要聽人說,去真正知道頭因!跟過程跟結論!在來好好的評論!中立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