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3 23:57:16玉山薄雪草

關於人是否是"自然的管理者", 建議彩虹 101-11-12

後記: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
人類需要管理的是"自己的環境行為" 而非"管理自然"
大自然的運行 自有秩序 從人類尚未在地球上誕生 就已經運作許久 (十幾億年)

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僅數百萬年 不過是整個地球歷史的最後一瞬間
而許多的荒野 即便沒有人類介入管理 也自有消長機制
 
我們目前在校園工作假期所做之事 其實是因為我們利用 使用著環境資源
而且因為不當使用 甚至過度拋棄 已經是非自然物與自然物混雜的情況 (非自然物: 水泥 垃圾...)
是為了因應我們本身的需求(為了讓學校的孩子們更願意親近生態區 有機會從觀察中累積生命經驗 得到體會)
而去整理它

不是嗎?

自然萬物的生命週期 依循著季節 而且彼此鑲嵌
豈是能力有限的人類 可以"管理"來干預?

人類絕對不是自然的管理者 只是眾多生物的一種
和其他生命是一樣的 平等的 只是地球資源的使用者和依附者之一

試著想想 漫長的地球歷史 有哪一種生物像人類這樣 傾家蕩產 耗竭資源
原因就在於人類總自以為 是萬物之靈 是自然的管理者 比其他生命有更高的智慧
就可以為所欲為地掌控一切 不斷享受 發展物質文明

事實上 人類的生命可能遠比其他生物脆弱
如若有一天 全球暖化到超過臨界點 生態系統崩壞 人類真的滅絕 但是其他的動植物卻可能存活下來
人類文明 可能只會在漫長地質記錄當中 留下薄薄的一層
而一切生命的演替 又將重新開始.....

 

##重點不是在於如何去把教材教師本這一章的金句 [人類是自然的管理者] 這句話解釋過去

孩子上完人與環境 可以隨口說出的 很可能就是這一兩句話
過了兩年 三年 五年 十年之後呢?
他們也許記得這一兩句金句 可是這一章節的主要內容 其實是後面兩句: "不能將萬物視為己有 也不能因自己的需要任意使用"
也就是 要他們"珍惜資源 謹慎使用 不浪費"

如果語文能力不差的人 仔細閱讀過教師本這一章節 應該可以很清楚地抓出這個重點 而"不能將萬物視為己有 也不能因自己的需要任意使用"
 "珍惜自然資源 謹慎使用 不浪費" 不就是在教孩子們要"約束自己的環境行為"嗎?

如果硬要和"管理自然", "人是自然的管理者"連結在一塊 其實十分地牽強 我想 這是要請教材主編與編輯群謹慎思考評估 或許第一句可以改為 "人類與自然萬物共生 相互依存" 與後面兩句連結較為妥當

 

##究竟是誰管理誰呢?
我們人類的生命 也不過是依循著時序 依循著自然法則在運行

人類絕對不是自然的管理者 也絕對不可以是



##如果貴協會的教材 施教的對象是所有的孩子
很可能來自各種教派的家庭
一貫道 佛教 回教 印度教 傳統信仰
甚至像平埔族有阿利祖信仰
某些原住民有祖靈信仰
或者以自然為信仰

協會是否可以致力於教材的"去宗教化"
而不是遇到有家長提問和質疑的時候
就只能搬出教義和經典來解釋過去?

我甚至想建議 在環境教育的這個領域
所有編寫教材的人 甚至授課的志工媽媽
都應該先讀一讀像 李奧.波 瑞秋卡.森 亨利.梭羅 約瑟夫.柯內爾 羅斯頓... 等環境大師 自然教育先驅的作品
作為讀書會討論的內容 增強自身的領會與實力
教出的東西才會有生命 而不是照著教材投影片的陳述照本宣科

