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07 17:19:17Yu-Sen
遠來水果的台灣滋味
寶島與鮮果-遠來水果的台灣滋味
沒有任何遠渡而來的水果,可以像在地的、在叢紅的時令鮮果那般地香甜圓熟,那般毫無顧忌地美味多汁。
也沒有其他地方,像台灣這般,在一個狹迫的島嶼上,盛產著如此繁多,跨越緯度、季節與洲際的水果種類。
特別是島上超乎想像的多變氣候與果農們奇技般的產季調節,讓島上的住民們有著別處難得的幸福,在一年四季中的每一天,本島特產,正當季的在地美味鮮果都是那般地唾手可得。
南北交界的地理位置、起伏多變的地型、東西交錯的歷史發展,恰好碰上了台灣果農汲汲營營,靈活帶拼勁的台商精神,匯聚而成今日台灣這個水果的在世樂土。水果的種類不僅多,而且其中還有許多是別處無法模仿的世界級精彩水果。
像是那軟滑綿Q,甜蜜香濃的太麻里釋迦;豔黑細脆,卻清甜多汁的黑珍珠蓮霧;又比如精巧軟細,滋味甘美的老叢麻豆文旦;甜美脆爽,香氣淡雅的燕巢珍珠芭樂;如絲般滑細,滿溢著酸甜汁液的白布帆軟枝楊桃;肉厚多汁,散著濃香,脂腴無纖的南化愛文芒果以及特產於台灣中部,肉顫Q爽,清甜微酸的糯米滋荔枝,這些全都是各類水果中的極致珍品。
然而在臺灣,卻是隨處可以買到的日常鮮果。
雖然台灣曾經以盛產香蕉聞名,但在眾多水果版的台灣奇蹟中,產自屏南海岸的黑珍珠蓮霧卻是最經典的台灣水果代表。十七世紀時,荷蘭人從印尼把原產自馬來西亞的粉紅種蓮霧帶到台灣,三百年之後,台灣果農們各顯神通的種植奇術,讓同樣的蓮霧品種,長出了蓮霧原鄉沒有的傳奇風味。原本的夏果變成了冬天結果,淡淡的粉紅果皮轉成深深的黝黑顏色,甜美取代酸澀,粗鬆如海綿的質地化成細脆多汁的爽口質感,就連果實裡該有的蓮霧子核也全消失無蹤,甚至,原本蓮霧特有,帶著幾分青澀的青草味,都轉化成為細緻淡雅的果香,一種混合著蘋果、甘蔗與花蜜的淡淡香氣。在善於操縱果樹的台灣果農手裡,蓮霧在屏東沿海的黏土地上,結成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奇珍美味。
屏東南邊夏季經常有颱風過境,吹斷的蓮霧樹枝意外地在冬天結果,因為溫度低,花青素容易累積,讓蓮霧的顏色從粉紅變成豔麗的深紅色。海岸邊的低地常因為地層下陷而海水倒灌,意外泡在鹽水裡的蓮霧卻變得更加甜美,這些有如自然天成的環境造就了黑珍珠的誕生,但是這份美味,有更大部份來自果農不擇手段的拼命精神,他們用斷根、樹幹環刻剝皮、罩黑網、果園浸水、剃光頭般的強剪枝、灌鹽水等許多奇異的種植技藝,讓蓮霧遭遇環境的威脅,不顧一切地結成最甜美的果實,但是,稍有不慎,果樹就會枯竭死掉。每一顆頂級的黑珍珠背後其實都含藏著蓮霧樹和果農的斑斑血淚。
台灣位居亞熱帶,是許多熱帶水果種植的極北界線,但是台灣又有海拔將近四千公尺的高山,寒涼的山地氣候,也讓台灣成為許多溫帶水果的極南產區,如此獨特的自然條件,不僅讓台灣水果的風味與別處不同,更讓來自北方的水梨、蘋果、蜜李、甜柿和水蜜桃得以在一個南北僅有四百公里的島上和鳳梨、香蕉、芒果、荔枝這些南島水果共同成為台灣的美味特產。但是,除了醃漬後才能食用的「鳥梨」,幾乎現在台灣最盛行的水果,全都是自島外引進的品種,不同時期來到台灣的移民,將原產於全球各地的水果品種帶到島上種植。位據重要航海路線上的台灣,註定了複雜的歷史發展,也讓遠方的果實有機會來到島上落地生根,甚至,結成比原鄉更甜美的果實。
