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28 [雨水]霞喀羅古道西段、霞喀羅大山
108-2-28 [雨水]霞喀羅古道西段、霞喀羅大山
節氣[雨水],是個連平地都容易瀰漫霧雨的時節。
霧雨來的時間,時而清晨,時而黃昏。清晨偏多。
站在天窗底下仰望,時常會因為水滴的長時間積累,而誤判為雨天。
空氣因懸浮著無數輕飄飄的細小水滴,而顯得昏晦,且將戶外籠罩於一片霧白,行走其間久之,頭髮也將如淋雨般浸濕。
今天清晨,就是在這樣的霧雨中出發。
穿越著迷濛的、低低攬著丘陵與群山的霧氣,順著頭前溪的主流-上坪溪上溯,要前往雲層之上,去霞喀羅溪的源頭,去迎接一身的陽光。
剛放寒假不久的一月底,我們才順著頭前溪的另一大支流-油羅溪,越過大霸西北稜的宇老鞍部,進入大漢溪流域。從泰雅族基那吉群的領域進入養老循霞喀羅古道東段,逐一造訪沿途的駐在所,前往薩克亞金。
隔日從薩克亞金輕裝西行,至霞喀羅古道與大霸西北稜的交會點-松下,沿途拜訪暌違十五年的駐在所後,折返薩克亞金,整裝返回養老。http://mypaper.pchome.com.tw/wymeng/post/1377103915
相較之下,一個月後的今日,顯然輕鬆得多。
驅車行經泰雅族霞喀羅群的領域,從庄子駐在所入山,造訪田村臺與更久未去的霞喀羅大山後,續循古道前去松下駐在所,而後折返。
見證了從艾莉風災之後的十四年間,霞喀羅溪向源侵蝕更加劇烈的事實,推想崩塌高繞路段,約莫是數十年前高橋駐在所崩落消失之處附近。
也驚嘆十四年後,廢棄的石鹿派出所,已不堪負荷歲月與蔓藤的重量,比霞喀羅駐在所早先一步頹倒。(註)
霞喀羅古道(日據時代的「霞喀羅-薩克亞金道路」)對於我和阿德,始終是別具意義的地方。
我第一次來霞喀羅古道,應該是二十五年前的十二月。
它是我大學生涯中的古道踏查啟蒙,應該也是我的中級山啟蒙。
我的第一本書的書名,來自書中收錄的第一篇,就是行走霞喀羅古道及其後延伸出的相關古道踏查的直覺印象與感受。
我們曾在七年多前,帶當時小二和中班、而且很喜歡裝「小鳥嘴」的兩個孩子來過田村臺駐在所,並在田村臺駐在所大門前的斜坡道留影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319125271439948&set=a.157219500963860&type=3&theater。
當時寫下了一篇『重返霞喀羅』http://mypaper.pchome.com.tw/wymeng/post/1322626497…
並留下這段文字:
「霞喀羅古道,這個充滿回憶的地方。
孩子們,你們正跨著每一個小小的步伐,在土地上爬梳、書寫著屬於自己的記憶與故事。
它豐厚的歷史,將進駐你們記憶的年輪,也將留下你們的嶄新與美好,以及充滿笑意與希望的臉龐。
且耐心等待,我們將用每一次走訪,為你們娓娓道來、慢慢敘說。」
上學期開始,小咕嚕的身高已經追過阿德了;小瑀魚的身高也快要追過我了。
今日,我們又重返霞喀羅,在同一個地方、以同樣的位置合影。
希望我們可以一再重訪這個地方,為不同時間持續留下影像與文字記錄。
P2280695 登山口.JPG
P2280696 柳杉人造林.JPG
P2280704田村台駐在所大門前斜坡道.JPG
P2280705 田村台駐在所平台的駁坎.JPG
P2280721崚線原始林中穿梭.JPG
行經霞喀羅溪向源侵蝕、窮山惡水之地,與雲封霧鎖的霞喀羅大山稜線,讓人回憶起鄭愁予的詩『島谷』:
「眾溪是海洋的手指
索水源於大山…
...
