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中學設計—雪霸國家公園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以手作步道實作課程改善試驗棲地步道的規畫與實踐
參與中學設計—雪霸國家公園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以手作步道實作課程改善試驗棲地步道的規畫與實踐
陳理德1、孟琬瑜2、彭文禮3
1太魯閣國家公園步道志工
2 雪霸國家公園解說志工
3 雪霸國家公園約聘解說員
摘要
本文呈現雪霸國家公園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以環境行動技能—手作步道為核心的實作學習,如何透過「參與中學設計」實現,確實解決了場域的真實問題,改善過程亦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從行動技能學習,到深具自然美學的手作步道完成的歷程,豐富了參與者對自然的感受,增進與場域環境/地方的連結,得到務實解決問題的經驗,也對場域及未來的學習者有貢獻。
關鍵字:手作步道、參與、做中學、實踐知識
一、緣起—場域的問題診斷
雪霸國家公園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成立於101年,在規劃之初,透過工作人員與志工的參與,將一片火災後的芒草地逐步營造為複層林覆蓋的試驗棲地,除了希望未來有機會成為觀霧山椒魚的庇護所,另一定位是生態中心環境教育實踐場域的一部分。
試驗棲地步道以大小不一的頁岩與板岩石塊鋪設成環狀自然步道,入口銜接一段鋼架木棧道。當初施工設計並未考慮試驗棲地原有傾斜坡度,石塊的鋪排均與坡面方向平行,每逢下雨、空氣潮濕或露水凝結,行走在坡度較陡處,石塊鋪面極易打滑;部分鋪設石片較為輕薄,經反覆踩踏容易鬆動或移位;部分石塊則過於龐大突兀,讓步道行走不順暢;步道總長度雖不長,卻不是很友善使用者。
除了生態中心工作人員與研究人員需進入試驗棲地進行維護和生態調查,解說員也需帶學習者進入試驗棲地觀察和解說。解說志工是試驗棲地步道的頻繁使用者,雖然知道原有石塊鋪面在潮濕天候行走的安全顧慮,卻未能具體指出問題根源。因問題是複合性的,必須具有分析、診斷步道問題的能力,才能進行改善。
此外,隨著這幾年試驗棲地營造的植樹工作逐漸從核心區域,向周邊與上方的芒草區拓展,希望連結界碑附近一片原始森林。但上方區域的坡度更陡峭,最初並未規劃步道,隨著這幾年的植樹,逐漸走出一些路跡不明顯的雜沓小徑。
試驗棲地步道需要整體改善規劃與設計,然而衡量缺乏經費以及施工對營造八年的試驗棲地可能產生的衝擊,不宜發包給廠商,而考慮結合手作步道與志工參與實現。
二、手作步道作為一種友善環境的實作與行動
手作步道並不是全新的步道工法,在沒有機械工具與外來建材的時代,早期先民們為了各種生活需要開出的古道與步道都是手作步道。而現在,步道則成為現代人親近自然、探索地方人文歷史的途徑。
手作步道最大的優點與特色之一是使用現地的素材。並且只需以同樣就地取材、手工施作的方式持續維護,使用年限可以很長久;即使時間久了缺乏維護導致步道損壞,也可以完全地回歸現地,不會造成環境的負擔。其間已蘊含著對環境友善及永續的思維。然而,每一塊現地取得的自然素材大小、形狀、甚至質地都不一樣,每一處施作現地的底質構成也不盡相同,這是手作步道的挑戰,也是施作時考驗設計智慧之所在。
手作步道另一特色是注重步道跟周遭環境的和諧,透過手工施作、眾人參與和過程中的討論,能將對於環境的衝擊降到最低,是較為細緻的步道施工方式,同時也是一種參與式設計的步道實現。在開挖和施作時,盡量將施工影響的植物先移至一旁,待施作完畢再種回;步道施工影響土壤中的動物時,會考慮改線施作,若無法改線,則先暫停施工,待動物離開後才繼續。