明天啟四年(1624年)在安平登陸台灣的荷蘭人除了攜來蓮霧,也為台灣島帶來了南洋的芒果和原產南美的釋迦以及中美洲的紅龍果等熱帶水果,是台灣引進果樹的開端。明鄭時期,開始有中國移民來台灣開墾,帶來原產中國的桃樹,來自中美洲的番石榴以及原產中亞的葡萄。清潮時,中國移民更接續引進了鳳梨、文旦、荔枝、木瓜、香蕉、西瓜、橘子、枇杷、梅子、柳丁、龍眼和楊桃等等。蘋果、水梨、水蜜桃等溫帶水果則是日本殖民時期引入試種,另外蕃茄和百香果等也都由日人引進。二次戰後,台灣的農政單位更是大規模地自世界各地引進新種,並且研究培育新品種,形成台灣今日熱鬧繽紛豐富多彩的水果種類。
台灣人對於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全然地表現在對水果的喜好上,不斷推陳出新的新式品種常在很短的時間就會受到青睞和擁抱,但也常常如泡沫般一下子就消失無蹤,真能夠留下來的,都是最精彩經典的水果了。除了台灣特有,清朝乾隆53年就已經出現,至今仍名震全台的麻豆文旦之外,明治42年日本人引進的開英種鳳梨在歷經近百年來台灣鳳梨品種如流水席般的轉換之後,在夏季成熟時還一直是島上最酸甜可口的絕佳品種。台灣的芒果也一樣不時有新品種上市,但現在最受喜愛的還是只有荷蘭人從爪哇引進的「土檨仔」和民國43年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愛文芒果。
這些遠來的水果,在臺灣的土地上不僅老早就長出了台灣的滋味,而且還成為島上人們深刻在心裡,屬於味覺母語裡的共同記憶。
原刊載於Chlitina Fresh-06
沒有任何遠渡而來的水果,可以像在地的、在叢紅的時令鮮果那般地香甜圓熟,那般毫無顧忌地美味多汁。
也沒有其他地方,像台灣這般,在一個狹迫的島嶼上,盛產著如此繁多,跨越緯度、季節與洲際的水果種類。
特別是島上超乎想像的多變氣候與果農們奇技般的產季調節,讓島上的住民們有著別處難得的幸福,在一年四季中的每一天,本島特產,正當季的在地美味鮮果都是那般地唾手可得。
南北交界的地理位置、起伏多變的地型、東西交錯的歷史發展,恰好碰上了台灣果農汲汲營營,靈活帶拼勁的台商精神,匯聚而成今日台灣這個水果的在世樂土。水果的種類不僅多,而且其中還有許多是別處無法模仿的世界級精彩水果。
像是那軟滑綿Q,甜蜜香濃的太麻里釋迦;豔黑細脆,卻清甜多汁的黑珍珠蓮霧;又比如精巧軟細,滋味甘美的老叢麻豆文旦;甜美脆爽,香氣淡雅的燕巢珍珠芭樂;如絲般滑細,滿溢著酸甜汁液的白布帆軟枝楊桃;肉厚多汁,散著濃香,脂腴無纖的南化愛文芒果以及特產於台灣中部,肉顫Q爽,清甜微酸的糯米滋荔枝,這些全都是各類水果中的極致珍品。
然而在臺灣,卻是隨處可以買到的日常鮮果。
雖然台灣曾經以盛產香蕉聞名,但在眾多水果版的台灣奇蹟中,產自屏南海岸的黑珍珠蓮霧卻是最經典的台灣水果代表。十七世紀時,荷蘭人從印尼把原產自馬來西亞的粉紅種蓮霧帶到台灣,三百年之後,台灣果農們各顯神通的種植奇術,讓同樣的蓮霧品種,長出了蓮霧原鄉沒有的傳奇風味。原本的夏果變成了冬天結果,淡淡的粉紅果皮轉成深深的黝黑顏色,甜美取代酸澀,粗鬆如海綿的質地化成細脆多汁的爽口質感,就連果實裡該有的蓮霧子核也全消失無蹤,甚至,原本蓮霧特有,帶著幾分青澀的青草味,都轉化成為細緻淡雅的果香,一種混合著蘋果、甘蔗與花蜜的淡淡香氣。在善於操縱果樹的台灣果農手裡,蓮霧在屏東沿海的黏土地上,結成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奇珍美味。
