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冷水坑。之三、走在家鄉河之濱 102-12-27
之三、走在家鄉河之濱
12/27這天送小咕嚕小瑀魚上學之後,我們就在九度的低溫之中,展開了追尋冷水坑溪的旅程。
一條穿過城市的河流,原以自己獨特的曲線,日朘月削地切割過地表,它存在的年歲遠比任何一個來到它沿岸的聚居、建立城鎮的民族都要久遠。如今僅能斷斷續續地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出露,就像現今地圖上的標示,當然也為這趟踏查增加了困難度。
雖然事前已做足了功課,阿德甚至將幾份地圖融會在腦海中;實地踏查發源於五步哭山的冷水坑溪及其流域的埤塘,有時仍須拿出幾份不同年代的地圖比對,推敲著現今的流域路徑。主要是經歷三十餘年的開發之後,地貌與地景早已產生莫大的變化。
顯然上游河段受科學園區開發的影響最大:我們在金山里的金山街、實驗中學、園區三期轉了許久,幾乎已經找不著任何溪流甚至是溝渠的遺跡。在科學園區內,僅剩園區一路一處已被填掉大部分的埤塘,以及聯園旁已乾涸、被當作滯洪池的埤塘遺跡和一處湧泉,其餘埤塘幾乎都被填平。這一段的冷水坑溪早已被涵管化和地下化,甚至默默地承受著流域裡各種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廢汙水與滲流。
從靜心湖以下河段則大部分皆可見,然而中游河段顯然受社區居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影響最大。以至於前幾天偶而聽見小瑀魚哼唱著我小時候跟母親學的兒歌「我家門前有小河」,會覺得在現今這個世代,這首歌倒像是一個漸行漸遠、摸不著邊際的夢。
雖然無法擁有像鳥一樣夠高的視野,但我們仰仗著幾張地圖的判讀輔助、我們的步伐、我們的心與眼,見識了各式各樣的河岸……。
因為我看見,我才意識和發覺,即使家離水邊這麼近,許多人的城市生活,是看不見河的。他們的心中,沒有河。(......早已?或是從來沒有?)
以下是整個踏查過程,阿德在冷水坑溪沿途做的影像紀錄,就讓我們以照片來說故事,帶領大家一同經歷這段走讀冷水坑溪的思緒與見聞。
1冷水坑溪發源地在水仙崙,五步哭山稜線 .JPG
2冷水坑溪上游沿岸的埤塘遺跡 聯園旁滯洪池.JPG
3冷水坑溪埤塘遺跡 聯園旁滯洪池 與大正版台灣堡圖地圖對照圖.JPG
4冷水坑溪埤塘遺跡 聯園旁滯洪池湧泉活水.JPG
踏查了將近三個小時,我們終於在10:55首度聽見水聲。是一處泠泠的湧泉!冷坑溪上游目前露出地表的僅剩此處。
5冷水坑溪遺跡 聯園旁滯洪池湧泉活水流入地下涵洞.JPG
6冷水坑溪埤塘遺跡 園區一路力行六路口池塘.JPG
7冷水坑溪埤塘遺跡 園區一路力行六路口池塘 大正版台灣堡圖地圖對照圖.JPG
若將古今地圖疊套,會發現埤塘已被填掉了大半,現在看到的埤塘僅是左上殘存的一小塊。
這裡是冷水坑溪流經的金山里與園區三期裡面,唯一留下的埤塘了。
9冷水坑溪埤塘遺跡 園區一路力行六路口池塘 出水口.JPG
10開台金山寺 由於冷水坑溪圍繞 昔日又名靈泉寺.JPG
11 靜心湖的荷花池,剛好位在地圖上冷水坑溪的河道附近,我們推測或許也是冷水坑溪遺跡.JPG
12 冷水坑溪露出地表的河段開始,上方為靜心湖溢流的排水口.JPG
13 冷水坑溪,科園國小段 .JPG
這段會接受科園社區與安康社區排放的生活汙水。河岸過度水泥化與溝渠化,毫無美感可言。許多小朋友們都不知道也無法聯想它是一條溪。
許多年以前,每天清晨都會有一位老婆婆扛著臉盆下溪去洗衣服。而根據阿德的一位同事回憶,在她小的時候,附近的許多居民們都在這條河邊洗衣。
15 冷水坑溪臨著光復路525巷的一處湧泉口,這一帶的古地名就是「冷水坑」 .JPG
16 冷水坑溪水量稍微增加,將流經鎮安宮前的河段 .JPG
17 冷水坑溪在鎮安宮前設置的淹水深度量尺 .JPG
冷水坑溪近年成為新竹市有名的淹水河,因此設置了淹水深度量尺。
過了鎮安宮與長春市場,水量明顯變大了,然而河中也常見民眾拋棄的瓶罐或垃圾。繼續前去,將通過新竹市的主要幹道光復路。
19 冷水坑溪 光復路段下游 .JPG
過了光復路之後,開始進入住宅密集的區域。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房子,無論新舊都背對著河,而臨著河岸是許多人家堆置垃圾、廚餘、資源回收的地方,許多是加蓋的鐵皮屋廚房,冷水坑溪承受著各種氣味、廚房的油煙味,甚至許多家庭將吃剩的晚餐直接倒進河裡。
某位社區警衛告訴我說,「這條『臭水溝』是只有老鼠和蟑螂會走的路」。我們站在一條小巷的盡頭,從窄隘的通道俯身拍攝著冷水坑溪的面貌時,一隻老鼠就從眼前不遠處竄過,而一隻貓則風馳電掣似的靈巧尾隨。還有多少人回想得起它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冽與詩意面容呢?