步道完成後,透過反覆試走,進行驗收與修改。手作步道的可貴就在於:覺得做不好、不夠紮實的部分,寧可拆掉再重做。每一步驟環結,都必須做得很踏實,才能禁得起時間的考驗。一位負責任的手作步道實作者會持續關注著步道後續的使用狀況與維護。經過不同天候的測試(比如:大雨、豪雨、乾旱...) ,以及施作之後反覆觀察與記錄,將更能夠了解手作步道的價值。這需要步道的施作者與使用者用心去領會。
此外,如果就是否須仰賴經費、使用的建材、對環境的影響衝擊、是否容易維護,這四個層面來看,手作步道是優於工程發包的步道工法。
手作步道的美,需要拉長時間來看,在設計的當下,看的卻是未來;它會隨著時間的推演,逐漸融入週遭的自然環境,其間蘊含著自然美學的價值。手作過程是按部就班、小而美、慢而踏實的;不急於一時的快速或立即成效,是非常務實的學習與實踐。靠著不斷動手做、反覆嘗試,從經驗中累積實作的知識,將能培養解決真實問題的行動能力。
三、步道改善規畫、實作示範與課程形成。
今年三月,雪霸國家公園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即邀請具手作步道實務經驗的太魯閣志工協助,觀察環境特性、檢視原有步道的問題。考慮往後步道容易維護與可完全回歸自然,規劃了符合現地景觀、環境衝擊最低的石階步道改善工法,進行環形步道石塊鋪面改善;因應近年植樹需求而踏出的雜沓路跡,則透過討論規畫路線,設計一穿過箭竹林的土石階梯觀察小徑,銜接至原有步道。並透過各施作工法的示範與討論,發展成能夠讓更多學習者參與,實際完成問題解決與達到學習目的的兩階段實作課程。
步道志工於三月下旬先以邊講解工法、邊實作和討論的方式,在試驗棲地需要施做步道改善的路段,示範幾種運用現地素材手作的工法,進行步道現況改善,以及觀察小徑路線如何從無到有的實作。五月初加入另一位擅長實做的雪霸國家公園解說志工一同學習步道工法,作為協同帶領學習者的種子志工,並逐步討論出六、七月份兩梯次結合兩天一夜棲地工作假期的手作步道課程規劃。
第一梯次的參與者是雪霸解說志工;第二梯次的參與者是透過網路報名的民眾,並由參與第一梯次的志工挑選出幾位協助。兩梯次共同的學習目標是,希望讓學習者習得友善環境行動的實作技能,獲得群體參與解決真實問題的行動經驗,並透過整個過程增進與現地的情感連結。兩梯次學習與實作的最終目標希望能將試驗棲地步道改善與觀察小徑實作完成,讓學習者印象深刻,產生激勵的作用。
四、手作步道結合棲地工作假期實現
生態中心歷年舉辦的棲地工作假期內容以體驗試驗棲地營造過程的植栽工作為主,這次棲地工作假期首度嘗試加入手作步道的課程與實作,以步道組和植栽組同時進行、人員交替運作。在此聚焦於有關手作步道的學習如何實現。
(一) 第一梯次:對象為雪霸國家公園解說志工
- 室內課:介紹步道多樣性、步道問題、手作步道與各種解決問題的工法介紹、融會各種工法運用於日常生活改善環境/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的案例。最後說明試驗棲地步道改善各區段工項內容規劃。
- 戶外課:安全事項與手工具使用解說。帶領志工至現地實察,示範幾段步道的改善工法。各小組實際操作「石階步道」的手作;將一段路基不明、路面過於傾斜的水平腰繞路線,修整改善為步道;觀察小徑前置作業。實行步道改善的同時,亦從實作中累積經驗,做為協助帶領第二梯次學習者的基礎。
- 第一梯次工作收尾、工具清洗。
- 工作執行檢討、第二梯次工作細部分工。第二梯次手作觀察小徑的石塊準備。
(二) 第二梯次:對象為透過網路報名的民眾
- 室內課:認識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與試驗棲地營造,棲地工作假期簡介。試驗棲地步道改善各區段的工項內容規劃,三到六月步道手作的改變歷程。