而協會編寫的人環教材 是要能夠接受檢視 真正呼應環境教育的精神
而不是偏向來自某一個宗教的想法或觀點

事實上 在人類還沒出現在地球上之前 地球上的生命就依照著自然法則在運行
人類出現在地球上之後 也始終無法脫離自然法則而生活

就以"食"舉例來說吧
人類縱然有科學和工業的輔助 可以大面積種植 操縱農業
然而 我們還是無法在春夏吃到新鮮的柿子 橘子 在七八月吃到茼蒿 冬筍
在十一 十二月吃到新鮮的桃子
而在加拿大 俄羅斯就是無法種出香蕉 西瓜 榴槤這類熱帶水果
沙漠地區 就是無法種植稻米
農業再如何地機械化 工業化
就是無法抗拒氣候 水土等地理條件 不能操控無法預期的自然災害週期
人類對於自然母親的仰賴 和其他萬物是完全一樣的

若有一天 全球環境變遷 劇烈到某種程度 人類大滅絕
我相信 地球上還是會有某些生物存活下來 並且繼續依循著自然法則生存與繁衍
如何說人是"管理者"呢?
究竟是誰管理誰呢?

人真正能夠做的 就是"約束自己本身的環境行為"
就像台灣的許多原住民族 播種 狩獵 捕魚 都必須遵守許多"祖先流傳下來的禁忌"
而這些禁忌 都是依循自然生存 領悟出"自我約束 才能長長久久"的道理

我覺得 這些想法 是我一定要設法向教材的主編反映的

##我突然想到 為什麼您的的解釋 無法說服我的原因
差別應該是在於 您在解釋時 引用的是否是"普世價值"
很可惜 您的引用 仍來自於您所信仰的教義

普世價值 是不管任何宗教信仰的人 都能認同的價值觀

我們希望孩子到學校受教育 教的是"普世價值"
曾經教過我 或者未來要教我的老師 教授們 教的也都是"普世價值"

我相信他們其中部分的人 有各自的宗教信仰
但是宗教信仰不會出現在教材 或者解釋給所有學生 孩子的話語當中

然而 孩子自身無法選擇要不要上協會提供的課程
整班的孩子要不要上 是由該年級導師決定

"人環"出現的這個問題 如果教材無法修正....
也讓我開始擔心二下的"人天"的內容.... 似乎曾聽說過 上的是"人與神" "人與信仰"?

 

##私底下 我並不希望孩子在這麼早的時候 就受到單一宗教 以融入某種課程的方式 偷偷灌輸給孩子
將他們限制在某個宗教的框架裡頭 失去了自行思考 判斷的能力
我希望 宗教的東西 在孩子比較大的時候 再自己去探究和尋找答案
這是我對於貴協會在編教材時的建議(我的擔心 不僅僅是"人環")


##換個角度想
"約束自己本身的環境行為"
真的只是消極行為嗎?
卻能留給其他小生物較寬裕的生活空間和時間
也未必僅是"消極行為"呢!

事實上 我們對於食衣住行的所有選擇 (食物里程與碳足跡)
都時時刻刻 強而有力地刻劃著這個世界的未來面貌
也都可以是積極的環境行為
您說是嗎?

 

##最近這兩年間 許多人對於"反美麗灣"這個環境議題 應該不陌生

"美麗灣"其實是美麗華集團在台東杉原海岸的沙灘上蓋的飯店名字
這處海岸原是刺桐部落的傳統領域

然而 這個集團在沙灘上違法蓋了一間無法融入自然環境的飯店 並且將廢棄物埋藏在沙灘下
而且在環境影響評估通過之前 就已先行偷跑

為何這個有諸多爭議 早應該停工的美麗灣飯店 可以繼續蓋得下去?

問題就出在前後任台東縣長 環保署 這些"管理者"刻意放鬆行政程序
這些"管理者"的學歷 可能比我們都高 他們知道的 懂得的 也可能比我們都多
就行政的眼光 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在"管理"
他們說 蓋美麗灣飯店 是將自然資源用在發展"綠色產業"..... 這是我對於"管理者"的印象

美麗灣的例子 只是荒謬的其中之一
了解多一些環境事件之後 讓我深深覺得
多給予孩子機會 思考人與自然 人與環境之間 原是"共生互依"的關係 實在太重要了
而我真的寧可孩子們 更謙卑一點地知道 人類和萬物是平等的 而非以為自己是自然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