屏東南邊夏季經常有颱風過境,吹斷的蓮霧樹枝意外地在冬天結果,因為溫度低,花青素容易累積,讓蓮霧的顏色從粉紅變成豔麗的深紅色。海岸邊的低地常因為地層下陷而海水倒灌,意外泡在鹽水裡的蓮霧卻變得更加甜美,這些有如自然天成的環境造就了黑珍珠的誕生,但是這份美味,有更大部份來自果農不擇手段的拼命精神,他們用斷根、樹幹環刻剝皮、罩黑網、果園浸水、剃光頭般的強剪枝、灌鹽水等許多奇異的種植技藝,讓蓮霧遭遇環境的威脅,不顧一切地結成最甜美的果實,但是,稍有不慎,果樹就會枯竭死掉。每一顆頂級的黑珍珠背後其實都含藏著蓮霧樹和果農的斑斑血淚。
台灣位居亞熱帶,是許多熱帶水果種植的極北界線,但是台灣又有海拔將近四千公尺的高山,寒涼的山地氣候,也讓台灣成為許多溫帶水果的極南產區,如此獨特的自然條件,不僅讓台灣水果的風味與別處不同,更讓來自北方的水梨、蘋果、蜜李、甜柿和水蜜桃得以在一個南北僅有四百公里的島上和鳳梨、香蕉、芒果、荔枝這些南島水果共同成為台灣的美味特產。但是,除了醃漬後才能食用的「鳥梨」,幾乎現在台灣最盛行的水果,全都是自島外引進的品種,不同時期來到台灣的移民,將原產於全球各地的水果品種帶到島上種植。位據重要航海路線上的台灣,註定了複雜的歷史發展,也讓遠方的果實有機會來到島上落地生根,甚至,結成比原鄉更甜美的果實。
明天啟四年(1624年)在安平登陸台灣的荷蘭人除了攜來蓮霧,也為台灣島帶來了南洋的芒果和原產南美的釋迦以及中美洲的紅龍果等熱帶水果,是台灣引進果樹的開端。明鄭時期,開始有中國移民來台灣開墾,帶來原產中國的桃樹,來自中美洲的番石榴以及原產中亞的葡萄。清潮時,中國移民更接續引進了鳳梨、文旦、荔枝、木瓜、香蕉、西瓜、橘子、枇杷、梅子、柳丁、龍眼和楊桃等等。蘋果、水梨、水蜜桃等溫帶水果則是日本殖民時期引入試種,另外蕃茄和百香果等也都由日人引進。二次戰後,台灣的農政單位更是大規模地自世界各地引進新種,並且研究培育新品種,形成台灣今日熱鬧繽紛豐富多彩的水果種類。
台灣人對於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全然地表現在對水果的喜好上,不斷推陳出新的新式品種常在很短的時間就會受到青睞和擁抱,但也常常如泡沫般一下子就消失無蹤,真能夠留下來的,都是最精彩經典的水果了。除了台灣特有,清朝乾隆53年就已經出現,至今仍名震全台的麻豆文旦之外,明治42年日本人引進的開英種鳳梨在歷經近百年來台灣鳳梨品種如流水席般的轉換之後,在夏季成熟時還一直是島上最酸甜可口的絕佳品種。台灣的芒果也一樣不時有新品種上市,但現在最受喜愛的還是只有荷蘭人從爪哇引進的「土檨仔」和民國43年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愛文芒果。
這些遠來的水果,在臺灣的土地上不僅老早就長出了台灣的滋味,而且還成為島上人們深刻在心裡,屬於味覺母語裡的共同記憶。
原刊載於Chlitina Fresh-06
上一篇:【台灣荔枝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