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書訊]《司馬庫斯SMANGUS》
文明的荒野 — 閱讀《司馬庫斯SMANGUS》,聽拉互依‧倚岕訴說司馬庫斯地方誌
山路迂迴而下、直奔溪底,再向上爬升;修長竹林風中搖擺窸窣;潔碧的塔克金溪在不遠處蜿流輕唱;週六中午頂著烈陽由新光國小徒步返家、臉蛋曬得紅通通的部落兒童;跟隨耆老帶領穿林徐行,吐納著冰涼空氣,前往巨木群的神聖殿堂;烤火房聆聽司馬庫斯部落掌故,而飛鼠尖銳的哨音不時自附近樹梢傳來…。這是十五年前道路開通不久,初訪司馬庫斯的記憶。
在更早的二十年前,大學山社同學自竹東搭乘山地計程車至新光,再徒步數小時才能抵達的司馬庫斯,部落的建築都還是很傳統的竹屋。部落居民和善單純,邀請循古道前往鴛鴦湖的同學借宿香菇寮。在二十年後回想,記憶猶新。
大約十二年前,我又隨學弟妹行走司馬庫斯–鴛鴦湖古道。穿過蓊鬱的原始森林、崩崖,最後一段山徑進入極為潮濕厚軟的苔癬鋪覆的森林底下,如同踏行積滿綠苔的鬆雪之地,直抵湖光瀲豔的鴛鴦湖。
當時關於司馬庫斯的資訊並不充分,可能仍以登山團體、外來者觀點的記錄居多。而今,第一本由部落自主書寫在地文化與生態知識的專書《司馬庫斯SMANGUS》出版了。
收到這本書時,先翻閱了撰文者,眼前即刻浮現了公共電視紀錄片《司馬庫斯 A Year in the clouds》裡,司馬庫斯部落的泰雅族耆老、中壯年與青年。閱讀時,彷彿由青年部落工作者「Lahuy Icyeh 拉互依‧倚岕」導覽,引領我們深入司馬庫斯的傳統領域。
首先是進入司馬庫斯部落的祈福儀式sbalay,透過「和解」尋找真實,外來者放下過往的誤解歧見、入境問俗,實際融入Smangus的土地及泰雅族人的文化與生活。
書中詳述了泰雅族從Pinsbkan起源與遷徙的故事,由此我們知道司馬庫斯部落是泰雅族Mrqwang馬里光群從大霸尖山附近往北遷徙的過程,在塔克金溪上游定居的族人。在遷徙過程祖先曾經居住的舊部落,都留有族人與環境長期互動的遺蹟與故事。
巨木的發現,是來自頭目的夢兆傳遞訊息,引領族人積極的找尋。而後隨著道路開通,部落與資本社會正式接軌,也帶來利益糾葛。幸而部落族人經過長期協調溝通與自覺,討論出意涵深遠的部落自治組織「Tnunan Smangus」。以合作共生、土地共有為新的倫理規範與社會秩序,重新編織部落的新生命。對於部落的產業經營、文化傳承、傳統領域的自然資源管理,都逐漸落實。
閱讀著這本書,也深為許多部落族人的命名所打動。深林間的紅檜巨木Yaya-qparung,意思是「媽媽之樹」;巨大的櫸木是Yaba na Tgbil,意思是「櫸木爸爸」;森林中的一草木、一蟲獸、一水一石,都不只是一個陌生的生物學分類名詞,而與生活有著很深的關聯;或者是過往祖先曾經利用開墾之地、之物,或者是心懷感恩,相待如親人、細數如家珍。
在泰雅族口傳的動植物名稱與故事之中,隱含著自然觀、民族植物學、及豐富有趣的野外知識。因為食衣住、工具、編織、童玩都會用到,而稱為「泰雅之竹」的桂竹;用於腹瀉腹痛時的湯藥–九芎;啄木鳥是「樹木的巫醫」;可以取精油為治療皮膚病藥方的扁柏Pot;而紅檜是「溫柔的、另人心生感謝的檜木」…。許多植物的名稱,甚至能顯示食物鏈的關係;例如頂芽狗脊蕨是「山豬蕨」,並且因為有可行無性生殖的不定芽,所以耆老說它是「會走路的蕨」;錐果櫟是黑熊喜愛吃的櫟,因而命名為「黑熊之櫟」。
本書呈現著一個依存土地的族群橫跨漫長時空,既深且廣的智慧與知識整體。撰寫內容層次豐富,正如泰雅族的敘事語法,含蓄的用詞中,隱含著多層意義,以及對於自然萬物的敬意與謙卑。
書中對於部落的風景,諸如教會、部落教室、生命之樹、夫妻樹、鴛鴦湖…,所承載的Smangus歷史傳說與文化意涵;以及Smangus的健行步道,如巨木群、koraw生態公園、司立富瀑布、神秘谷…,族人與環境交織的生命故事,都有詳實的闡述。書後並有豐富的生態旅遊資訊可供參考。
讀完這本書,彷彿為我們打開了另一雙能夠看見更多生命訊息、充滿期待和喜悅的眼睛。司馬庫斯不只是一個尋常的旅遊景點或森林遊樂區,而蘊藏著許多部落族人與土地共生、自然與生活緊密結合的獨特經驗。其間隱隱滲透著傳統領域的真實意義,以及動人的文化內涵。
相信每一位讀者會更深刻地喜愛司馬庫斯,並且期待用自己的腳步和旅程,與司馬庫斯相遇;以一趟深度旅遊,印證這個自然與人文皆美、充滿了故事的部落。
註:本文同步刊載於研考會《Open ePaper電子報》10月號1 18期 以及 《Open政府出版資訊網》
哪裡可以找到這本書?
(書籍封面照片來源:雪霸國家公園網站)
1999年11月 司馬庫斯-鴛鴦湖古道所見的深邃溪谷
從古道上遠望大霸
晨霧氤氳的鴛鴦湖
鴛鴦湖波光瀲艷
後記:標題用〈文明的荒野〉是讀完書之後,對於部落累積的豐富知識與生活經驗,非常非常地讚歎,心中充滿了敬意。或許應該用〈文明的.荒野〉更為適切。本來還有點擔心不是學民族學的自己,會寫不出專業的推薦文。後來想想,若以推薦給一般社會大眾讀者﹙像我這樣﹚的角度,推薦文應該要寫得平易近人、容易解讀,所以最後完稿就是這個樣子。
我還把書中的每個小故事都講給小朋友聽,兄妹倆愛得不得了,從睡前的床邊故事講到隔天的晚餐餐桌。如果有機會告訴作者這件事情,他應該也會感到很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