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7 00:04:08馬來魔

【鳥人】:英雄不死,只剩凋零



「英雄不死」是好萊塢定律,但是現實人生不是那麼一回事,因為再多的輝煌,都有回復平淡的一日,年老了,過氣了,就把以前的光輝燦爛都當作一個美好回憶也沒什麼不好,但有太多人不服老,總是想要為自己的人生再賭上最後一把!《鳥人》(Birdman)是一個中年危機的故事,用一種光怪陸離的黑色幽默,道盡好萊塢的星海浮沉。

墨西哥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非常「用力」的在拍這部電影,幾乎從頭到尾都使用一鏡到底的方式拍攝,所以無論是角色之間的對話或衝突,甚至是男主角那如同精神分裂一般的自言自語,都讓整個氛圍異常的奇特,再加上那從頭到尾不斷亂入的爵士鼓聲,會讓整個觀影情緒產生一種莫名的焦躁(當然這也和主角的心境相呼應),不斷出現的超現實情節,也挑戰觀眾的既定認知。這麼多大膽而前衛的風格加起來,注定讓
《鳥人》成為一部非主流電影。

影史上一鏡到底的例子有很多,但是整部戲都在玩一鏡到底的電影還真的需要勇氣,這樣的電影其實就是導演或攝影師的技術炫耀,不是非這麼拍不可,而是這樣拍確實比較厲害,尤其是在這樣的過程裡面,所有的細節都需要計算得非常精準,不能剪接,所以不能出錯,除了事前的縝密計算之外,演員的表演能力也要非常強大,才有可能完成這樣的一部怪片。

本片提到的「鳥人」是一個超級英雄角色,但這不是一部超級英雄電影,而是描述一個曾經以超級英雄電影走紅的演員(米高基頓),過了中年以後,名氣已經和他的髮量一樣稀疏,他試圖自編自導自演一齣舞台劇,想要重振雄風,結果這個鳥人遇到一大堆鳥事,把他逼向崩潰邊緣。

本片男主角米高基頓當年以蝙蝠俠電影成為影壇大熱門,但是脫掉蝙蝠俠頭套之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沒有代表作,所以找他來演這個昔日的超級英雄,如今的過氣明星,戲裡戲外產生絕妙的呼應,扮演他女兒的艾瑪史東,以及扮演機車演員的愛德華諾頓,也都曾經在超級英雄電影裡面參與演出,看得出這樣的選角不但很有巧思,而且相當符合主題。

很多人認為這部片是在諷刺超級英雄電影的無腦、庸俗,我反而覺得這樣的評論是言過其實,因為在我看來,本片並沒有說超級英雄電影的壞話,他只是很單純的呈現出一種今非昔比的焦慮和感嘆,如果真要說他在諷刺什麼東西,其實真正「躺著也中槍」的對象不見得是好萊塢,反而是影評人,米高基頓在片中就是對那個劇評家這麼嗆聲的:「你們除了會貼標籤以外還會什麼?不如把你那惡毒、懦弱、糟糕至極的胡言亂語,塞進你那又硬又皺的屁眼裡」!短短幾句話,就賞了很多影評人(甚至網路酸民)一個大大的耳光。

