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22 18:14:41黃連順會長

1990年台灣精武體育會黃連順會長打敗印度來台挑戰博擊家─沙路

圖片一:1990年台灣精武體育會黃連順會長打敗來台挑戰印度博擊家─沙路(身高192厘米)
武術之功效
武術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理論基礎,徒手和器械之攻防動作為主要的鍛練內容,內含:功法運動、套路 運動、格鬥運動三種運動形式。可強健體魄,改善體質,預防感冒及過敏;增強免疫力,改善視力,防身自衛;訓練手腦身心平衡及協調,反應敏捷,注意力集中和穩定,習武間能培養崇尚武德,尊師重道,修身養性;特殊的武德教育可規範品德。
打敗印度博擊家─沙路台灣精武體育會黃連順教練傳授武術套路如下:

拳術:
42式太極拳、競賽推手對練套路(應用與變化)
形意拳;五形、十二形、四連環、八式、十二肱、七星環、雜式捶、安身砲
龍行遊身八卦掌(八卦掌)
小洪拳、初級拳、連步拳、練武掌
孫矉拳三十二手、孫矉拳六十四手、孫矉拳九十六手
功力長拳、小虎燕、太祖長拳、地功拳、散手(少林六手)、埋伏拳、羅漢拳
查拳一路、查拳二路、查拳三路、查拳四路、查拳五路

刀術:
連環刀、大六合刀、 太祖單刀

槍術:
太祖槍、鎖喉槍、六合槍

劍術:
42式太極劍、 龍形劍、純陽劍、連環劍
六合劍、形意劍、三才劍、奇門十三劍、 龍形八卦飛龍劍

棍術:
龍形八卦飛龍棍、連環棍 、六合棍

奇門兵器:
九(七)節鞭、梅花雙劍、 二十四短棍(打狗棒法)、龍形八卦雙劍

拳術兵器對練 :
形意拳對練、初級拳對練、練武掌對練、小五花對練
六合棍對打、六合劍進槍、二十四短棍對練


中國摔角式─高芳先宗師﹝1933年獲第17屆華北運動會拳術及摔跤冠軍,1935年獲第6屆全國運動會中量級摔跤冠軍。先後在青島運動會上兩次獲三項冠軍。﹞體系傳承。

武術之功效

少年武術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理論基礎,徒手和器械之攻防動作為主要的鍛練內容,內含:功法運動、套路 運動、格鬥運動三種運動形式。可強健體魄,改善體質,預防感冒及過敏;增強免疫力,改善視力,防身自衛;訓練手腦身心平衡及協調,反應敏捷,注意力集中和穩定,習武間能培養崇尚武德,尊師重道,修身養性;特殊的武德教育可規範品德。



中國武術的基本特徵


任何一種體育項目的存在和發展,都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特點。從武術的文化內涵和技術風格來看,已從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形式,躋身于世界體育文化之列。其固有的特徵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傳統性
  武術的傳統性,首先表現在中國文化的深刻影響上。中國文化對武術的影響,不僅是武術自然地接受文化環境影響,而且更重要的是歷代武術家自覺地運用中國傳統規範技法,闡述原理,達到了文武合一,交融一體的程度。如內外合一的技法原理,內外兼修的修煉原則,內外互導的訓練原則,映現著鮮明的「天人合一」的文化色彩。中國深厚的文化積澱不僅影響著武術理論,而且決定著武術的運動特徵,成為武術發展的動力。因此,中國武術這一富有傳統特色的體育項目,具有強身健體、防身自衛、培養體能、團結禦敵等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傳統性。另外,在傳統的武術觀念中,武德與武術也是密不可分的,無論是套路之美抑或技擊之功,都沒有離開「武德」這個軸心。武德不僅具備了現代體育道德所需要的共同道德意義,而且有現代體育道德所欠缺的道德品質。因此,要解決當今世界體壇的暴力問題、金錢問題、商業化問題等等,出路或許可以在古老的中國傳統武德文化中找到。

競技性

  武術的技擊方法和內容,有著自身發展的本質特徵及原因。從武術的技擊角度來看,武術是「具則剛柔並濟之道,虛實攻守之學」、「始以至實用」的技擊之術,技法成為武術最突出的特徵。武術的技擊方法,攻防技術的運用,是通過身體的運動來實現的。其特點是,通過動靜變化規律來體現千變萬化的技法。古代中國人的奇正相生、快慢相間、虛實分明的動靜觀成為武術技擊的技術原理,也決定了武術的運動風格,因而武術講求方法巧妙運動,倡導巧力而斥拙力,這與西方的競技體育思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西方競技體育崇尚一種力的強者哲學,主動進攻,快者贏,強者勝,有力打無力是其表現形式,通過一決勝負體現個體力量的外在征服。武術技擊的特徵是「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小力勝大力」,「以弱勝強」,這與西方體育思想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文化性

  武術是中國的國粹,是中華民族身體文化的一個突出表現。作為一種文化活動和文化現象來說,它依賴于中國文化的整體發展。隨著中國社會生活和相應文化本體的歷史演變,武術本身也隨之發生了形態的變化。自近現代傳統武術走上了體育化的道路以來,由於基於競技比賽與養生自娛或防身自衛的不同職能,當代的專業武術與民間武術也有一個明顯的界限。這樣也就產生了中華武術走向世界的兩條不同的路線,即體育競技路線和文化交流路線,這也決定了中華武術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充分體現了它多元化的價值功能。

文章來源(Article From): http://blog.webs-tv.net/huanglienshun/article/4735465黃連順提供更詳細!《台灣精武體育會》網址:http://myhome.ethome.com.tw/cm788159/

上一篇:華山論劍

下一篇:小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