山崖高得難以仰望
植物們靜靜地倒掛
中午的陽光一絲絲的透入
遠處以雲灌溉的森林
沉沉底如含一份洪荒的雨量
... 」
山行對我而言,其重要性,始終是提供了一個關於學科整合視野的頓悟。
原來山行裡有生物學、地球科學、物理、化學、地理學、歷史、民族學、人類學、心理學,當然也有文學與美學...。
我在這週的地球科學課程,也以霞喀羅溪向源侵蝕與風化中的銳利頁岩,以及鄭愁予的詩,作為說明河流上游風化侵蝕的實例。
P2280728霞喀羅溪向源侵蝕崩塌地形.JPG
P2280732崚線邊緣崩塌地形.JPG
日據時代警備道上的電話線與電話線桿,可說是深居荒山的駐在所警察們對外連絡的生命線。
P2280742 古道電話線桿.JPG
P2280746 接近崚線的大樹.JPG
P2280748 霞喀羅大山延伸民都有山崚線的鞍部,越過鞍部就由霞喀羅溪流域進入麥巴來溪流域。兩者都是上坪溪的上游。
走在霞喀羅大山下的這一段路,顯得較為潮濕,霧氣緩緩瀰漫。
P2280754 進入麥巴來溪流域的古道.JPG
P2280760 上登霞喀羅大山 上切崚線中.JPG
P2280761 崚線上的大鐵杉.JPG
P2280768霞喀羅大山稜線上的大鐵杉.JPG
P2280778 霞喀羅大山崚線原始森林.JPG
P2280787 猴板凳.JPG
P2280789 原始森林底下的箭竹.JPG
P2280791 登上霞喀羅大山主崚線 (大霸西北崚延伸).JPG
P2280793 霞喀羅大山合照.JPG
P2280805 崚線上的大樹.JPG
P2280807 台灣杜鵑.JPG
P2280812 濃霧中的森林.JPG
P2280833 古道往主崚鞍部途中是霧林帶 樹上掛著松羅.JPG
P2280847 開滿台灣胡麻花的岩壁.JPG
P2280848 台灣胡麻花.JPG
P2280854 霧氣在蛛網上凝結許多小水滴.JPG
P2280856 濃霧中的昆欄樹.JPG 昆欄樹是古老的活化石,也是霧林帶植物。
P2280858 堇菜開花.JPG
P2280875 古道越過小崚線.JPG
P2280877 台灣杜鵑下的古道.JPG
P2280906 抵達松下駐在所.JPG
P2280921 一處潮溼岩壁上的蕨類和苔癬.JPG
P2280922 返抵西支崚鞍部的陽光.JPG
P2280925 西支崚鞍部的大樹.JPG
P2280928 藍天.JPG 霞喀羅大山方向則盤據著雲霧
P2280946 田村台駐在所駁坎的合照.JPG
P2280947 豬泱泱開花.JPG
下山時,從庄仔駐在所下行石鹿駐在所,中間應該有一個小林駐在所,但現在已經不確定位置了。
這一段路,有非常多處正在進行伐木,而且都是皆伐。
P2280956 柳杉林伐木場.JPG
P2280957 柳杉林伐木場.JPG
P2280958 柳杉林伐木場.JPG
看到路邊熟悉的鐵皮屋,就知道抵達石鹿了。
鐵皮屋以及旁邊平坦的菜園,其實就是日據時代的霞喀羅駐在所與砲台,已為部落居民使用及開墾。
而馬路對面水泥斜坡道旁的建築物是光復後建造的石鹿派出所,水泥斜坡道是前往神社的參拜道。
P2280960 倒塌爬滿藤蔓的石鹿派出所.JPG
P2280962 石鹿駐在所平台和前方的砲台.JPG
註:
石鹿派出所為光復後所建,78年撤廢,建築物原來大致保持完整,但沒有人居住與使用。
霞喀羅駐在所為日據時代所建,後連同旁邊的砲台,由部落居民當作工寮及開墾菜園持續使用,近二十餘年幾乎沒有太多改變。
印度必利勁 http://www.aiaipty.com/goods-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