---------------------------------------------


*米高基頓扮演過氣明星,想要靠舞台劇翻身。


*艾瑪史東扮演男主角的女兒,因吸毒而接受勒戒。


*這個劇場經理很面熟吧!就是《醉後大丈夫》那個胖子。


*娜歐蜜華茲扮演的傷心女演員,和愛德華諾頓是砲友。


*愛德華諾頓(右)扮演機車演員,超愛和導演唱反調。


*接二連三的超現實畫面,讓本片成為另類風格。


*用一種光怪陸離的黑色幽默,道盡好萊塢的星海浮沉。


資深影評人 2015-02-25 00:48:48

為何選用「一鏡到底」?
米高基頓本身演蝙蝠俠後大紅大紫,但隨著時間過去,不再接演代表作的他,也逐漸沒落,正如同鳥人裡的主角一般,想用這齣舞台劇一舉在站上榮耀,而現實生活中,米高基頓也是想用這部「鳥人」重回主流影壇。
這也就是選用一鏡到底的原因,讓觀眾跟隨(主角/現實中的米高基頓)的步調,看他如何去演(舞台劇/鳥人),一路的心路歷程如何轉換,最後拿下繃帶(這裡繃帶是指鳥人面具,同時也是麥可基頓現實中的蝙蝠俠標籤)
它象徵的是:鳥人演完了,看到了我的演出了嗎?
整部片就是米高基頓赤裸裸的代表作,與主角呼應。
而片中對特效片與影評人的批判,也是對蝙蝠俠這標籤的反諷,為何要演英雄才能紅?
最後跳下窗戶,是代表這部戲已精彩落幕了(如同開槍打殘自己的主角受到大家矚目),目的已達到了,後續的評價會讓(主角/米高基頓)的演藝之路升天亦或是重摔而死?

很顯然主角的女兒是往上抬頭,好似看到有人在天上飛,在此解讀為導演/編劇/米高基頓對於這部寄予厚望,看好藉此片重返榮耀。(事實上果然獲獎無數)

在不同的電影語言下,可看得出「鳥人」不論內在外在都有非常精心及巧妙的安排,無論在劇本、攝影、導演、演員、美術、音樂、視覺特效上都有一定的質量,整體影片的厚實度十分高,拿下最佳影片一獎實屬不算意外。(完)

版主回應
ㄧ鏡到底真的很屌,但我也聽說不少觀眾不習慣(或不在乎他有什麼道理),只能說每個人看電影在意的點不ㄧ樣,但你的說明讓大家更能看門道,相信對更多影迷有所幫助,感謝您! 2015-02-25 02:43:37
資深影評人 2015-02-25 00:37:05

最後回覆以下幾位朋友的問題,對主流文化的質疑絕對不是本片所要呈現的最終目標,「最佳影片」一獎包含許多因素,並非單一個故事結構內容或是拍攝技術,而是要言之有物。

從本片的技術層面來剖析,電影發展史上的最重要兩大起源於盧米埃兄弟的紀錄片及梅里愛的科幻片,其中最早的紀錄片就是所謂的\"一鏡到底\",而梅里愛的科幻片則是用用剪接及舞台道具布景產生非現實的效果。而鳥人的拍攝方式即是融合兩類的手法而成,既保持紀錄片的一鏡到底元素,但在每個時空轉換後,你可以看到原本的人已經來到另一個場景進行下一個事件,這即是梅里愛科幻手法(梅里愛是第一位剪接膠卷的人,他藉由剪接手法讓影片中的人消失或順移,或是產生特效,可參考電影「雨果的冒險」) 也因為這樣的高超攝影意涵,讓鳥人在攝影獎上獲獎。

如果單純炫技,以現今電影工業及CG技術,要拍攝一部「一鏡到底」的電影絕非難事,但重點在呈現手法及為何選用?

這邊講完成現手法,下一篇解說 為何選用?

版主回應
奧斯卡的關係讓更多人注意到這部奇片,也是好事情,感謝分享⋯ 2015-02-25 02:40:23
資深影評人 2015-02-25 00:24:25

而選用的一鏡到底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藉由真實的攝影手法表達人物的虛實轉化」,由於一鏡到底的真實感,使得觀眾在本片一開始分不清主角是否有超能力,在隨著時間的推進才瞭解原來主角只是有著精神分裂。而艾德華諾頓曾說過「在演戲的我才是真實的我」,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剛好讓觀眾分不清到底是演戲(舞台劇)還是現實,如同開場與主角排戲、第一場預演的爆走,以及主角最後的舉槍自殘,如果不選用一鏡到底手法,在故事的推演中就無法達到真實與虛幻的模糊,也無法呈現角色在內新的矛盾。(續)

版主回應
獲益良多,感謝你的精闢見解! 2015-02-25 02: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