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8 11:52:48玉山薄雪草

【對於價值的理解 之三】拜訪麻必浩部落 103-12-7

在進入這個故事之前,建議讀者先閱讀前面兩個故事,增加對於這個故事的脈絡性理解

今天是白象文化為【工作,野度假】這本書辦新書座談會的日子。
然而另外一件更令我們興奮與期待的事情,是趁著這次南下台中,我們將先進入泰安鄉,拜訪麻必浩部落的高頭目。

對於這次拜訪如此期待與重視,是因為一個多月前,阿德在象鼻的文化展演會場,向高頭目詢問傳統藤編背籃的時候,感受到高頭目對於一個當面的口頭約定,抱持著一諾千金的慎重。
我們向高頭目詢問傳統揹籃、訂揹籃,頭目即刻允諾他回去將採集黃藤慢慢製作,做好了再打電話通知我們去領;沒有要求先收訂金,也不在乎我們是否是真正識貨的買主;我們也完全不講價、不殺價,不同於現下社會的交易或商業操作模式,全憑一份對於人的全然信任。

十一月中下旬,高頭目請他的兒子跟阿德聯絡,告訴我們揹籃已經編織好了。
之後的幾個週末,我們都有其他活動在先,雖然小咕嚕小瑀魚很期待能趕快拿到藤編揹籃,聽到爸爸接到電話通知,就在家裡興奮地又跳又叫,好像電話的那頭,就是拿著完成的藤編揹籃的高頭目,希望他聽見了我們在電話這頭的期盼。

幾個星期時間的等待,讓這個約定的履約,更顯重要也更具分量。

電話中的口頭約定是今天早上十點鐘在麻必浩的部落市集(永安部落市集),我們依約前來,先繞進麻必浩部落,遇見了不易行車的小路,再繞出來外面,發現今天沒有人出來市集擺攤,只有一位中年人和一位帶著毛線帽的老人家。阿德上前詢問那位老人,竟然剛好就是準時十點鐘在市集等我們的高頭目。
我們又再次感受高頭目同樣的重然諾與信任。

頭目騎著機車帶我們來到他的家,我們在家門口的工作室等他進去拿藤編揹籃。
工作室一樓有一面牆都是部落的老照片,裡面除了頭目的照片,還有許多位紋面的老人。
另一處角落是生火和烤肉的地方,很類似泰雅族傳統的烤火房。小咕嚕最有興趣的除了揹籃就是那處可以燒柴升火的角落。



IMG_3412麻必浩部落高頭目的工作室有許多老照片.JPG 
中間這張照片是高頭目幾年前的樣子。
高頭目今年高齡八十八歲,已經當阿祖了,模樣也比照片中還要清瘦。
與他談話的過程,會覺得他仍然過著非常簡單、純樸的生活,就像我們初見他時,所感受到的一切。
他說,雖然他一直保持著心裡很年輕,但是感覺自己的體力已經大不如前,膝關節退化,使他沒辦法再像以前一樣健步如飛地上山工作。眼力也不如從前。


IMG_3414頭目年輕時自己蓋的涼亭,也是頭目的工作室,上面有許多他以前的手工作品,木雕、籐籃.JPG
使用竹的部分,就像我們曾經見過的泰雅竹屋屋頂,是將竹子剖半,上下交疊。



IMG_3421高頭目為我們示範用小山刀將一條一條黃藤皮慢慢削成適當的寬度與厚薄.JPG

頭目特別解說,黃藤皮編織之前除了要削薄之外,還要注意寬度,揹籃的揹帶兩端較窄、中間較寬,削黃藤皮的時候也要依照兩端漸窄、中間最寬的方式處理。



IMG_3425高頭目示範編籐籃.JPG 
小瑀魚非常喜愛高頭目純手工編織的女生的揹籃,幾乎是從頭目拿出揹籃,一直揹到離開我們麻必浩。
我手上拿的則是男生的揹籃。