- 戶外課:試驗棲地環境解說。安全事項、手工具使用解說、暖身操。帶領學習者至現地實察,示範幾段步道的改善工法。以協助志工與二至三人小組合作的方式,實際操作石塊搬運與觀察小徑的土石階梯手作。
- 夜間室內課:從參與到實際執行工作假期的行動經驗分享。
- 因參與者為民眾,另加入夜間觀察與清晨賞鳥健行,作為戶外遊憩行程。
- 工作收尾、工具清洗。
- 工作過程影像回顧。
- 繞行試驗棲地,參觀三到七月從規畫到接力施作,完成步道改善的最終成果。
- 心得分享與意見回饋。
五、參與者的回饋
這兩梯次工作假期在發想和討論階段,希望是以行動參與為核心的學習課程。期盼參與者在做中學的實務中,獲得解決問題/友善環境的行動技能(棲地營造、手作步道)與經驗,發現透過參與和彼此合作,能夠確實完成一項工作,感受到行動前後明顯的差別,讓每個人看見群體中的自己也有造成正向改變的力量。
(一) 對於雪霸志工的影響:解說志工對現地環境的熟悉程度較齊一,也是步道的頻繁使用者,但僅一位有步道實作經驗。透過實際動手參與步道改善,更增進對試驗棲地的了解,對往後的解說也有助益,並運用於第二梯次協助學習者。
(二) 關於參與民眾:參與民眾以自然愛好者、喜愛戶外活動者居多,多因家人或朋友關係而一起報名。網路報名公告時特別註明是付出體力的勞務。參與者中有爬山經驗的將近一半,報名時可能自己已先思考過;這些參與者,對於工作所需的體力、勞力負荷,強度是足夠的。
但我們也發現,參與者們原抱持著不同的價值和期待來到觀霧:
「原來只是渡假、避暑。」「生活中承受工作上的壓力,這次機會探索不同的生活模式。」「有人帶領我們親近山林,參與者來自各領域,都是對自然關注的人,可以學習很多。」「因為觀霧真的很漂亮。剛好在太魯閣步道志工看到這訊息,就拉著朋友一起來。」「本身很喜歡參與類似的活動。想試試看甚麼是工作假期。帶小朋友們出來是因為都會生活很緊張的步調,視力也不太好,希望他們到大自然多接觸,一起來學習怎樣友善對待環境。」「因為工作假期這名稱很特別,也對山椒魚這動物很好奇,活動是免費的,可以住在觀霧生態中心,這也很吸引我。家人都很喜愛大自然。」「報名時並不曉得工作內容,很喜歡爬山,以前也來過觀霧,環境很好,而且這次活動可以在生態中心過夜。」「我們喜歡爬山、越野跑、馬拉松,到處玩。本來想參加雪霸的保育志工。」「只是很喜歡看雪霸國家公園的風景照。剛好前一天是我生日,把這次活動當作自己的生日禮物。」「以前來過觀霧,父親從觀霧林區退休。」
無論是否如原來的預期來到觀霧,參與者們都在我們設計的活動中盡力參與工作的完成,也留下一些特別的記憶。
(三) 對於參與民眾的影響:
1. 肯定手作步道是快樂、感動、有趣、難得的經驗,是辛苦但有意義的事,甚至希望還能再一同參與:
「工作辛苦得有代價,很快樂、很感動。」「參與過雪霸國家公園其他活動,都很有意義,這次活動特別地有意義,雖然很辛苦,但真的很特別。」「一起除草、搬石頭、做有趣的事情,是平常不會做的。發現敲敲打打的工作很療癒。」「這是一個很開心的假期。」「很難得的體驗。」「做步道雖然辛苦,但是能做出自己從來沒有做過的步道,希望還有機會跟大家見面,一起完成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2. 半數的參與者常爬山、走步道,透過這次的學習經驗,才了解步道怎麼來的:
「很喜歡爬山,不知道許多步道是這麼辛苦做出來的,這次體驗到了。」「很常走步道,卻不知道怎麼鋪的,很實用,卻是從來沒想過的事。」「很喜歡爬山,以前也來過觀霧。手作石階遠比想像中的還要再難,但是大家真的都好厲害。」
3.發現手作步道使用自然素材、符合現地的思考與實作中的知識:
「經過這次過程,才知道有這麼多步驟、這麼多思考。」「對於手作石階步道印象很深刻,以前只知道石階步道不好做,但做過才知道這麼的辛苦,尤其是搭配不同的石頭。以前都以為那些石頭是事先挑好的,依設計時直接將石頭鑲進去就好,但一來到這裡,是學習應用石頭的形狀,再去雕刻它原本的石階要怎麼排,我覺得這需要一點智慧。」「印象最深刻的也是石階,填土、搬石頭、按照石頭的形狀去設定要怎麼開挖,沒有我想像中的容易,知道做石階很辛苦。」當學習者認真學習做出符合現地的步道時,他們對環境的感知與實踐知識都增長了。
