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0 10:17:15玉山薄雪草

讀書筆記:閱讀『廢墟少年』的起心動念 109-11-10

記得這學期(小瑀魚國二上)的第一次段考後不久,小瑀魚跟我分享她想每週一天的放學後帶著班上學習較落後的同學讀社會科。

其實這樣的模式我並不太陌生,小瑀魚國一時便時常在放學後主動留在班上教同學訂正數學。希望用自己的時間與力量照顧和幫助同儕,似乎也是她從幼幼班就展現的與生俱來的特質。

我的建議大致是,肯定小瑀魚想幫同學的心意,但學習仍不能缺少同學自己主動的成分(動機和努力)。另一方面則是小瑀魚放學後的時間安排,也還有調整改進的空間。

她也徵詢過導師的意見,老師的建議是,小瑀魚可提供學習的方法和原則,但學習內容仍需要同學自己努力。

但這件事情後來竟然不了了之,因為那位同學彷彿隔天便忘記與小瑀魚的約定似的,直到第二次段考,放學後都未曾留下來。其間,小瑀魚曾經試著提醒同學每週一天放學後的約定,但或許是同學目前並無心思在學科學習,小瑀魚最後也只能默默接受這樣的結果。

十一月上旬,從小咕嚕學校的講座與影展系列,我開始接觸網路公益媒體『報導者』【廢墟裡的少年】一系列相關報導與紀錄影片,意猶未盡之餘,再從圖書館借來『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這本書,才更進一步地認識報導中稱為「廢墟少年」的這一群世襲貧困、缺乏愛、陪伴、視野、學習典範,失落卻又努力在社會邊緣掙扎求生存的孩子。

這本書寫得相當深刻,探討許多生長在弱勢家庭、失業的藍領父親與新住民母親、父母親失能,隔代教養...的家庭裡,失落,失學,失業,在他們自己無法選擇的逆境中,努力活著的底層青少年。如果教育體系和社會制度都不能「接住」他們,他們幾乎沒有翻轉的機會。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書中提及,眾人眼中的問題學生,其實許多是國小四五年級開始學業跟不上,提早被放棄而沒有自信的孤單少年,人在學校,心卻是空的,沒有學習熱情。

而有許多孩子是因為家庭的問題、生活的重擔,根本無法專心在學校的學習;當大多數同學煩惱的是學業、讀書考試、分數和成績、補習與學才藝, 這些邊緣少年們煩惱的卻是重病的家人、父母離異、過世或入獄、家暴、暴力討債與無力償還的龐大債務、生活不安定、恐懼、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

閱讀這本書時,也讓我再次想到小瑀魚一直有心幫助的比較落後的同學。我總是希望她能夠先管理好自己,完成該做的,再幫助其他人。但如果是這樣,那些需要幫助的同學們會不會ㄧ直錯失進步的機會呢?

其實我同時想起哥哥以前仍在偏鄉學校任教時投入許多額外時間心力照顧的處境相似的學生。運氣好的邊緣孩子若遇上了這種將私人時間都奉獻出來的超義務型老師,自己也願意努力,才有較多機會翻轉命運。

我也深深覺得小瑀魚和班上多數同學都是屬於被學校教育照顧到的「大多數」--中產階級家庭。

隨著班上的中產家庭孩子們持續成長、進步、順利升學,學習成就較低落的少數孩子,與大家的距離是否越來越遙遠?他們未來會不會成為像活在另外一個平行世界的「廢墟少年」? 我會回頭來思考,當時我給小瑀魚的建議是適當的嗎?如果小瑀魚或其他同學多花一點點力氣關心或幫助他們,情況會不會好轉一些,而不是持續地傾斜頹圮下去,與大多數同學漸行漸遠?

還是說,讓學校輔導室老師持續關心他們就夠了呢?

小瑀魚的導師表示,他在教育體系多年,他知道這些少年的無奈、學校老師的無奈。透過家訪,知道他們從小接觸的「玩伴」的吸引力遠遠超過老師們,如果在那群孩子中有人想力爭上游,需要孩子本身的意志力非常強大,不然,老師們能幫的很有限。正如同報導所指出,學校縱使看見他們的困境,也幾乎沒有能力回應。

以下是幾篇在網路上公開的報導,但在讀完整本書之後,對於這個專題應該會有更完整全面的了解。 接下來,我會陸續作一些書摘,交代我從這本書學習到的。閱讀速度快的朋友們可以自己借書或買書來閱讀。

感謝【報導者】與衛城出版,讓我們有機會看見這個議題,這個過去我們總是「看不見」、「不曾去看」或者「不看」的平行世界。也感謝小瑀魚的導師願意跟我討論和分享他的經驗。

https://www.twreporter.org/a/high-risk-youth-zero-dropouts

https://www.twreporter.org/a/high-risk-youth-left-in-relic

https://www.twreporter.org/a/bookreview-high-risk-youth-in-their-teens-in-their-ru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