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山行水路:八通關-大水窟-秀姑巒 109-8-5~8 之一
109-8-5 (週三)
新竹--東埔吊橋--樂樂駐在所--對關駐在所--觀高坪--觀高工作站
楔子
八通關越,我們回來了!
就在幾日前,阿德才翻出十七年前我們在八通關越道路東段,與「太魯那斯三人組」於大分山屋四度相遇的合照,(...還記得見面當時,正要離開大分的我們驚喜不已,而剛抵達大分的他們,打招呼之後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天一大早,就橫渡兩條溪爬上來!」);幾日之後,我們就踏上睽違多年的古道西段,帶著小咕嚕和小瑀魚回來。(有興趣可再參閱這篇長文 )
今年暑假的大山之行,是我們一家人親子山行的第九年。--需要揹負大背包、自行準備所有食物與山行裝備、在山屋或帳篷過夜...。
關於暑假大山之行的討論早在好幾個月之前便開始,阿德評估今年可以帶孩子們走八通關越古道西段,拜訪八通關草原、中央山脈的第一高峰--秀姑巒山,以及八通關山、大水窟山,很早就拿出等高線地圖、收集登山記錄供我們閱讀,並提醒孩子們學期間忙碌之餘仍要進行自主訓練。
八通關古道可能是我年少時在對於古道的認識還非常淺薄的時候,少數聽過名字就感到好奇並且忘不了的。但知道八通關古道有一條清八通關古道--從林杞埔(竹山)至花蓮璞石閣(玉里)由總兵吳光亮負責開闢的中路,以及一條日八通關越道路--從楠仔腳萬(信義鄉久美村)至璞石閣(玉里),是比較後來的事。
有很長一段時間,位於臺灣深山的山岳、溪流、古道、地名...,對我而言都如同宇宙中的星辰般遙遠而陌生。直到開始跟著哥哥及登山社的朋友爬山,從聆聽他們的口述與討論,閱讀地圖與記錄,到慢慢靠著自己的雙腳與感官去閱讀山行中的種種發現與相遇,再透過資料的查閱增進理解的視域,才感覺到這些臺灣土地上的名字,與自己深刻的關連。
我曾在二十四年前跟著登山社團拜訪八通關山、大水窟山、秀姑巒山,首度踏上八通關越道路,也是首度在山行中遠遠地遇到台灣黑熊(在巴奈伊克山屋附近下邊坡的二葉松林活動)。此後,曾分別在二十一年前的八通關-玉山群峰-塔塔加、二十年前的中央山脈南二段縱走、十八年前的八通關-玉山,以及十七年前的八通關越道路全段縱走,與八通關越相遇,在古道上疊上自己的腳印,在腦海烙下屬於八通關越的記憶。
今年的梅雨季過後,平地經歷了非常炎熱、幾乎無降雨的七月份,八月初來了一個生成得快也走得很快的颱風,帶來的雨水稍解平地旱象。所幸這颱風並沒有造成災難,對山區聯外道路也沒有影響。
早晨七點五十分,從東埔吊橋出發。我們從每一次深深的呼吸吐納之間,感受著靠近大山邊緣空氣的潮濕與沁涼,也感受於此生息的農作物的得天獨厚。
P8050162東埔吊橋.JPG
P8050164東埔吊橋 我和阿德.JPG
P8050166位於沙里仙溪與陳有蘭溪匯流口河階地上的東埔一鄰與背景的塔塔加鞍部.JPG
山徑籠罩在時遠時近的水聲、蟬鳴聲(可能是可禮大蟬)交織成的聲網之中。盛開的金毛杜鵑與金絲桃,時而點綴著山景。
屬於濁水溪上游的陳有蘭溪,正值河川發育的初期(幼年期),下切侵蝕劇烈,河谷呈V字型;相較之下,屬河川發育中期的沙里仙溪下切侵蝕較和緩,河谷呈U字型,且有較多曲流。
P8050176陳有蘭溪.JPG
P8050177八通關越西段,走在父不知子斷崖.JPG
P8050178古道鑿山而過,形成一處像峽谷的缺口.JPG
我們在雲龍瀑布之前遇見幾位正在下山途中的布農族協作。
雲龍瀑布是陳有蘭溪的支流樂樂溪上游在匯入主溪流陳有蘭溪時,因差異侵蝕,逐漸形成的懸谷式瀑布。支流所在的岩層是岩性較堅硬、抗侵蝕的變質砂岩--達見砂岩層。
P8050184雲龍瀑布.JPG
P8050194這是一條處處流泉,不擔心缺水的山路.JPG
在雲龍瀑布附近開始,不時遇見又名「裡白八角金盤」的「華蔘」葉背灰白、狀似蹼或手掌的落葉。在閱讀【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一書之後,使我對於臺灣的高寒植物,以及特有種、特有屬的形成,又有了新的視野與體認。
古道地面時而出現殼斗幾乎完全包覆的鬼櫟落果、杜鵑葉桑寄生的落花,以及殼斗科植物厚厚的落葉層,隨著踏出的步伐,讓登山鞋弄出喀滋喀滋,啃餅乾似的脆響。
整修後的樂樂山屋。附近仍看得出日據時代樂樂駐在所的平台與砌石駁坎,昔有小路下至樂樂溫泉,但現已不開放多時,路徑逐漸漫漶了。
位於八通關越西段的樂樂與東段的拉庫拉庫這兩個音譯自LakuLaku的地名,都來自布農語「無患子」。或許,拉古拉、轆轆...這兩個地名的來由,也與之相關?
