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3 19:59:31yaung

核四因應複合式災害設置7道防線圍堵~吳養春


         核四因應複合式災害設置7道防線圍堵~吳養春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公開支持多用核能發電,但民眾仍因安全疑慮而大致上反對核電。

         日本2011年出現貿易赤字,是31年來首見,2012年也出現824億美元赤字。經濟產業大臣茂木敏充說,赤字上升約半數是由於燃料成本上升。日圓近一年來貶值,也加重了日本進口石油天然氣的負擔。

         雖然民調顯示日本民眾仍然反對核電,但福島核災後動輒數十萬人上街示威,如今示威民眾減少。這或許是由於東京家戶現在付的電費比以往多了30%,而且電費還會再漲,讓民眾感受到痛。

         其次是用煤和石油發電會增加碳排放,造成氣候變遷。目前潔淨能源只占總用電量10%,主要是水力發電。

         安倍等主張重啟核電的人士說,再生能源既昂貴又不可靠,風力時大時小,太陽時隱時現。

         這些因素以外,國家安全考量使日本須保有一定程度的能源自足,唯一方法是至少短期內仰賴核能。日本的鈾供應國都是局勢穩定的工業化國家,但石油則多來自動盪不安的中東。

          日本在核電廠和核能科技上投資了數十億美元,希望能在全球興盛的核能業上外銷獲利。

          目前看來,逐步脫離核能似乎得花上很長的時間。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土耳其總理艾爾段簽署220億美元的協定,將在土耳其北方黑海海岸興建核電廠。

         安倍晉三說,日本從福島核災學到重要的一課,「日本會努力把核能安全提升到最高等級」。安倍與艾爾段也簽署了核能和平用途的協定,確保區域安全。

        土耳其能源部官員說,該核電廠將有四座反應爐,可輸出4800MW( 百萬瓦特)的電力,預計2017年開始建設,第一座反應爐將在2023年開始運轉。

         土耳其在能源方面非常依賴俄國與伊朗進口的天然氣與石油,現在該國希望興建三座核電廠,降低對外國能源的需求。2010年土耳其與俄國協議,在南部的阿庫約興建第一座核電廠。

<<<>>>恆春斷層上核三廠 

        原能會自民國九十八年要求台電改善核電廠耐震度,包括重做海域、陸域地質調查。台電委託中興工程顧問公司研究,於去年底提送原能會,原能會現正進行審查。

        新調查發現,恆春斷層比過去知道的更長。早期研究認為恆春斷層只有陸上的十六公里,從屏東海口延伸至南灣一帶。但台電的新地質報告顯示,恆春斷層往北延伸二公里至竹坑溪外海海域,往南則延伸廿三公里至南灣海域,總長達四十一公里;依此估算,可能產生最大地震規模為六•九至七。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看過這份報告後,直批台電「打迷糊仗」。他說,綜合這項新調查與他過去研究,恆春斷層可能往北延伸至屏東楓港,長度可能達五十公里以上;恆春可能發生的地震規模將超過七•一,如果震央在恆春斷層上,核三廠搖晃程度「一定超過核三廠耐震係數○•四G」。

        陳文山指出,民國六十幾年核三廠開挖時,就發現電廠下有斷層,只是當初台電認為活動性低,事實上只要有斷層,選場址時「避都來不及了」。 

<<<>>>新竹科學園區面臨斷層與地震威脅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研究,新竹斷層與新城斷層同為活斷層,且斷層恰好通過新竹市中心,沿線有十幾所學校;未來一旦發生錯動,對北台灣經濟重心將造成極大威脅。

       北台灣附近有兩條活斷層,一條是通過新竹市中心的新竹斷層,另一條是通過竹科正下方的新城斷層。新竹教育大學教授游能悌指出,因斷層位置敏感,因此沿線五十公尺內,只能當作道路使用,而新竹斷層沿線,經過新竹教育大學、新竹高中、交大、清大、建功國小等校區,一旦發生錯動,後果恐不堪設想。

       因新竹斷層沿線上方都是民宅與學校,新竹市可能全毀;且因新城斷層就在新竹科學園區的正下方,屆時台積電、聯電等,全球半導體重鎮可能損失慘重。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舉辦「後福島的核電及能源政策展望」論壇

       邀請「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主筆麥克施耐德與前原能會副主委謝得志等專家對談。

       謝得志:「福島核災後,核電廠得增加更多安全設施,核電價格只會越來越貴,核四不太令人放心,一旦出事,更不是官員下台可以善後的。」

      麥克施耐德指出,法國二○二五年之前,核電仰賴比率將從七十五%下降至五十%,「在全球核工業都走向衰退的情勢下,位處地震帶與人口密度極高的台灣,核四還有必要繼續興建嗎?」

