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大師李泰祥「美麗的錯誤」音樂劇~吳養春
黃裕翔的「顏色狂想鋼琴音樂會」將於29日晚間7時30分在台中市中山堂登場,以顏色為主軸,從古典、爵士到流行音樂,加上自己的創作曲,還邀請爸爸辦桌樂團主唱馬場克樹及金曲歌王蕭煌奇一起合作演出。
台中人的黃裕翔,出生時即罹患先天性視網膜病變,但他卻擁有過耳不忘的天賦,為國內少數主修鋼琴的盲人樂手,2012年演出電影「逆光飛翔」,摘下2012年金馬獎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以及2013年米蘭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黃裕翔獲頒「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他說電影不只是種視覺藝術,更是種生命態度,得獎後說「不試怎麼知道你一個人可以做到多少」?他自幼全盲,讓他嘗遍人情冷暖,小時被叫「青瞑」、念書時被視為累贅,一路跌撞掙扎。
他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天黑》,獲台北電影獎最佳劇情短片。導演張榮吉更將《天黑》改成長片《逆光飛翔》。
黃裕翔表示,因為音樂有不同類型,就像顏色一樣不同,各自代表各自的特色,因此這次演奏會以顏色為主軸,劃分黃色華麗、藍色狂想、黑色閃耀及紅色熱情等四大段落,演出曲目包含電影「逆光飛翔」、「天黑」組曲及「黃金色的夢」、「櫻花色的夢」自創曲目等。
<<<>>>音樂大師李泰祥「橄欖樹下的黃金歲月由「TAE台灣藝術家合奏團」主辦的「橄欖樹下的黃金歲月」音樂會,由總監呂景民指揮,安排歌手許景淳、林文俊演唱李泰祥的多首經典歌曲:「橄欖樹」、「你是我所有的回憶」等經典作品。
李若菱說,父親在生病的日子裏,雖然身軀被禁錮在病床上,但靈魂卻是自由的;藝術家的旅程,就算到了最後的舞台也不放棄。
李若菱說,父親教導她的態度是不妥協、完美,雖然父親離開是一種遺憾,但留給大家的作品卻是一種完美。
李泰祥去年十月底,送往慈濟醫院急診,後因甲狀腺癌導致病情惡化,住進安寧病房。
李泰祥受過扎實西方古典音樂訓練,總是從自己生長的土地去尋找靈感,更致力將古典音樂通俗化,讓更多平民擁抱與接受學院音樂。他創作的「橄欖樹」、「走在雨中」、「一條日光大道」「告別」,已成全民情歌,「告別」:
「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裡…就這樣沉沉的睡去,淚流到夢裡,醒了不再想起。」
一九四一年生於台東馬蘭部落,李泰祥是阿美族原住民,從小家境貧苦,考入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前身國立藝專的美術印刷科,而後轉入音樂科,主修小提琴。當年由於家境不好,李泰祥住在倉庫,睡在書架上。新象藝術創辦人許博允說,他還記得當時李泰祥父親交給樂界大老許常惠的學費,竟然是一頭牛。
李泰祥的創作,從交響樂團的完整編制、舞劇、歌劇到小型的室內樂都有;有浪漫派、印象派的思維,也有無調性甚至電子音樂的創作;風格上最嚴肅的藝術音樂到最通俗的民歌與流行音樂都可以自由進入,毫無罣礙。
李泰祥罹患了帕金森氏症,但他沒有被擊倒,與病魔對抗了廿多年。他曾形容自己「腦子動得比身子快」。
李泰祥長年抵抗病魔,龐大醫藥費成為沉重負擔,但他不接受捐款,認為不該浪費社會資源,生前更決定將位在花蓮的地捐出來給政府,成立音樂博物館,持續推動音樂藝術及教育。熟悉李泰祥的朋友都表示,這就是李泰祥的作風,不但經常心懷感恩,而且受人點滴,加倍奉還。
李泰祥晚年唯一掛念的,就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在家人兒女的整理下重新出版,讓自己的音樂可以持續被聽見。
<<<>>>「鄉愁」---余光中
小時侯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鄉愁」膾炙人口,海峽兩岸在編寫教科書時,都有版本將「鄉愁」這首詩納入。
「鄉愁」詩作是余光中四十歲所寫,當時他已離開故鄉廿年。
大陸每年龐巨的春運潮,許多人想回家,火車票一票難求,也有人引「鄉愁」的架構,幽默自嘲:「鄉愁是一條長長的人龍,我在這頭,售票口在那頭…」
中山大學著名音樂家校友黃友棣抗戰時期從圖書館借出5本大辭典,期間兩度還書都因戰亂無法如願。黃友棣在輾轉多地後定居台灣,無奈將書歸還高雄市的「中山大學」。直到黃友棣去世,還書的心願也未完成。歷經69年後,這批圖書終於回到中山大學圖書館。
中山大學21日舉辦歸還儀式,這5本辭典由高雄「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轉交給中山大學。辭典雖舊,但仍毫無破損。同時收入圖書館的還有黃友棣200件的作曲真跡原件資料,均是黃友棣親自經手的手稿、製譜、校正、樂譜,其中就包括《杜鵑花》的作曲原稿。
黃友棣在辭典扉頁上題記:「1944年夏我借了此五冊,適值中山大學師範學院奉令疏散,我還書給圖書館時,他們說已裝了箱,不肯收書。害得我把這五冊書放在包袱內,背著逃難,疏散路程由連縣、連山、八步、羅定、茂名,藏身湛江培才中學。1945年底,抗戰結束,又把此五冊提著走路返回廣州,送回中大圖書館,職員皆不肯收。他們寧願當作疏散時失掉,以免麻煩云云。」
黃友棣1912年出生於廣東高要,1930年入讀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系。1944年,黃友棣從轉移到坪石的中大圖書館借出五冊英文版的《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大辭典》。
由於戰亂,學校疏散,黃永棣多次還書未成。輾轉流離,黃友棣來到台灣,書籍隨之而至,他仍念念不忘還書一事。最後他在1998年將辭典贈交高雄中山大學圖書館典藏。他說,都是「中山大學」,勉強算是書歸原主。2010年黃永棣先生逝世,書籍始終沒有「回家」。
<<<>>>69年前,戰亂讓這套書在兩岸輾轉流離69年,終於回到當初出借的廣州中山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