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礦難奇跡背後的高科技
智利聖何塞銅礦 8月5日 發生塌方事故,33名礦工被困在近 700米 深的井下,截至 10月8日 仍未脫險。
但巧妙的科技應用極大地改善了這些礦工在地下的生活狀況。
憑藉一系列臨時挖掘設備,微電子儀器和智利工程師、科學家和海軍艦艇人員設計製造的全新設備,
營救人員竭盡全力地滿足著被困礦工的生活需要。
上圖是 8月29日 公佈的一張視頻截圖,上面是一位被困礦工。
礦工們在井下每天都期盼著重見天日。智利政府已為營救礦工精心製造了一套救生設備,
並命名為菲尼克斯(注:意思為鳳凰)。
圖為週日,菲尼克斯救生艙在科皮亞波向礦工家屬和媒體展示。
智利礦業部長戈爾本(Laurence Golborne)親自鑽進救生艙體驗。這套設備由智利海軍設計和製造,
高約 10英尺 (約 三米 ),重900多磅(約400多公斤),帶有供氧和通訊設備。
9月13日 ,在科皮亞波聖何塞銅礦塌方現場外的一個避難所內,被困礦工扎莫拉(Victor Zamora)
的母親布格諾(Nelly Bugueno,圖左)與他的妻子科爾特斯(Yesica Cortes)正在閱讀扎莫拉的來信。
桌上塑料裹著的管狀物是紮莫拉送回的髒衣物。
營救人員發明的救援器材中最具創意的也許要屬一套名為“Paloma”(意為白蘭鴿)的設備。
它是一根 五英尺 長的空心圓柱,工作原理類似於氣動導管,能穿梭於地上和地下,為礦工運送物資。
上圖是軍官正在展示即運送給礦工的藥品。
營救人員向Paloma裡裝填補給品,然後用升降設備通過一條直徑 四英寸 的通風管送達礦工避難處。
上圖為運送給礦工的食品。
Paloma每天大概要往返40次,為礦工們送去食物和其他必需品,並帶回他們的信件和髒衣物。
上圖是救援人員將一支電子溫度計放在要送給礦工們的食物上。
為礦工們提供的用滅菌銅纖維製作的特殊短襪。
一名智利科技新聞記者送了一台iTour-70便攜音箱給被困礦工。它由Divoom Technology公司出品,僅 8英寸 (約 20厘米 )長。
工作人員正在向Paloma內裝物品。受智利政府邀請訪問礦井的美國宇航局工程與安全中心首席
工程師克拉格(Clinton H. Cragg)說,儘管這套設備是事故發生後臨時造出來的,
但其功能之棒就像經受過多年考驗一樣。
Paloma大得足以裝下那些運送給礦工的微型電子設備,包括三台微型投影儀。
礦工們可以通過它們看電影或是愛人們的視頻。
上圖為工作人員們正在往輸送管內裝東西。
工人們正將管子送入通風管道。
這張9月18號的視頻截圖上,一名被困礦工舉著一袋食物。救援人員說,光纖通訊設備是支撐這些礦工士氣的最大功臣。
圖為 9月17日 一群被困礦工對著攝像機鏡頭微笑。
向礦工被困處掘進的鑽機中有一台進度特別快,礦工們有望提前於10月獲救,原計劃是在11月。
--- 本郵件來自HiNet Web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