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8 19:13:37玉山薄雪草

生態區隨筆 【大寒】-【立春】104-1-28

生態區的野鳥似乎總在冬季的時候顯得格外絮聒。事實上,絮聒的原因是因為牠們必須以混群、集體覓食的方式,比較容易度過寒冬果實資源較為貧乏的時候。
就像世界上許多物質較貧乏的地區或族群,會以大家族或社區共食的方式,共享資源、聯繫情感,以度過貧窮;以至於,其中的每個成員事實上並不會感覺自己的生活是匱乏或貧困的。

過了節氣【大寒】之後,除了繼續鋪陳著華美花毯的艷紫荊,櫻花也悄悄地盛開了,準備的香甜花蜜召喚、招待了靈巧的綠繡眼與白頭翁。檸檬桉、榕樹、茄苳、苦楝掉落一地的果實,則引來了體型較大的樹鵲與大捲尾的群聚。

水柳與小葉桑的葉子飄落盡淨之後,卻以低調的葇荑花序,渲染一片黃綠色的濛濛花海,在【大寒】過後的一月底,悄悄為自己春天的甦醒發聲,順道餵養饑饉了一整個寒冬的蜜蜂。

過去,我總是不免為冬季與春季之間的界線分野模糊不清感到困擾--春天,究竟該從哪一天算起才是?

今天,我突然靈光乍現地有些兒明白,或許自然界某些不能用精確的邊界框限與捕捉的事物,就如同以詮釋學為基礎的質性研究:「對生命的感覺永遠有些是說不清的,而詮釋學探究就在關注生命模稜兩可的本質,它不企圖給予這些模稜兩可一份客觀的呈現,而是關注並讓它們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