      謝得志:「核廢料該怎麼處理是不容迴避的既成事實,」

      施耐德說:「法國目前還有一萬噸尚未進行再處理的用過燃料棒,是世界最嚴重的輻射毒物貯存所。」法國目前正在尋找第二處低放最終處置場,但也面臨與台灣相同困境,施耐德說:「公眾支持度低,要找到最終處置場非常困難。」

        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台灣智庫與宜蘭人文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國際核電風險溝通研討會」,邀請日本前任放射線總會研究所所長、目前任職於藤田醫藥大學的下道國榮譽教授、東京櫻美林大學中生勝美教授、日本首都大學加藤洋教授,以及賀立維等人,針對日本福島核災後,國際輻射安全及核能風險進行交流。

        賀立維在會中發表「台灣核廢料處理的困境」,指出核廢料數十萬年永永遠遠和我們的子孫共存,萬一不小心吃進肚子裡,也是永永遠遠與你長相左右,身體吸收放射性物質後,會罹患血癌與甲狀腺癌。

        賀立維說,以核一廠一號機為例,一共裝填八萬兩千公斤的鈾燃料,目前總共產生約兩千八百七十束的用過燃料棒,約分裂五千七百四十公斤的鈾二三五;全台三座核電廠,目前共有約一萬五千七百一十五束的用過燃料棒,分裂三萬一千四百三十公斤鈾二三五,相當於三萬多顆原子彈所產生的輻射核種。

        三座核電廠每年用過的燃料約有一百五十噸,低、中、高階核廢料每年約產生一萬五千桶(每桶五十五加侖),三座核電廠除役時,扣掉歲休時期,台灣將有四千五百噸用過燃料,四十五萬桶低、中、高階的核廢料。如果加上除役所產生的廢料,總計將有高階的用過燃料約九千噸,低、中、高階核廢料也高達九十萬桶,將是目前蘭嶼貯存場容量的九倍。

         數十年前,政府宣佈永久最終貯存場將在四十年後啟用,到了今天,還是宣佈將在四十年後啟用;四十多年來,原能會主委與台電董事長各換了十位,問題仍未解決,相信四十年後再換十位主管還是解決不了問題,「每一位都推給下一位」。

        他說,為獲得四十年、百分之十幾的核能供電,卻要未來十萬年的子孫來承擔核廢料的痛苦,既不公平也不智。

<<<>>>「許孩子一個安心的未來」論壇 

       小出裕章應《今周刊》、宜蘭人文基金會與專欄作家劉黎兒邀請來台出席「許孩子一個安心的未來」論壇。小出裕章投入反核四十二年,福島核災過後,也持續為輻射受害者發聲,被稱為「不屈的研究者」。

         小出裕章警告說,根據美國安全規制委員會針對與核四同型的「進步型沸水式反應爐」模擬計算資料,若輻射外洩,套用於台灣並假定吹東風,輻射量將在一個月內造成三萬人猝死,後續致癌死亡數則高達七百萬。

        小出裕章指出,美國核電廠一百個原子爐都建於地層穩定的東岸,歐洲擁有一五○個原子爐地盤也相當穩固。反觀台灣、日本都是地震大國,地層不穩定,尤其台灣核電廠老舊,新蓋的核四有如「拼裝車」。核四附近人口密集,北台灣避難效率幾乎是零。

        台灣若增加火力發電量,核一到核三可以停機,核四也無須運轉。前美國電力公司土木結構主任工程師郭國榮進一步提倡,將核四廠改裝為燃煤發電廠或液化天然氣發電廠,可提高安全性、減少汙染,也無須掩埋場處理燃料廢物。

       「一旦發生事故,就連後悔也來不及了。」小出裕章語重心長地說,核能一定會對下一代孩子留下核廢料與輻射,無論如何都必須廢核。

       日本3月核子災難可能導致多達2500起致癌病例。

      日本國會成立的福島核電廠事故獨立調查委員會在最終報告中指出,福島核災顯然不只肇因於海嘯,而是「人為災難」。

         委員會在報告摘要中指出:「政府、管理當局和東京電力公司(TEPCO)缺乏保護人民生命和社會的責任感。」

         「管理當局和東電儘管有許多機會採取行動,卻刻意拖延決定,既沒有採取合宜的行動,也沒有做出合宜的決定。」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東電)一改過去堅稱三一一大地震與海嘯是無法想像的災難,首度承認缺乏適當的海嘯防範措施。因為擔心招致法律訴訟、抗議或被迫關廠,因此刻意避免落實若干因應重大事故的安全措施。

