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第一才子--許獬
金門第一才子 墓道映照古官道-金門許獬墓道碑
古往今來,金門出了不少文人雅士,因為文章致仕的也不在少數,但是論到「金門第一才子」,大家一致公認,除明朝的「許會元」-「許獬」之外,不做第二人想。
金門流傳一句話:「文章許鍾斗、品德黃逸叟」。(金門日報的報導有誤.....)「鍾斗」是「許獬」的號,可見金門人對「許獬」文章的推崇。
究竟「許獬」是何許人也,文章能得到金門人如此的認同。
「許獬」字子遜,原名行周,號鍾斗,後湖人氏,生於明穆宗隆慶四年(西元1570年),為書香世家,素有「金門第一才子」的美譽,萬曆二十九辛丑科會試得第一(會元),時年31,所以又稱「許會元」,殿試二甲第一(傳臚),授官編修。
關於「許獬」有許多傳說,以下引用「朕維」所寫《金門第一才子》系列文章的一篇「神童許獬 」與大家分享,原文網址為:(http://www.kmdn.gov.tw/show_pub.asp?pub_id=2006-6-16-20-11-0)
故事內容如下:
許獬從小聰穎過人,一日,家中客人與其父許振之談論左傳,提起春秋時之夾谷之會,許獬在旁,笑答該故事淵源,又明確述來,表現出的博學強記,令人讚嘆不已。
及長,許獬讀書時,私塾先生要試其才智,出遊時,至一打鐵舖前,先生即景出上聯:「鐵錘本屬鐵,鐵砧也屬鐵,打鐵鐵敲鐵。」,許獬眼睛一轉,見一攤賣鱟肉店,即答對:「鱟肉原是鱟,鱟靴亦是鱟,煮鱟鱟舀鱟。」該聯以煮鱟對打鐵,獲得先生的好評;再走到一棵枯樹前,先生再出對:「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成柴。」以拆「岩」「枯」「柴」三字出對;許獬環顧四週,見少女泉邊洗衣,靈機一動,答對:「白水泉邊女子好,少女為妙」,以「泉」「好」「妙」三字妙回;先生又走到一棵梧桐樹下,見童子拍打梧桐子,先生以諧音再出對:「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樂」;許獬亦以諧音回對:「許獬過苦海,苦海盡,許獬進」一言表示志向,得先生讚譽。
後來許獬聽說晉江有位李光縉,徒步求學,並在13歲時名震文壇,14歲中鄉試頭名,17歲赴京考中二甲第一名,官居翰林院編修。
以上這個故事,當然有部份是傳說,許獬中舉人是27歲,而不是傳說中的14歲,不過這個傳說可以看出,許獬從小便聰慧過人。
因為「許獬」曾經得過萬曆二十九辛丑科會試得第一(會元),又因為殿試二甲第一(傳臚),授官編修,所以他的墓道碑上寫著:「皇明 萬曆辛丑科會元授翰林院 編脩文林郎鍾斗許公墓道」。文林郎則是明朝文官正七品的升授階。
「許獬墓道碑」為一長265公分寬88公分的花崗岩,位於現在的金城鎮賢庵村庵前,就在賢庵國小斜後方,從前是金門古官道南線道(賣菜路)必經之地,設立於明萬曆三十四年(西年1606年)。金門縣文化局為保存石碑之特殊文化資產景觀,且為了讓民眾能進一步了解名勝古蹟或歷史文物,其所記載之歷史由來或是經過,及了解文化資產保存的遺跡,所以清除「許獬墓道碑」上的青苔,並將碑文用紅漆描繪,再加上抗風化的處理之後,在周圍做了一道几字形的護欄讓古碑重現,希望透過石碑重現,讓民眾親身走入文化之美。
「許獬墓道碑」的重修誌碑文很特別,不是一般的記述文,而是縣長的一段韻文:
許獬同安 世所知名 館藝既出 莫與爭鳴
情崖孤拔 雄興文併 自栩名勢 不若人品
鴻漸傾圮 浯山藏靈 筆花未死 散為列星
