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08 08:44:41態度決定一切~

通信貸款的陷阱!!

 債風暴襲捲台灣之初,法扶曾經舉辦「解救卡債族,創造雙贏契機」卡債族律師團成立記者會,針對卡債個案美珍(化名)的狀況,請來精算師估算其10年來的卡債成長過程,雖然最後因為資料提供不完整而無法詳細估算,但卡債族的債務竟得動用精算師來估算,就可想見卡債成長過程的複雜性。

欠多少,沒概念
卡債族多半不了解自己有多少卡債,有些卡債個案表示自己「對金錢沒什麼概念」、「對數字很不敏感」,針對「欠多少?」這個問題,卡債族的回答都是籠統、大概的數字居多,譬如:「總負債的金額…大概6百多萬」、「我目前的總負債關於銀行債務協商的部分是198萬的卡債,加上自己的房貸是227萬和另外銀行貸款2百多萬,還有個人信貸的部分從220多萬裡面貸了20多萬」、「房貸還欠1百多萬,…卡債大概欠了11家,2百多萬」、「大概7、8家,利滾利結果欠了3百多萬」、「陸陸續續就積欠了9至10家的銀行各10餘萬的卡債,合計2百多萬」、「8、9家(銀行)的樣子,…總共大約14張卡左右,…我想這14張卡加起來,大概有超過250萬以上」。我們可以發現,卡債族對於「欠多少」的回答大都是「6百多萬」、「超過250萬」,連銀行家數、持卡數目,也都用「大概7、8家」、「大約14張卡左右」來表示,回答並不具體,因為卡債族積欠的卡債往往都不是只有一家銀行、一張信用或現金卡那麼地單純,而且除了卡債之外,許多卡債族還有其他債務,如房貸、私人借貸、地下錢莊借貸,這也難怪為什麼卡債族總說不清楚自己的卡債到底有多少!

還多少,弄不清
針對「還多少?還有多少?」這個問題,我們發現,卡債族的還款狀況多半是斷斷續續的,而且因為沒有存款或收入不夠而無法足額還款,譬如:「你(銀行)說一個月要繳3300元,我這個月(只能)先給你1500元」、「我根本也不是不繳,只是繳不足,…我每期都還是繳一點」、「我都繳到不知道去了,我都一個月這家1萬、這家5千、這家多少這樣」、「現在就是有在催債的,我就趕快先應付一下,像銀行我就是3千、2千,我就多少還一下」、「我原則上是都有在繳,只是會遲繳,…我沒有辦法每個月固定繳那些錢,每個月5萬這樣,因為我們現在身上沒有什麼存款」、「後來又放濫啊!沒有辦法…就很多家,每家都要一萬塊我怎麼拿得出,可能三、四家,那家8千,那家1萬塊,加起來超過我薪水啊」。此外,卡債族在還款的過程中,更常常因為以債養債、誤信代辦業者而使債務黑洞加大,譬如:「(協商後,每月還款)將近3萬塊,…沒有辦法繳,我家裡嚴格講起來,只有第1期有辦法繳,第2期,就叫我哥幫我匯1萬多塊進去,我自己再準備1萬多塊,到了第3期我就跟地下錢莊借了」、「使用信用卡的預借現金,是因為積欠的錢還是沒法還清,同時信用卡發卡銀行會主動提供一些方便貸款的方案,陸陸續續就積欠了9至10家的銀行各10餘萬的卡債」、「有時候他(代辦公司)幫我借100萬,…因為他先收12%嘛,12%扣掉剩下88萬,88萬我可能還有一個開辦費3萬塊,手續費什麼的3萬塊,加有的沒有的可能拿到手上的大概只有80萬而已」、「整合債務就越整越多,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整合債務會…整合性債務應該就是把它集中起來,怎麼會是越散開」。因為卡債族幾乎沒有辦法持續且固定地還款,加上還款過程中的結構陷阱,以及對債務增加過程的不了解,導致他/她們都沒有辦法確定債務「還了多少」、「還有多少」!

鉅額卡債,時間複利的積累
在我們訪談的17位卡債個案中,鉅額卡債形成的原因約可歸納為四種:生意失敗(6位)、生活變故(6位)、遭受欺騙(3位)及多重原因(2位)。「生意失敗」這個欠債原因很好理解,添旺(化名)就是因為生意失敗賠了2千萬,為了支付設備費用、為了生活,在民間借款不夠之後,轉而向銀行借款,另一個個案也是因為「生意不好就開始和銀行借錢,其實在和銀行借錢之前都和親戚借過了,親戚借到不能再借,能動用的關係都動用了,才會借到銀行」,而積欠卡債;「生活變故」主要包括「自己或家人的健康出了狀況」、「離婚後失去經濟來源」;「遭受欺騙」則包括「被朋友騙」、「被親戚騙」;最後,宜君(化名)的先生就是因為生意失敗以及被朋友欺騙等雙重原因,而形成高額債務。另外,我們必須誠實地說,有兩位個案承認自己有過度消費的情形,不過,除了過度消費的狀況之外,他/她們也都同樣面臨到「欺騙」及「離婚後失去經濟來源」的生活變故,不是只有「過度消費」那樣地單純。此外,我們也發現,卡債的形成多半經過長期的累積,譬如:「債務是從89年說起…」、「債務已經有4、5年了」、「大概是90年左右吧」、「我從民國87年繳,繳這個循環利息,繳到95年了」。因此,鉅額卡債的形成大都是牽涉到多重的因素,而且是經過長期累積而來的。