我們也請頭目示範他怎麼編籃子,頭目拿出另外一種用雙色打包帶的籃子編織給我們看。
看著頭目編織這個塑膠材質雙色籃子的時候,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完全用自然素材--黃藤--編織的籃子,有多麼費工、多麼珍貴。
從採集黃藤、去掉多刺的外皮、取黃藤藤條做骨架、慢慢地削黃藤皮成為適合的寬度與厚薄。完全用黃藤皮編織揹籃的時候,沒有顏色的分別,是非常非常耗費眼力的事情啊。




IMG_3427我和小咕嚕都對頭目使用的工具小山刀很好奇.JPG
頭目說,刀鞘都是自己刻、自己製作的。

因為小瑀魚非常喜愛那個女生的揹藍,但頭目覺得那個揹籃對小瑀魚來說實在太大了,又進去屋裡找了另外一個小揹籃給小瑀魚,但小瑀魚堅持要揹大揹籃,所以我就使用精緻可愛的小揹籃囉。
小揹籃的容量有限,通常不會裝太多、太重的東西,所以只有頭帶而沒有雙肩揹帶。

IMG_3428男生的揹籃與女生的揹藍 發現有甚麼不同嗎?.JPG 為什麼揹籃要男女有別呢?
(請見文章最後一行)

我們都對山刀很感興趣,小咕嚕也問頭目說,是不是可以讓他看看頭目平常工作使用大山刀呢?
頭目真的從家裡拿出上山工作用的大山刀展示給我們看。



IMG_3429頭目也拿出以前上山工作時使用的大山刀給我們看.JPG


頭目覺得,那個小揹籃的頭帶太短了,即使像小瑀魚這樣的小朋友也不好揹。他決定要幫頭帶換長一點的麻繩,於是進去屋裡拿了一綹苧麻纖維出來。
十月下旬,我們在象鼻部落製作串珠手鍊的時候,有一位部落的阿姨曾經示範以泰雅族搓苧麻的方式,處理串珠手鍊最後剩餘的繩頭,我們都覺得十分有趣。
今天則是麻必浩部落裡最德高望重的頭目,親自示範用真實的苧麻纖維搓成麻繩。
頭目很客氣,帶著一點靦腆地說:不好意思,部落裡的老人家都是在自己的大腿皮膚上搓苧麻,許多老人家在處理苧麻的時候,都搓到皮膚一大片黑黑的。
有趣的是,原來像一綹散亂頭髮似的苧麻纖維,到了頭目的手掌下,全都乖乖地順服聽話,隨著頭目搓苧麻的動作,自然形成兩股整齊的麻繩,而兩股麻繩,又乖順地自然交纏成為一股麻繩。
「麻繩,是麻繩!是小時候父親常常使用的麻繩!」我在心中驚喜地吶喊著。
看著頭目熟練地將苧麻纖維搓成麻繩,我兒時記憶中,父親在家裡以麻繩綑綁物品的記憶,也瞬間召喚。
一整捆麻繩散發著植物的特殊氣味、麻繩的粗糙與牢靠的感覺,一籮筐地都回來了。
原來,麻繩也是足以召喚屬於我去世多年的父親的特殊記憶線索。
(很湊巧的是,頭目剛好也和我的父親同年出生啊。)


IMG_3442頭目示範將曬乾的苧麻纖維 搓成麻繩.JPG



IMG_3443頭目覺得最小的揹籃繩子太短 幫我們替換成比較長的麻繩.JPG

頭目用小山刀將原來的麻繩割斷,重新比劃過長度,換成了新搓好的麻繩。



IMG_3458頭目說 現在的眼力不如以前 但我們看著頭目手做編織 仍覺得老人家的視力很好.





IMG_3468頭目手中的是女生的揹籃 以黃藤藤條為骨架 我手中拿的是男生的揹籃 沒有骨架.