P8050195樂樂山屋、樂樂駐在所遺址.JPG
樂樂與乙女瀑布之間,是一段為避開崩塌地開闢的高遶。崩塌處在一條小稜線附近,崩塌約莫發生於九二一地震時,經過二十年,高繞路已趨穩定。
P8050202樂樂和乙女之間的高遶.JPG
乙女瀑布的形成原因是支流與主流之間石英砂岩河床的落差。這段路的水聲混合著山羌的嘶吼,以及好幾種山鳥的鳴唱:白耳畫眉、冠羽畫眉、棕面鶯、黃腹琉璃,還有在天空中盤旋的大冠鷲,帶來豐富的聽覺饗宴。
P8050205乙女瀑布.JPG
P8050211行經闊葉林下的古道.JPG
P8050216滿地都是黃綠色的長葉木薑子的落花.JPG
走一段路之後從稍遠處往回看,可見整個樹冠都被盛開著的小花染成黃綠色。
P8050220席地午餐佐地圖與記錄,正要躺下休息的小咕嚕發現一隻已吸得胖胖的螞蝗,我們熱烈討論著螞蝗到底在何處叮上他
P8050232涉水過一道小溪澗,享受夏天的沁涼.JPG
P8050234橫過崩塌地.JPG
P_20200805_133654不知從何時開始,八通關越西段多出許多大大小小的崩塌地與高繞路段.jpg
或許十七年前,哥哥、阿德與我走八通關越縱走那時,是從九二一地震以後,路況最好、最穩定的時候了。
P8050237對關駐在所遺址,十幾年前來時植物非常茂密,只靠指認地面的水泥知道抵達對關,這次植物都清理過,整個平台露出來,才發現它位在一條突稜附近,而且規模頗大
P8050242古道經過溪谷.JPG
古道穿越了檜木林,沿途遇見許多紅檜與扁柏的巨樹
P8050244古道穿過檜木林.JPG
P8050246經過紅檜巨木.JPG
P_20200805_142020黃色樹冠似乎是正在開花的木薑子,樹蔭下的古道路面遍地是落花.jpg
P_20200805_142115古道經過檜木林,沿途許多紅檜巨木.jpg
P_20200805_142732沿途的紅檜巨木.jpg
距離登山口11.7K的小橋與溪谷,是到觀高之前的最後水源
P8050254觀高之前取水的溪谷,兄妹倆躺在橋上休息.JPG
P8050258觀高之前取水的溪谷.JPG
午后雲霧飄降,將遠方景物次第掩蓋成為淡紫與藍灰色的模糊廓影,反倒讓森林區分出了遠近的層次。
P_20200805_145412雲霧飄降.jpg
近溪谷的潮濕處冒出許多穗花蛇菰。
P8050267穗花蛇菰.JPG
P8050274古道經過這條凸稜,設有一個檜木林的解說牌.JPG
P8050279古道路迢,有時放下背包短暫歇腳.JPG
距離觀高坪前兩公里(大約12.5K)前後,進入一片非常美麗的雲杉森林,幾度聽見水鹿的叫聲就在不遠處。
地面滿布著殼斗科植物的落葉,上方傳來台灣獼猴的聲音。
P8050280好奇怪的三胞胎櫟.JPG
有時,古道像一條隧道,在濃密的森林底下穿梭,來自過去,通往未來。
P8050281走在曲曲折折的古道上.JPG
午後玉山方向一直有隱隱雷聲,雲霧厚重時逐漸凝結成細細的霧雨,然而前行一段路又不時有陽光。四時左右雨點稍密,我們才撐開雨傘,但其實雨一直沒有下大,於是傘開了又收、收了又開。
P8050285午後玉山方向一直有隱隱雷聲,雲霧厚重時逐漸凝結成細細的霧雨,然而前行一段路又不時有陽光
