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9 22:51:09黃連順會長

沉痛悼念敬愛的張文廣教授





武術宗師張文廣《 中國武術開拓者》
http://www.hudong.com/wiki/%E5%BC%A0%E6%96%87%E5%B9%BF?prd=citiao_right_xiangguancitiao

    中國著名的武術家、教育家,武術九段,北京體育 大學創始人之一,原北京體育學院武術系主任、教授張文廣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0年11月27日15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張文廣教授出生於1915年1月,河南通許縣人。1948年參加革命工作,1952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張文廣教授曾擔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委員、中國青聯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和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顧問、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員專業委員會委員、以及中國體育科學學會訓練委員會委員、中國老年體協委員等社會職務。先後榮獲了體育工作30年榮譽獎、新中國體育開拓獎、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榮譽獎、國際武術貢獻獎等近30余種表彰和獎勵,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退休以後,被評為全國“十大武術名教授”,被譽為中國武術三泰斗之一。

    張文廣教授從事武術教育工作60年,是新中國武術事業的開拓者,在武術運動傳承、武術人才培養、武術學科建設、武術理論發展、武術競賽規則的制定、武術文化傳播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張文廣教授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黨和國家的體育事業。他為人胸懷坦蕩、淡泊名利,他把全部精力獻給了我國的體育教育事業,我們為失去這樣一位好同志而悲痛。我們深切悼念他,就要化悲痛為力量,學習他堅定不移的政治信仰,勇於實踐的科學態度,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無私奉獻的崇高品格!

    張文廣教授的遺體告別儀式於2010年11月29日上午9點在豐台區盧井路1號北京回民公墓舉行。並遵張文廣先生遺願,喪事一切從簡。

特此訃告。(下附張文廣教授生平)
張文廣教授生平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的武術家、教育家,武術九段,北京體育大學創始人之一,我國第一位武術專業研究生導師、教授,原北京體育學院武術系主任張文廣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0年11月27日15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張文廣教授1915年1月15日生於河南省通許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自幼喜愛武術。1929年跟隨近代查拳大師常振芳老師,鑽研查拳體系的各種拳械套路。1933年考入南京中央國書館,系統學習了長拳、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拳術器械,以及摔跤、拳擊、散打、短兵、長兵等多種對抗性項目,精通各家,尤擅查拳,系統地掌握了武術各流派的特點和風格,善於套路演練,又長於對抗搏擊。1934年獲得運動生涯的第一個全國冠軍 全國輕量級中國式摔跤冠軍。

    1935年底,張文廣教授被選為南洋旅行團武術隊隊員,赴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進行武術表演,獲得了當地民眾的普遍贊譽和好評,為把中華武術推向世界先行了一步。

    1936年6月,作為中國體育代表團武術隊隊員遠赴德國柏林,參加第十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柏林、法蘭克福和漢堡等地作武術表演,他表演的查拳、梅花刀、鎖口槍等剛健瀟灑,動迅靜定,風格獨特,特別是和溫敬銘聯袂表演的“空手奪槍”更是贏得滿堂喝彩。張文廣同志第一次成功地將中華武術帶進奧運賽場,將中華武術的精髓展現在世界面前。這也是中國武術首次出現在奧林匹克賽場上。

    同年冬天,經我國著名體育教育家徐英超推薦,張文廣教授應聘到了上海體育專科學校當武術教員,開始了他的武術教學生涯。抗日戰爭開始後,參加了抗敵青年團的武術教學工作。後來,又到國立體育師範專科學校和天津河北師範學院體育系任教。

    1949年10月,受天津市體委推薦參加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第一屆代表大會,被選舉為全國體育總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會上號召全國武術屆和體育界聯合起來,共同努力和研究,更好的繼承和發展中華武術運動。會後受到了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53年秋,參加籌備和組織新中國的第一次全國性體育運動大會 全國少數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和競賽大會,擔任大會的武術競賽總裁判長。大會的成功舉辦,對武術運動的深入開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各地武術組織和群眾活動也得到了迅速、蓬勃的發展。

   1953年夏,受中央體育學院(現北京體育大學)籌備處主任徐英超同志的邀請,張文廣教授來到剛成立的中央體育學院任教。張文廣教授和同仁們一起創辦了新中國第一個武術系, 編寫了第一批體育院校武術教材,培養了第一批武術研究生。

    1958年,張文廣教授參與編制了中國第一部《武術競賽規則》,1959年第一屆全國運動會武術比賽正式採用此新規則。新規則使武術比賽的內容、方法、標準逐步走向科學、規範,為武術走出課堂教學、走進賽場提供了一個統一的規範準則和判罰尺度。
1960年,張文廣教授隨周恩來總理率領的中國友好代表團出訪緬甸,參加了緬甸獨立30週年慶典表演及各地巡迴表演,還同緬甸武術界和華僑武術愛好者進行了多次技術交流,進一步增進了相互之間的友誼,使盛開的“中緬友誼”之花開放的更加鮮豔燦爛、光彩奪目。