20 冷水坑溪 春福聯合國段 .JPG
即使是較新的住宅區,也背對著河,並且豎起壁立如高牆的堤防,是否暗示著人與河的不親善,甚至是恐懼或拒絕?
近乎垂直的水泥牆面,容不下一棵植物在其間落腳,更不容任何河岸動物藏身。或許就社區管理者的觀點,這樣是省事,可以減少清理河道、修剪植物的人力與時間,也可以避免蚊蟲的孳生,只是更加深了人與河的疏離,以及地方感的斷裂。
21 冷水坑溪 兒七公園段 .JPG
這段河岸左側是關埔計畫中的一塊公園綠地,是少見的臨著河岸的綠地。右手邊是一排半舊不新的社區,雖然仍是水泥流域,然而斜坡式河岸顯然提供了一些植物蔓延的機會,增添了 一點綠意。
22 冷水坑溪 兒七公園段 .JPG
雖然同樣與冷水坑溪比鄰而居,新建案與舊社區的設計者,顯然擁有不太一樣的思維。
23 冷水坑溪 長春街小橋 .JPG
冷水坑溪在此與長春街相交。
24 冷水坑溪 長春街小橋下游 .JPG
較舊的社區有時還可以在河岸看見大樹。
25 冷水坑溪 長春公園段 .JPG
26 冷水坑溪 長春公園段2 .JPG
27 冷水坑溪 田園綠大地段 .JPG
流到接近關東埔頂路附近,兩側的河岸一邊是斜坡,另一邊是蛇籠,顯然都能容許較多的植物落腳和生長。
28 冷水坑溪 田園綠大地段 .JPG
我也問問自己,如果你是城市規劃師,你會如何規劃、如何設計?你心目中的人與河的關係是甚麼樣子?
29 冷水坑溪通過關東埔頂路之後從橋上往下看 .JPG
對照都市計畫圖中的冷水坑溪((圖一)中連結兩塊公園綠地的綠色曲線),從光復路到關東埔頂路,我們走過冷水坑溪流淌過人口與住宅最稠密的一段,可以明顯感受到人的都市生活,對於環境造成的莫大壓力。因此在這張地圖上,通過人口稠密住宅區的河段,也早已被變更為綠地。這是最令我訝異的一件事情之一。
過關東埔頂路之後,冷水坑將擺脫水泥流域,恢復較為天然的野溪河岸。再一路往東北流,經過等高線最密的地方,就是柴梳山。
1/2那天,阿德在生態區種馬兜鈴時 剛好遇到小時候住在冷水坑地區直到長大的同事 兩個人聊起冷水坑溪的過去 說起過去冷水坑溪畔 好多人在洗衣 阿德建議我 期末考完 就去訪談他的同事和同事的母親。當自己很認真地想做甚麼事情,就會自然地出現一些助力。
我希望有機會累積一些訪談,發展出一個小小的地方本位教育(PBE)雛形。小朋友考完試之後,小咕嚕班級的導師也讓我實驗了走讀冷水坑的第一堂課。
1/2那天,阿德在生態區種馬兜鈴時 剛好遇到小時候住在冷水坑地區直到長大的同事 兩個人聊起冷水坑溪的過去 說起過去冷水坑溪畔 好多人在洗衣 阿德建議我 期末考完 就去訪談他的同事和同事的母親。當自己很認真地想做甚麼事情,就會自然地出現一些助力。
我希望有機會累積一些訪談,發展出一個小小的地方本位教育(PBE)雛形。小朋友考完試之後,小咕嚕班級的導師也讓我實驗了走讀冷水坑的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