上山的第一天,食物最多,再加上多揹了一些水,每個人都需要時間適應。阿德除了公用的裝備,又多揹了至少五、六升的水。停下來休息的時候,懶得打開背包拿水瓶的我們,都喝阿德揹的水,但到了取水的水源,又見他將水瓶裝滿。孩子們問他不會累嗎?是怎麼辦到的?阿德笑著說,他覺得累的時候就從一數到一百,再重新從一數到一百...。大家心目中不會累的超人爸爸,不過是用這麼簡單的方式來面對山行中辛苦的一面。
P_20200805_161340抵達觀高前.jpg
P8050291抵達觀高坪.JPG
從觀高坪先經過福衛二號對空標誌的平台,再往下穿過一片森林,就抵達觀高工作站。
觀高工作站的建築物中,有三間經過整理,內部空間很寬敞,有木床與睡墊,似乎也有太陽能發電(但我們沒有開),對山行者而言,是遮風避雨極佳的落腳處。但因八八風災後地層滑動,有崩塌的危險,外牆有噴漆警示,不建議山友使用。除了我們一家,另外有一支兩人的隊伍今晚也在觀高落腳,他們要前往馬博拉斯山屋與盆駒山南峰。
上一回住觀高工作站,是二十年前南二段縱走的最後一個晚上。如今只記得當時在雨中抵達,工作站有太陽能發電,夜間可以開電燈,水泥屋內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晾雨衣、放背包、炊煮晚餐。至於當時住的是哪一間呢?卻想不起來。
回想二十多年前,記憶中的觀高,曾經是到處搭滿了登山帳篷的熱鬧營地,包括對空標誌平臺、古道兩旁較平坦處、往工作站的森林中。如今因前往八通關有斷崖崩壁阻路,高繞路道阻且躋,登山客少了,反倒能還給觀高的野生動物些許清靜。
P8050293觀高工作站位於觀高坪下方.JPG
工作站戶外的水槽接滿了水,除了表面有幾隻飛蟲,看起來十分乾淨,我們猜測是協作刻意貯蓄的雨水。我們舀了一些出來,用於洗手和清洗蔬菜。
就著窗外的天光,阿德和小瑀魚煮了兩菜一湯的晚餐。
P8050297阿德和小瑀魚一起煮的一桌晚餐.JPG
行前留意其他隊伍的記錄,得知觀高工作站鼠輩猖獗。準備晚餐時,小瑀魚曾看見一隻老鼠快速跑過地面。睡前我們也特別留意將背包關好。沒想到半夜阿德還是看見很小的老鼠爬上床,在背包間鑽。清晨重新打包背包,小瑀魚在背包防水套與背包之間看見一顆小小的老鼠屎,而我背包裡的一包蘇打餅乾和一包堅果塑膠包裝竟被老鼠咬破,背包的布料也留有一處齒痕,不確定是趁我們睡覺時啃咬的,還是傍晚趁我們掏出糧食準備晚餐時就悄悄入侵。所幸堅果損失不多,蘇打餅乾一側的塑膠袋與塑膠盒則被啃出一些破洞與細細的碎片。雖然過去也曾分別在中央尖溪山屋、能高天池遇過走鋼索、爬上床和在睡袋間跑來跑去的老鼠,但這次的經驗卻更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不要輕忽老鼠的本事,我們彷彿也從中看見人類在山行中各種環境行為(部分山友攜帶過多食物上山、將食物留在山屋、將未吃完的剩菜廚餘傾倒在山屋附近...),對於野生動物習性造成的影響與干擾。
【立秋】山行水路:八通關-大水窟-秀姑巒 109-8-5~8 之一
【立秋】山行水路:八通關-大水窟-秀姑巒 109-8-5~8 之二
【立秋】山行水路:八通關-大水窟-秀姑巒 109-8-5~8 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