4. 發現手作完成的步道,非常能融入現地的環境:
「剛才走了一趟步道下來,會覺得那些好像都已經做好很久了,可是實際上是昨天和今天才完工的東西。」
5.學習者期望自己的投入對這個地方未來的使用者有貢獻:「也希望是幫助以後志工們在這邊帶隊解說,有一個更安全的環境。」每一位參與者/學習者,確實幫助場域成為一個更適合往後的人來學習的地方。
7. 學習者(帶孩子參加的高中老師)發現兩天課程與實務中富含環境教育元素:
「在室內外課程分享學習到好多環境教育的理念。」
8. 透過學習者的分享,我們發現每一組參與者中通常都存在一位「關鍵人物」,特別關心環境或特別關注國家公園訊息,並且會帶著朋友家人同行。
9. 一位跟著家人來的參與者說:「在這裡遇到許多愛護環境的同好。這次來學習到很多,生態及自然環境的知識,感謝各位志工,以及一同參與的夥伴。會將這次拍的照片做一份簡報,將這次的訊息和經驗,還有山椒魚的生態,跟同事分享。」我們發現,似乎不需要絞盡腦汁刻意篩選出有行動意願/學習動機的參與者,而是要透過活動中的環境教育意涵去觸發參與者成為種子。透過用心規畫的環境學習,參與者中應該有一定比例會成為另外一位「關鍵人物」。
六、規劃與執行者的討論和反思—代結語
1. 需要的石塊必須事先預備充足,工作前讓所有參與者一次將石塊搬運完畢。
2. 注意工作空間、搬重物時的安全,以及步道施作時的動線。
3. 在團隊合作的情境之下,往往激發出更多能量。透過群體參與的學習與實作,讓想像中的手工步道化虛為實,最終合作完成了超乎每個人想像的步道作品。
4. 工作中的觀察:手作步道過程的合作,不僅是小組內的合作,也是跨組的合作,因為最終目標是完成具自然美感的步道整體。「有時讓出自己手中的石頭,剛好神來一筆地幫另一組解決了問題。」合作是朝向步道完成的整體目標前進。
5. 與學習者同工的重要:「工作時,帶領志工與學習者一同工作,會產生最好的帶動作用。如果志工自己沒有帶頭在做,是很難召喚別人跟你一起做的。」
6.學習務實的工作態度:「手作步道必須在實作當中,才知道怎樣才能做得好。有些參與者在實作時,石塊埋得不夠穩固,用一些小石頭去塞,但最後發現怎麼塞還是沒有辦法讓石階做得很穩,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最後還是必需要拆掉重新填土。手作步道的過程,反映的是做任何事情的態度。」
7.會「工作太辛苦、假期成分太少」嗎?這是部分工作人員第一天晚上的擔心。但經過所有參與者的心得分享之後,發現參與者覺得這樣的工作份量是可以的,並且從過程中得到很深刻、非常特別的經驗,獲得超乎預期。主辦單位與志工們獲得參與者肯定、達到教育目的、步道改善的完成,成果也都超乎預期。
8. 反思教與學是一體兩面:「這是一次很好的訓練,完整地帶一次手作步道活動。這條步道從最開始的規畫,到帶著一群人去完成它。以前手作步道的訓練都是老師們告訴我們怎麼做。這一次有些部分原來是沒有步道的,我們去將步道規劃和實做出來,其實也是朝向一個步道的領導志工練習的機會。」
9. 實踐後的思辨:這次工作假期內容,與其他以解說/遊憩/體驗為主的活動,有明顯的區別。學習內容主要是為了解決真實問題。我們覺得「雖然參與者在心得發表時說的有限,但更多的價值澄清會發生在活動之後一段時間。我們雪霸的解說志工之後應該也會進行一些價值澄清;比如說,這類活動的等級、教育的成份在哪裡?參與者真的沒有心嗎?還是他們確實很需要這樣深度的學習?」「我們在活動各個環節不只提供了學習的機會,更讓參與者能親身實踐。我們也會更有信心朝向建立學習式的環教場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