今朝重修 汗簡復馨 魯殿之光 風霆起鵬
標題是:碑石藏靈 重光起鵬
在金門的重修誌中顯得獨樹一格,別出心裁。
相關報導:
保存文化資產 許獬墓道碑重現
記者蔡家蓁/金城報導 古蹟重現!文化局為保存石碑之特殊文化資產景觀,且為了讓民眾能進一步了解名勝古蹟或歷史文物,其所記載之歷史由來或是經過,及了解文化資產保存的遺跡,特在金城鎮賢庵村庵前著手進行許獬墓道碑的清理、描繪及抗風化的處理,石碑經過整理後再度重現,文化局希望能藉此讓民眾親身走入文化之美。 文化局表示,許獬墓道碑設立於明萬曆三十四年(西年1606年),長為265公分寬為88公分之花崗岩,許獬墓道碑係舊金門南線古官道(賣菜路)之必經之地,沿途可見已列入文化景觀之燕南書院遺址,並經古坵村而過,再進官裡村邊,橫馬路對面的「路亭」,再穿越賢庵國小斜後方的許獬墓道碑,經校園後運動場邊的「文章垂世、孝友傳家坊」而行,沿途尚可看看金門的恩主公陳淵牧馬侯祠及最古老的明代氏古墓等。 文化局長李錫隆表示,石碑不僅是歷史上珍貴的文化資產,更是美學上最豐富的寶藏;文化的傳承是一項永續的志業,在以往的環境中,它雖然曾經被漠視,但是,它卻不曾放棄文化這片土地;文化局強調,這一次的傳承首要是讓石碑原貌及碑文驕傲地站出來,站出來認同先人留下的資產,也共同面對當前金門風格獨特的文化。 根據文化局資料指出,許獬字子遜,原名行周,號鍾斗,後湖人氏,生於穆宗隆慶四年(西元1570年),為書香世家,素有「金門第一才子」的美譽,萬曆二十九辛丑科會試得第一(會元),時年31,所以又稱「許會元」,殿試二甲第一(傳臚),授官編修,故墓道碑文:「皇明 萬曆辛丑科會元授翰林院 編脩文林郎鍾斗許公墓道。」 許獬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老一輩耆老多多少少能說上一兩段許鍾斗的迭事,至今仍流傳俗諺云:「文章許鍾斗、品德董逸叟」,就是推崇才子許獬的文章成就,而「文章垂世、孝友傳家」坊更是表彰許獬在文章與孝友兩方面的優越表現,更是金門學子景仰、學習的對象。 如《金門民間故事集》乙書內有記載:許獬回鄉後欲蓋祠堂,徵調民兵村夫,其中有一民姓陳,因路過後浦許氏宗祠,遭喚入做工,其子年幼膽大,隻身前往後浦找尋父親,見父正夯土築牆,稟父後接手工作,即著棉鞋踩土,許獬一見,出聲斥責,料得該小兒竟回答:「我是怕這爛土有刺」,獬聞語暗思,知其語中有意,即遣該父子二人回家。日後這說出諷語的小孩,名昌文,字清時,號伯武,明天啟二年進士,選南北京吏科給事中,為官清慎勤,浯人稱為「陳刑科」,而這句爛土有刺,也成了警世之語。許獬名言:「取天下第一等名位,不若幹天下第一等事業,更不若做天下第一等人品」,其文章、品德為世所景仰,亦是金門風教中處世做人之指針;如果對許獬的傳奇一生有興趣,可以走一趟后湖村,走訪民國70年落成之「會元紀念館」,讀一讀許獬一生之傳說奇談,繁華層層將匯聚。 〈金門日報 96年8月20日〉
引用連結:http://www.kmdn.gov.tw/article/article/news-2007-8-20-22-57-47.htm
