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2 21:50:24玉山薄雪草
說交大原生植物區的故事 @ 通識課「說臺灣的故事」110-5-10
歷史地圖 X 自然 X 環境解說
110-5-10 說交大原生植物區的故事 @ 通識課「說臺灣的故事」
交大原生植物區在哪裡?怎麼來的?在交大光復校區成立以前,是何等面貌?從103年植樹的最初至今,再經過七年時光,發生了哪些改變?
今天由通識中心黃毓婷老師邀請,帶領「說臺灣的故事」這門通識課的35位學生,以及環工所退休的葉弘德教授、通識中心王美鴻老師,一同從室內課到戶外課,歷史地圖到實地踏察,認識交大原生植物區的過去與現在,了解原生植物區的演進與經營歷程,以及長期實踐手作步道、地被植物管理等,累積的在地知識。
許多同學在實地走訪原生植物區時發現,現地的樹木都比室內課照片中的高大、濃密許多。我們得以從中,感受著時間,因為時間就是生命。
四、五月之交剛好是原生植物區蚊子繁殖的高峰期。下次來訪,請一定要穿長袖長褲、擦防蚊液才行!
攝影:理德
以下這篇則是課程當天下午書寫的教學筆記
今天因為交大黃毓婷老師的邀請,來到她的通識課-說臺灣的故事,分享位於交大光復校區西南角的原生植物區。
在準備課程的過程,透過搜尋淡新檔案地圖中的舊地名獲得的文史資料,以及中研院臺灣百年歷史地圖的輔助,對於交大光復校區、對於原生植物區,都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那反覆對照文字資料與不同年代地圖的學習過程,是非常迷人,甚至令人感到欲罷不能的。
我因而仔細爬梳了交大的發展脈絡與在時間中的空間變化,了解原生植物區的過去與現在,與周邊居民、與新竹市發展的關係,對於未來的影響,也思索了個人生命史脈絡,與交大、與原生植物區的交會、延續性及關聯性。
尋找資料和地圖,跟理德討論,一面試著理出頭緒,一面又在校園裡實地走逛印證的這段過程,是我非常享受的時光。
而我從105年開始曾經投入不少時間整理撰寫的原生植物區記錄,部落格文章以及臉書社團,一度因為質疑持續書寫的價值與意義,而停歇了一年多。這次為了跟學生分享,在準備課程過程,再找出來仔細審視與回顧,反倒能夠重新肯定阿德和我投入那些時間的意義與持續記錄的重要。
回顧自己在臉書和部落格留下的紀錄點滴,也非常有意思,中間停歇了一年多,但最近應該會再繼續寫了吧。
我們的感知與注意力,建構著我們大腦的思想版圖、影響著我們對於世界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