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9 21:52:59玉山薄雪草

地被植物 106-1-18

趁著孩子們上學後、阿德上班前的早晨一個半小時時間,我們來到交大西區,巡視了最邊陲的原生植物區,探視十二月初從惠蓀苗圃帶回種下的原生植物苗,以及阿德持續拔除咸豐草與象草後地被植物演替的情形。

我無法形容我的驚訝。
因為,無論在空間尺度、地被植物種類與環境問題複雜的程度上,跟蝶園豆科植物地被區的條件均大相逕庭。我的訝異是,他仍能夠穩定而持續地拔除雜草,不受環境條件的攪擾。事實上,經過阿德這幾個月持續且密集的拔草,已讓咸豐草與象草原有的優勢盡失,地被開始變得美麗起來。

剛開始,我是被十二月初種下的魚木、毛葉薔薇所吸引,而慢慢走向原生植物區的邊緣地帶,後來卻不得不將視線與注意轉移到那些明知走過去會浸濕布鞋、卻還是忍不住一步一步深陷其間的柔軟。

清晨那場雨,讓空氣帶著一份擰得出水的潮濕,左手邊民家的炊煙裊裊飄升、雞犬相聞。五月份完成的手作步道,滿佈刻正盛開的黃鵪菜與輕輕一觸就從飽熟的果實彈出種子的黃花酢漿草,僅在雨後現身的蛛網,皆掛滿剔透晶瑩的水珠,如同降落在草地間的片片雲朵。

阿德握著小鋤持續彎下身挖掘象草,我低頭檢視拔除新冒出的咸豐草,從黏附鞋底的濕濘,以及隨處冒竄的野莧,我明白這裡隱藏著一塊沃土,同時感受到節氣[小寒]與[大寒]之間,隱於地底、土壤中,未曾稍減的生命力。

以往以割草機除草,在原生植物植栽低處樹幹造成的傷痕.JPG


阿德以手工除草&植栽地被植物維護 前.JPG


阿德以手工除草&植栽地被植物維護 後.JPG


原生植物區地被手工維護 前.JPG


原生植物區地被手工維護 後.JPG


理想中的原生植物區地被管理,最終會由低矮的地被植物群落組成,達成類似這一區域的平衡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