    1962年,張文廣教授建立了第一支北京體院武術隊,在提高武術教學水準的同時,也進一步對外宣傳了我國武術運動。武術隊為周恩來、鄧小平、賀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其陪同的外國代表團表演數十次。觀看表演的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和世界名人有西哈努克、金日成、胡志明、崔庸健、澤登巴爾等。1972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訪華時在我校觀看了武術隊的表演之後,對中國的武術贊嘆不已,回國後立即邀請中國武術團訪問美國。

    1969年,張文廣教授隨北京體院教職工下放到山西屯留國家體委“五七幹校”勞動,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在勞動之餘,還不忘演習武術,便用鐵 作為器械,編排了一套武術套路,以此來鍛鍊身體、弘揚武術。1973年,隨體院“武術革命戰鬥隊”來到南口機械車輛廠,探索武術和摔跤的教學改革工作,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為了幫助工人們鍛鍊身體、陶冶情操,張文廣教授又自創了一套以大小鐵錘為器械的“鐵錘套路”,深受工人們的歡迎。後來,這套鐵錘套路還被選作“十一”國慶表演節目在天安門廣場進行表演。

    1978年,張文廣教授參加國家體委武術散手調研組,開展武術散手項目的研究和試驗。武術散手繼承了傳統武術格鬥攻防技術,以其特有的技擊、勇猛、驚險和刺激而引人注目,代表了中國武術技擊發展的方向和水準。張文廣教授從一開始就參與了這一項目的試驗、推廣和相關競賽制度、規則的制定以及武術散手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的培養工作,為武術散手運動的發展和推廣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張文廣教授工作踏實認真,為人師表,甘於奉獻,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武術和體育專業人才,開創性地培養了我國首屆武術研究生、武術留學生,桃李滿天下。張文廣教授在教學工作之餘,還積極開展武術科研,對中華武術進行傳承和整理,推動武術運動邁向科學化、規範化和制度化。多次參與了拳、槍、刀、劍、棍、散打以及眾多套路和體育院校武術教材的編寫,武術競賽規則及裁判員法制定等工作。撰寫出版了10多種武術專著,主要有《中國查拳》、《查拳綜合套路》、《青年拳》、《中國查拳典型器械套路》、《中國式摔跤》、《廣播太極拳》、《女子防身術》、《散手拳法》、《彈腿》等;發表了《中國武術發展方向》、《國外武術教學探討》等多篇論文,為繼承和發展中華武術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張文廣教授還組織和參與了眾多重大的國際、國內武術競賽,是武術、舉重、摔跤等三個項目最早的國家級裁判員。曾負責組織在河南省、浙江省、山東省、遼寧省、雲南省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等地舉行的全國武術比賽或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擔任過多屆國內外重大運動會武術比賽總裁判長、仲裁主任等。

    張文廣教授一直廣泛進行國際武術學術交流和傳播工作,先後以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武術專家和代表團團長等身份出訪。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各異的武術學術交流活動,很好地宣傳推廣了中國武術,使武術運動在亞洲、非洲、北美洲及世界各地蓬勃開展。

    1994年,張文廣教授在退休後還繼續關心我國武術事業的發展,關心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特別是我校武術專業的學科建設和發展。參加了《中國武術百科全書》編委會工作,80歲高齡時還赴日本、台灣表演太極拳。張文廣同志畢其一生的精力投身於武術事業,表現了一名老共產黨員、老體育工作者的崇高風範。

    張文廣教授曾擔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委員、和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顧問、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員專業委員會委員、以及中國體育科學學會訓練委員會委員、中國老年體協委員等社會職務。先後榮獲了體育工作30年榮譽獎、新中國體育開拓獎、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榮譽獎、國際武術貢獻獎等近30余種表彰和獎勵,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退休以後,被評為全國“十大武術名教授”,榮獲我國武術段位製最高段位九段,被譽為中國武術三泰斗之一。

    張文廣教授從事武術教育工作70餘年,是新中國武術事業的開拓者,在武術運動傳承、武術人才培養、武術學科建設、武術理論發展、武術競賽規則的制定、武術文化傳播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張文廣教授1952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中國青聯委員,曾任第六、七屆北京市政協委員、民盟北京體育大學支部主任委員。

    張文廣教授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黨和國家的體育事業。他為人胸懷坦蕩、淡泊名利,為學視野開闊、刻苦勤奮,他把全部精力獻給了我國的體育教育事業,我們為失去這樣一位好同志而悲痛。我們深切悼念他,就要化悲痛為力量,學習他堅定不移的政治信仰,勇於實踐的科學態度,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無私奉獻的崇高品格!

   沉痛悼念敬愛的張文廣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