債務公式黑盒子,出來多少還多少
然而,鉅額債務到底怎麼滾出來的?如何計算呢?首先,許多卡債族並不了解自己的債務是怎麼累積或計算的,而且對債務的累積速度充滿了無力感,「我怎麼會弄成這樣,我認為這錢不是很多,也是不很多,只是一直覺得還不完,我也沒有回頭去算,我知道銀行常常有錯誤,可是我就是說我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們的錢到底是怎樣沒有的,我們都不知道ㄋㄟ!利息有的沒有的」、「(卡債)跳得很快,原先40萬,沒繳就變70萬,再來就變100多(萬),…兩三年的時間,就變成2倍以上。我明明知道,但卻沒辦法去控制、沒有能力」、「沒有人在算那個東西,總數有提,但是怎麼來的沒有人在算。…(而且)我發現每個銀行的計算公式都不一樣」,其次,卡債族常常抱怨債務協商不盡人情,也不了解毀諾的嚴重性,他/她們表示,「他(銀行)希望我一個月要繳32500元,我都不用吃不用喝」、「我繳到95年底就繳不出來,一個月是24800元(80期零利率),…反正我們加起來(每月要還)3萬多!收入的部分大概7萬5啊!…要付這付那,…加一加一個月要5萬多啊」、「他說毀諾就是把你之前繳的那個借錢的利息再加回來!我是覺得說,我們真是白給他了!給他也是這樣,沒給他也是這樣!都沒有一點那個(下降)呀!現在我也很怕繳」,雖然有些卡債族表示「我知道怎麼算」、「他(銀行)就是照19%多,他很技巧啦!不是用20%,是用18點幾、19點幾嘛,就這樣複利去給你算,…他這算合法的啊,沒超過政府(規定)的上限」,但除了氣憤與無奈之外,他/她們別無他法,只能默默承受。

停止以卡養卡的假相周轉
分享兩個例子,可以讓我們看到,為什麼卡債族會因為「以卡養卡」以及「繳交最低應繳金額」的陷阱,而讓債務愈滾愈大。
假如你欠兩家喔,你會再去申請,就變成4家,4家再申請變8家,這樣很快的…因為借出來的錢不夠,因為我那時候頭腦不好,只想要趕快把錢還人,利率多少他家的事,假如我這2家剛開始欠50萬,你後面那2家只能借30萬,你不可能借30萬就還30萬,你一定會留幾萬塊當生活費,應急的時候用,還了假如差不多20萬好了,你還是欠他10萬啊,啊這邊又有30萬,越來越多,2、3個月你就倒了。

比方說他(銀行)借給你36萬,你分為48期,一期1萬塊,然後要還48萬,可是每個月要還的錢是顯示在信用卡帳單當中,然後假設你信用卡部分要繳35000元,整個帳單會出現應繳金額為45000元(35000+10000),然而信用卡最低應繳金額不會超過1萬,結果只會顯示8500元,…結果有的人就會因為習慣性的繳交最低應繳金額,結果就沒有把該繳的通信貸款繳掉,你仔細想想喔,通信貸款的部分其實已經在切割為48期的時候加上了利息,然後當它被放進去信用卡帳單當中的時候,若你疏忽沒有繳交,結果還會被重複計算一次利息,這不是很可怕、很弔詭嗎?所以這也是我說,你問哪家銀行可以明確告訴你你應該繳多少錢,沒有哪家銀行可以明明白白的算給你,因為過程當中你借了36萬,但最後你幾乎要還上快100萬。…餘額代償分期就…比方說你現在總應繳金額是30萬,他(銀行)會說讓你零利率分期,分30期,可是每期都要手續費,分期金額,可是如果你當期還有新增金額,你就不可能脫離,而且你把手續費算回去,年利率差不多也是15%,結果每期就要繳2萬多塊,然後重點來了,他(銀行)照樣用信用卡最低應繳金額的方式呈現,結果這整個東西,就會整個重來一遍。
您了解了嗎?「以卡養卡」常常是「辦小卡養大卡」,最後變成「小卡變大卡」、原本的大卡則變成「超大卡」,所以請別再質疑為什麼「以卡養卡」會阻止不了債務的增長!請理解卡債族不是只有面對「一種債務」、「一家銀行」、「一張信用卡」那麼單純!另外,也請別再怪卡債族會什麼只能「繳交最低應繳金額」,請幫忙揭露利率重複計算的陷阱,好嗎?

懂得欺負不懂的=知識經濟的弱肉強食?!
最後,我們想提的是,卡債族面對債務時,除了不了解債務怎麼去計算之外,他/她們也對於卡債知識普遍欠缺,宜君(化名)就不只一次地說:「簽名都簽了,我們要怎麼跟銀行講」、「法律、銀行這個方面我不懂」、「我不曉得該求誰幫我的忙,教我方法」;也有卡債個案表示:「銀行每次都是一大堆契約,一般人都是沒有在看的」,顯示辦理信用卡/現金卡權利不對等的現象;許多卡債個案甚至在訪談時就直接問我們:「我的債權被賣出去給資產公司,但是我當初不是和他們借的,我怎麼去和他們談,那我的債還是屬於銀行的嗎?」、「我們現在很苦腦,就是說其實我們現在這個買主已經付了第一次的錢,但是這個錢不是放在我們這邊,…他(銀行)要我們簽一張同意書,…妳覺得這樣有道理嗎?」這些困惑該由誰來解答呢?或許,該是你我站出來的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