IMG_3472頭目說 削黃藤皮時 要注意保持中間粗 兩端細 因為藤編揹籃的揹帶就是中間粗


頭目特別拿正在削薄的黃藤皮,與藤編揹籃的揹帶相比,說明黃藤皮的粗細與揹帶寬窄的關係。




IMG_3473小瑀魚對於編織非常有興趣.JPG

看著頭目編織揹籃,她請頭目也讓她試試看。



IMG_3475.JPG

頭目檢視小瑀魚試編的網目大小。



IMG_3479頭目教小瑀魚編籃子.JPG 
高頭目說,希望小瑀魚長大一點可以來部落裡學藤編揹籃,高頭目要收她為學生;頭目又開玩笑說,小瑀魚以後嫁給山地人好不好呢?



IMG_3489.JPG 
以前曾經閱讀過資料,現今居住在大安溪河階地上的部落,原來都居住在更深山的地方,他們是日據時代遷村到山下來的。我們問頭目他是否曾經經歷過部落的遷徙?
頭目說,這裡就是他出生的地方,一出生就住在這個家。鋼筋水泥的房子則是他年輕的時候自己蓋的,家門前的工作室是他年輕的時候去山裡採木頭和竹子,手工建造。現在看到的工作室涼亭,許多年前還翻新過一次。
以前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要靠自己親力親為。



IMG_3499頭目以前的雕刻作品.JPG





IMG_3501頭目的舊揹籃.JPG

小咕嚕和小瑀魚看到高掛在牆上的兩個藤編揹籃。



IMG_3502高頭目為我們介紹麻必浩部落前一任的老頭目.JPG

高頭目說,老頭目是還保留有紋面的一代。




IMG_3509小朋友發現掛在牆上的魚筌.JPG

工作室的一根梁柱上掛著一個完全用竹製的魚筌。

頭目說,他們那一代人的生活十分簡單,卻很容易滿足;生活中所有的需要,都來自自然,取自周遭的環境;那時候,生活中的工具器物,都是自己做的;吃的東西是自己種的、採集的、狩獵的;衣服也是穿自己手工製做的,從種植苧麻、採苧麻、織布;家人都住在一起;教育與學習也以家族為單位。
現在看著自己的孩子那麼忙,忙工作、忙賺錢、忙買房子、忙養育孩子...,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地忙,時間永遠不夠用,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卻疏遠了。

聽頭目說著這段話的時候,我彷彿看見一個畫面,一群人在匆忙雜沓的腳步中,擠上類似大眾捷運系統的輸送帶,彼此沒有交談,再匆忙地分別流向了各捷運路線。而一位眼神清澈、面容清癯的老人,旁觀目睹著這一切變化。

過去每個人都從家庭中學習及具備各種基本的生活能力,但在現在分工精密的社會,卻被各種外包服務所取代了。人們不僅要賺更多的錢、累積財富買服務,也一點一滴地喪失了服務自己的能力。
集約式的教育型態,教師需要花更多力氣管理班級,不僅很難顧及個別差異,也將大部分的時間與精神,用於班上情況較特殊的孩子。
當家事外包、三餐飲食外包、教養也外包的時候,家庭正逐漸失去功能。
各種外包服務,也各自暗藏危機。當食安議題、詐騙、背信...接二連三爆發的時候,更是一再摧殘、侵蝕掉人與人之間的安全感與信任。
問題的根源究竟在哪裡?

能夠像高頭目這樣一輩子簡單知足地在出生的地方過著純樸的生活,反倒讓人有說不出的羨慕與佩服。



IMG_3512謝謝高頭目 給予我們一個豐富又難忘的冬日早晨.JPG



答案是:
1.女生的揹籃以黃藤的藤條做骨架,男生的背籃則沒有做骨架。
你答對了嗎?

2.推測男生的揹籃不使用藤條做骨架的原因是,男生上山工作或狩獵,可能需要在植叢、芒草或藤蔓間鑽,沒有骨架的揹籃比較不容易被纏住或卡住。(不知道對不對,請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