許獬石坊墓道碑重現光彩 記者莊煥寧/金城報導 位於賢庵國小後方的許獬「文章垂世孝友傳家」牌坊與許獬墓道碑經文化局細心考據、購料補件重修後已重新矗立成舊觀,讓古蹟重現光彩,提供文化資產環境,供民眾能進一步了解關於「金門第一才子」許獬之珍貴史料。 文化局為保存石碑之特殊文化資產景觀,且為了讓民眾能進一步了解名勝古蹟或歷史文物,其所記載之歷史由來或是經過,及了解文化資產保存的遺跡,特著手重現許獬墓道碑進行石碑清理、描繪、抗風化之處理,希望透過石碑重現,讓民眾親身走入文化之美。 文化局指出,許獬墓道碑原設立於明萬曆三十四年(西年1606年)金城鎮賢庵村庵前,長為265公分寬為88公分之花崗岩,係舊金門南線古官道(賣菜路)之必經之地,沿途可見已列入文化景觀之燕南書院遺址、並經古坵村而過,再進官裡村邊,橫馬路對面的「路亭」,再穿越賢庵國小斜後方的許獬墓道碑,經校園後運動場邊的「文章垂世、孝友傳家坊」而行,沿途尚可看看金門的恩主公陳淵牧馬侯祠及最古老的明代氏古墓等。 文化局表示,許獬「文章垂世孝友傳家坊」座落在金城鎮賢庵國小的阡陌旁,建造迄今已有400多年,由於代遠年煙,多年前石坊已散落不存,石坊構件亦不知身處何地。文化局經由地方文史工作者的荐報,實地查訪及挖掘,終於尋覓到深埋於荒野草叢的三根石坊,再訪求文史工作者的考據及建議,並購料補件,終於將這座石坊,重新矗立起來。讓原本散落於荒煙漫草間的許獬石坊這一方歷史陳蹟重現天日,也為金門的歷史古蹟再添一勝景。 文化局說,石坊係為賜封編修許獬所立,設立於明朝明萬曆三十一年至三十四(西年1606年),石坊是一座四柱三間式的,其間二柱是獅柱,二邊柱是文筆柱,柱面造型簡約。石坊計有4支長約為380公分、總寬為600公分之花崗岩石坊,經文化局請人進行石體清理、描繪、缺件補作之施工後,透過石坊重現讓民眾親身走入文化古蹟之美。 文化局說,「文章垂世、孝友傳家」意旨應是勉勵莘莘學子努力的楷模,石坊又正緊鄰賢庵國小,經文化局善加保存、維護,重新矗立成舊觀,不失為一大教學資源,除了教育莘莘學子外,還能提供較佳之文化資產環境,且可讓民眾能進一步了解許獬之許多珍貴之史料及經過。 石碑與石坊不僅是歷史上珍貴的文化資產,更是美學上最豐富的寶藏,文化的傳承是一項永續的志業,在以往的環境中,她雖然曾經被漠視,但是,她卻不曾放棄金門這片土地;文化局表示,這一次的傳承首要是讓石坊、石碑原貌及碑文驕傲地站出來,共同面對先人留下的資產,也共同面對當前金門風格獨特的文化。用心保護文化資產這一直都是該局的堅持,不論是透過當地文史工作者及各種不同的管道或是各種不同的聲音,都能讓文化資產在金門文化建設上的運作得到了重視,得到民眾普遍的支持。 文化局表示,許獬字子遜,原名行周,號鍾斗,後湖人氏,生於穆宗隆慶四年(西元1570年),為書香世家,素有「金門第一才子」的美譽,萬曆二十九辛丑科會試得第一(會元),時年三十歲,所以又稱「許會元」,殿試二甲第一(傳臚),授官編修,故墓道碑文:「皇明 萬曆辛丑科會元授翰林院 編脩文林郎鍾斗許公墓道。」。 許獬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文章許鍾斗、品德董逸叟」,就是推崇才子許獬的文章成就,而「文章垂世、孝友傳家」坊更是表彰許獬在文章與孝友兩方面的優越表現,更是金門學子景仰、學習的對象。
「取天下第一等名位,不若幹天下第一等事業,更不若做天下第一等人品」,許獬的文章、品德為世所景仰,亦是金門風教中處世做人之指針;如果對他的傳奇一生有興趣,可以走一趟后湖村,走訪「會元紀念館」,會讓你更瞭解許獬一生之傳說奇談。
〈金門日報 97年5月27日〉引用連結:http://www.kmdn.gov.tw/article/news-2008-5-27-23-59-9.htm
上一篇:心念,決定命運
深度報導, 很好. 讓人對金門又多了一點認識.
謝謝分享.
「文章許鍾斗、品德黃逸叟」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