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2 17:23:56玉山薄雪草
【教育人類學筆記】清華蝴蝶園、生物多樣性調查體驗 108-3-30
今天的課程是戶外教育結合學科的教學。
其實已經準備了好幾週,不斷翻閱著不同的書,思索著與課程主題的關連。
幾週間,總是處在一種許多想法在腦海裡百花齊放的狀態,又像攪動的溶液中懸浮著大量等待沉澱、落定的顆粒與渣滓。
昨天和上週也都先介紹和預告了今日的內容,進行方式,作業的形式。
我讓他們在三個區塊做實地觀察,並且以討論、比較和小結呼應昨日課程的內容。
我覺得能讓他們在真實的環境,透過實地體驗和探索,印證昨天室內課才講過的那些概念,其實蠻好、蠻具體的。
學生們也確實觀察到很多。
我請他們盡量用畫和豐富的敍述,記錄在學習單上,另外發一張8開畫紙讓他們創作,表現形式可以是書寫、繪畫、漫畫...多元且自由。
他們也問到這裡的環境以前就是現在這樣的嗎?
我回答,以前其實是完全以人為中心的規畫。十五年多來,由一群志工共同參與營造和維護,才成為現今豐富的樣貌。
這幾年也辦過好幾梯次的工作假期,讓中學生服務學習。
阿德幾乎每週六日都在這裡當志工、手作步道,今天也在,剛好可以讓我說明這裡的志工是怎樣靠著自己的雙手和身體力行參與的。
結束後,阿德告訴我說,他旁觀覺得,學生們看起來蠻認真的。
我因為很投入,隨時回答學生問題,都忘記拍照記錄觀察的情形。只留下了一張我讓他們練習做分類的照片。
我因為很投入,隨時回答學生問題,都忘記拍照記錄觀察的情形。只留下了一張我讓他們練習做分類的照片。
最近深感課程和教學本身都是創作,它的迷人之處實在不亞於文學創作。
而阿德的旁觀則讓我想到威爾森提出的「親生命性假說」,由於人類與自然萬物同樣孕育、起源於野地,因此對於其他生命與自然環境,充滿著許多複雜的感受,強調在真實的自然環境中的體驗與經歷,即便正面與負面的情緒可能兼而有之,但那是任何人造的或虛擬的環境,難以替代產生的感受。
P3301047我讓學生將撿拾的葉片排放在蝶亭的桌面上,練習做分類.JPG
以下則是那天早上和午後,我在蝶園裡的觀察記錄
P3301010圓翅紫斑蝶蛹.JPG
徐堉峰老師曾在一本書的自序中提到
而阿德的旁觀則讓我想到威爾森提出的「親生命性假說」,由於人類與自然萬物同樣孕育、起源於野地,因此對於其他生命與自然環境,充滿著許多複雜的感受,強調在真實的自然環境中的體驗與經歷,即便正面與負面的情緒可能兼而有之,但那是任何人造的或虛擬的環境,難以替代產生的感受。
P3301047我讓學生將撿拾的葉片排放在蝶亭的桌面上,練習做分類.JPG
以下則是那天早上和午後,我在蝶園裡的觀察記錄
P3301010圓翅紫斑蝶蛹.JPG
徐堉峰老師曾在一本書的自序中提到
「與蝴蝶的邂逅可以追溯到我小學三年級時。
.......在那回郊遊的山路旁不意間發現了一枚金光四射的小東西,懸掛在一片乾樹葉下。
當我把那個小東西拿在手上把玩時,竟然見到自己的臉龐映在上面,只是那枚東西圓滾滾的,使得臉龐變形,彷彿一個小哈哈鏡。
我興奮地把那枚怪東西帶回家,立即撥電話給姑姑,姑姑不厭其煩地聽我形容這項發現,然後便答應要去幫我查那是什麼東西。
.......不久後,我便得到了答案:「那是一枚紫斑蝶的蛹!」就在那一刻我中了魔法,整天就想著能不能再看見其他的蝴蝶蛹。
.......從那之後,我便完全被奇妙的蝴蝶世界征服了,一心一意想成為一名研究蝴蝶的愛蝶人。
現在的我,幸運地有一份能讓我繼續作夢的工作。
然而從打定主意以研究蝴蝶為職志,.......我主要觀察蝴蝶的場所不外是離家不遠的公園、校園、荒地、小山丘等都市內及近郊地區,這些地方其實處處有蝴蝶的形跡,只要用心留意觀察,每個人都能時常擁有驚喜的發現與陶醉。
...........」(註1)
P3301018銀灰蝶幼蟲 老荊藤.JPG
以老荊藤為食草的銀灰蝶幼蟲,在靠近身體末端的背側上有兩根狀似肉刺、卻不是普通肉刺的「喜蟻器」,會分泌吸引螞蟻的費洛蒙,這是灰蝶科演化出的特殊構造。
詹家龍老師曾在2009年1月份的科學人雜誌一篇文章中寫道:「灰蝶幼蟲長出各種喜蟻器(myrmecophilous organ),藉由費洛蒙以化學溝通的方式,吸引螞蟻這類高度社會化、擁有強大防禦能力的軍團來提供保護。... 世界上已知近5000種灰蝶,其中有超過75%和螞蟻有不同程度的共生現象...
昆蟲學家普遍認為,小灰蝶幼蟲會分泌類似螞蟻用以辨識幼蟲的基礎費洛蒙,而此種物質具有屬(genus)階層的專一性。」(註2)
P3301021銀灰蝶幼蟲.JPG
P3301022銀灰蝶幼蟲.JPG
P3301024銀灰蝶幼蟲.JPG
P3301033銀灰蝶卵.JPG
P3301035銀灰蝶幼蟲(超小).JPG
P3301038銀灰蝶卵.JPG
P3301040羽化.JPG
P3301043結在塑膠繩上的蛹 令人為牠捏把冷汗.JPG
P3301044結在塑膠繩上的蛹.JPG
註:
1. 延伸閱讀 『近郊蝴蝶』by 徐堉峰老師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54804
2. 延伸閱讀 科學人2009年第83期1月號「螞蟻養蝴蝶」by 詹家龍老師
http://sa.ylib.com/MagArticle.aspx?Unit=columns&id=1372
那次認識了在老荊藤上朵頤的銀灰蝶幼蟲、喜蟻器與ˋ狀似高爾夫球的卵之後,發現詹家龍老師曾經寫過這篇精彩的文章,剛好也呼應著這學期生物課談到的生物間的交互作用。真是不可思議。
http://sa.ylib.com/MagArticle.aspx?Unit=columns&id=1372
那次認識了在老荊藤上朵頤的銀灰蝶幼蟲、喜蟻器與ˋ狀似高爾夫球的卵之後,發現詹家龍老師曾經寫過這篇精彩的文章,剛好也呼應著這學期生物課談到的生物間的交互作用。真是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