       原子能委員會主委蔡春鴻面對立委質詢核四安全,出人意表地直言:「目前我是不相信。我這幾年從不諱言核四有問題,也從來不諱言核四在施工測試過程有很多問題!」同樣面對立委質疑蘭嶼核廢料場,原民會主委孫大川也語帶無奈地說,「我們都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

台灣電力公司總經理李漢申表示,目前核四工程已經完成超過96%,考量安全性,還有一些軟體及配合日本福島311核災事件的安全改善工程,要加強設備。試運轉的部分需要國外專家會同辦理。

         台電董事長黃重球表示,台電計畫提高現有三座核電廠的「海嘯牆」的高度。台電副總經理陳布燦表示,台電預計增高現有三座核電廠的海嘯牆高度,核四廠的海嘯牆預算要等核四公投後確定續建,才會執行預算。

         台電副總經理陳布燦說,台電已經計畫以營運預算編列三十億元,最快在民國一百○五年增高現有三座核電廠的海嘯牆高度六公尺。

         台電副總經理陳布燦:『核一、核二、核三我們都還在設計當中,估算的預算,每一個廠大約在十億元左右,因為還沒有詳細的設計資料出來,所以詳細的預算還沒有...。我們預計是在後年、105年左右會完成這個工程。』

         核四廠的海嘯牆,設計長度有一千四百公尺,預算三十四億元。不過陳布燦表示,要等核四公投後,假如確定繼續興建,才會施工。

          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Nuclear and IndustrialSafety Agency)表示,約15噸含有低量輻射的汙水自核電廠的儲水池流出。

         根據東電的說法,他們認為,由於氣溫的變化,使得貯水槽底板的部分材料,在收縮膨脹之際導致墊片變形,從接縫處被擠出空隙。

         東電表示,將優先針對當初事故發生時設置但未充分考慮漏水對策的相關貯水槽,使用防水材料進行底板部分的補強工程。

      <<<>>>  南加州聖歐諾福瑞 (San Onofre)核電廠由於設備損壞而導至永遠無法再安全運轉的疑慮,宣布永遠關閉,也結束16個月以來愈演愈烈的爭議。

         聖歐諾福瑞核電廠有兩個反應爐,坐落聖地牙哥與洛杉磯之間數百萬人口稠密的太平洋岸。聯邦官員表示,這將是美國50年來永遠關閉的最大核電廠。

         聖歐諾福瑞的問題開始於2012年1月,當時發生小型輻射外洩,檢查之下,發現數百條處理輻射水的新管子都有異乎尋常的損壞,該廠從此不再發電。

         經營歐諾福瑞核電廠的南加州愛迪生公司 (SCE)為了修理以及尋找替代電源,已斥資超過五億美元 (台幣150億元),希望今年能重新啟動一具反應爐,並減少發電量,希望把當初造成管子損壞的震動減到最小。但這座核電廠面對聯邦政府嚴格的管制規定、調查和日益高漲的政治壓力,決定快刀斬亂麻,關廠永息爭議。

         聖歐諾福瑞核電廠1968年啟用,為140萬戶家庭供電。電廠80公里以內住了將近八百萬人。

         環保團體在核電廠大門前慶祝關廠,大喊:「關掉! 」一位男士說,這是和他幾個孩子出生一樣大的喜訊:「知道這座核電廠不會再啟動,八百萬人從此安全,真高興。」

        極力阻止聖歐福瑞核電廠重啟的「地球之友」組織表示,關閉是正確的決定:「我們早就說這些反應爐太危險,現在SCE同意我們的看法。加州人現在有機會擺脫危險的核能,代之以太陽和風提供的安全、清淨能源。」

         關廠造成1100人失業。另外,南加州當局必須盡快為失去核電廠供電的140萬個家庭找到長期可靠的新電源。 

        因為福島核災而從福島疏散至千葉縣的災民,控告並要求日本政府及東京電力公司「恢復原狀」與索賠,在千葉地方法院進行辯論,災民要求希望政府與東電能負起責任並還給他們家園。

         起訴書中將福島核災定義為「公害」,認為核事故是在政府及東電所塑造的安全神話中發展核電建設的結果,而政府在此過程中,並未妥善對東電行使監管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