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07 02:48:24思慕微微
轉載-地緣戰略與民族大義
地緣戰略與民族大義
多數人以為,北京之所以要台灣,是要恢復盛清時代的民族光榮與版圖,是狂熱民族主義 (或愛國主義) 的行為。對一般民眾而言,或許被教育成這樣的認知,但對精於計算利害得失的國家掌權人,即使目標相同,理由卻另有不同。
中國在日漸強盛,要成為區域或全球性強權的過程中,不能只依賴經濟實力,而必須仰仗戰略佈局。世界上從沒一個只求經濟發展,不同時搶佔戰略要衝的國家可以稱為強權。英國佔領直布羅陀、印度,美國佔領巴拿馬、菲律賓、夏威夷、阿拉斯加,蘇聯領有西伯利亞、金蘭灣、海參崴、阿富汗,日本佔領台灣、東北等等,都如出一轍。職是之故,中國要成為強權,必須東出太平洋,才能和美國等以海權為主的西方世界一爭長短。北京覬覦台灣,不過是其躍上世界舞台爭霸的標準戲碼,哪裡是虛幻的民族主義所能解釋。
若將世界地圖倒著看,以北京為中心,就可以很明瞭的知道,中國的爭霸的企圖,被以美國為首的冷戰圍堵安排所圈住。北從阿留申群島、日本、韓國、琉球、台灣、菲律賓、紐澳等國,與美國有條約或國內法的緊密關係,在在都是封鎖中國這個大陸強權的銅牆鐵壁。中國一日無法掙脫這銅牆鐵壁,就永遠無法晉身世界強權,甚至連區域強權也辦不到。
環視前述「花彩列島」 (第一島鏈) 的封鎖線,對中國而言,日本則太強、菲律賓則是另一種民族、國家與文化,師出無名,最有可能的突破點就是台灣,其次是琉球。這兩的地方都曾經是中國的領域或進貢國,尤其台灣過去更也聲稱代表中國,算起來是國內的叛亂政權,染指台灣屬於國內事務,更具有排斥國際干預的侵略「正當性」。此時,日本早已藉著舉行八大工業國家會議的機會,發行以琉球「守禮門」為圖案的兩千圓鈔券,加上近年來 NHK 不斷以連續劇、特集介紹久已被忽略的琉球,以軟性策略宣示其主權,顯然東西當局已經體會到這項危機。
如果,中國再度領有台灣,則不但封鎖了日本的資源補給線,對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更能發揮「寒蟬效果」,中國就可以將南中國海變成其內海,直下東南亞,因而可成就中國的區域霸權佈局。再以此為基礎,就可以東進太平洋與美國對峙,西抵印度洋控制歐亞咽喉。
由這樣的戰略觀點,才能夠解釋共產中國從未領有台灣一天,但其對台灣企圖心之強烈,又遠遠超乎所有項目之上的原因。
在從更大的戰略佈局來看,一兩百年以來,世界戰略思想上就有陸權與海權的兩大主流。但無論陸權思想也好,海權戰略也罷,在東亞地區海陸雙方的接壤點就是「花彩列島」 (第一島鏈) 。換言之,誰佔領這個接壤區域,誰就控制了對方陣營。西方世界控制「花彩列島」,就封鎖中國與俄羅斯。相反的,中國與俄羅斯控制「花彩列島」,就能破西方世界的棋局,而與其雙雄並立。這也解釋了二次戰後,美國開放其國內市場給日本、台灣、南韓,以繁榮其經濟並穩固其政權,背後其實還有更深層的政經意義。
戰略專家眼中所見,豈是不著邊際的民族主義口號所能及於萬一的呢 。
以上引自:台灣求生存的深刻經歷
雲程
http://www.rxhj.net/phpBB2/viewtopic.php?t=3768
多數人以為,北京之所以要台灣,是要恢復盛清時代的民族光榮與版圖,是狂熱民族主義 (或愛國主義) 的行為。對一般民眾而言,或許被教育成這樣的認知,但對精於計算利害得失的國家掌權人,即使目標相同,理由卻另有不同。
中國在日漸強盛,要成為區域或全球性強權的過程中,不能只依賴經濟實力,而必須仰仗戰略佈局。世界上從沒一個只求經濟發展,不同時搶佔戰略要衝的國家可以稱為強權。英國佔領直布羅陀、印度,美國佔領巴拿馬、菲律賓、夏威夷、阿拉斯加,蘇聯領有西伯利亞、金蘭灣、海參崴、阿富汗,日本佔領台灣、東北等等,都如出一轍。職是之故,中國要成為強權,必須東出太平洋,才能和美國等以海權為主的西方世界一爭長短。北京覬覦台灣,不過是其躍上世界舞台爭霸的標準戲碼,哪裡是虛幻的民族主義所能解釋。
若將世界地圖倒著看,以北京為中心,就可以很明瞭的知道,中國的爭霸的企圖,被以美國為首的冷戰圍堵安排所圈住。北從阿留申群島、日本、韓國、琉球、台灣、菲律賓、紐澳等國,與美國有條約或國內法的緊密關係,在在都是封鎖中國這個大陸強權的銅牆鐵壁。中國一日無法掙脫這銅牆鐵壁,就永遠無法晉身世界強權,甚至連區域強權也辦不到。
環視前述「花彩列島」 (第一島鏈) 的封鎖線,對中國而言,日本則太強、菲律賓則是另一種民族、國家與文化,師出無名,最有可能的突破點就是台灣,其次是琉球。這兩的地方都曾經是中國的領域或進貢國,尤其台灣過去更也聲稱代表中國,算起來是國內的叛亂政權,染指台灣屬於國內事務,更具有排斥國際干預的侵略「正當性」。此時,日本早已藉著舉行八大工業國家會議的機會,發行以琉球「守禮門」為圖案的兩千圓鈔券,加上近年來 NHK 不斷以連續劇、特集介紹久已被忽略的琉球,以軟性策略宣示其主權,顯然東西當局已經體會到這項危機。
如果,中國再度領有台灣,則不但封鎖了日本的資源補給線,對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更能發揮「寒蟬效果」,中國就可以將南中國海變成其內海,直下東南亞,因而可成就中國的區域霸權佈局。再以此為基礎,就可以東進太平洋與美國對峙,西抵印度洋控制歐亞咽喉。
由這樣的戰略觀點,才能夠解釋共產中國從未領有台灣一天,但其對台灣企圖心之強烈,又遠遠超乎所有項目之上的原因。
在從更大的戰略佈局來看,一兩百年以來,世界戰略思想上就有陸權與海權的兩大主流。但無論陸權思想也好,海權戰略也罷,在東亞地區海陸雙方的接壤點就是「花彩列島」 (第一島鏈) 。換言之,誰佔領這個接壤區域,誰就控制了對方陣營。西方世界控制「花彩列島」,就封鎖中國與俄羅斯。相反的,中國與俄羅斯控制「花彩列島」,就能破西方世界的棋局,而與其雙雄並立。這也解釋了二次戰後,美國開放其國內市場給日本、台灣、南韓,以繁榮其經濟並穩固其政權,背後其實還有更深層的政經意義。
戰略專家眼中所見,豈是不著邊際的民族主義口號所能及於萬一的呢 。
以上引自:台灣求生存的深刻經歷
雲程
http://www.rxhj.net/phpBB2/viewtopic.php?t=3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