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5 04:52:00yaung

整體治療~神經免疫學>再生醫學~吳養春

        講話大聲、凡事有話直說的性格,不一定讓你人緣比較好,但能讓你活得比較久,熱情和積極表達情緒,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關鍵,平均壽命較事事皆淡定的人多出兩年。

        當人們將焦慮內化時,其脈搏也會跟著升高,長時間下來,會導致高血壓、心臟病,罹患癌症和腎功能病變。

       事事皆淡定的人,他們試圖隱藏恐懼的外在表現、規避風險,對自己和周圍環境都要求較高的控制。將焦慮內化,會導致癌症和腎功能病變。

       習慣自我壓抑的人雖然得到某些疾病的機率較高,但也因為他們的自制能力比較強,所以復原狀態往往比較好。

        壓力是身心對於任何攪亂平衡的改變所產生的自然反應,當我們的認知與預期不同,或無法掌握狀況時,壓力就會出現。不良情緒會影響人體內的神經系統及免疫系統,生氣會使體內蛋白質含量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覺得能夠控制自己人生的人,死亡率較其他人少了六成!

       經常懊惱、後悔的人,會因為情感痛苦造成免疫系統失調,導致免疫力降低,增加疾病上身的機率。 經常想到「還有更多人不如自己的人」相對健康。

        沒有心理健康即是不健康。大腦內主管情緒的區域,其「灰白質」含量可影響情緒和心情變化。「灰白質」為腦中主要的「幸福分子」之一,平日攝取越多 Omega-3 脂肪酸的人,其腦內灰白質較多,心情較為愉悅快樂。相對攝取較少者,腦內灰白質較少,對事物較易抱持負面看法,也會比較衝動。

        富含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有,各式魚類、堅果類、胡桃、亞麻籽(油)、深綠色蔬菜等。

        「好心情」是增進幸福感最簡單的方法。現代社會生存不易,人人都處在高度張力與壓力的狀態下,而長期或劇烈壓力,會造成情緒不穩、憂鬱情緒、認知失調等等。

          人活著的需求,其實很簡單。只要水、空氣、活動與單純的食物,但壓力會影響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睡眠與食慾等,可以說是種慢性傷害,累積過久終會造成身心疾病。

          人面對壓力的反應共分三階段:警覺反應期、抗拒期、衰竭期。在抗拒期時,人的抗拒力上升,以取得更多能量來試圖解決問題,如果問題被解決了,就能正常釋放緊張與焦慮,回歸到正常的心緒。若長期處在抗拒期,遲遲未能解決問題,就會進入衰竭期,降到比平常更低的抗拒能力,甚至有強烈的負向情緒,怪罪他人或責備自己,使得身心處在高度焦慮或憂鬱的心境中。

         有些問題與壓力,並非能夠被解決,往往會有情緒性的失落沮喪憂鬱,長期的憂鬱心情會侵蝕人的意志與動力,此時要抱持正向思考,嘗試轉換負面能量,在面對無法改變的逆境時,而心境的轉變就需要靠正向思考來帶動。

        人是群體性的,藉由人際活動,情緒能有宣洩的出口,心情和健康息息相關,將偏激的行為改變成健康的心情,可以促使內分泌的平衡,當免疫系統功能正常,自然可與癌症絕緣。

        大腦組織內的「血清素」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作用於鎮定情緒、消除焦慮之用,也就是當血清素功能不足、分泌量不夠或作用不良時即會造成憂鬱症。

         心理失衡可能導致長期耳鳴,現代人容易有耳鳴困擾,一般民眾對於此症狀解決方式,通常求診耳鼻喉科,往往忽略可能是心理層面問題所致。

<<案例>>持續兩年受耳鳴所苦,聲音有如機器故障聲、蟬叫聲等,狀況時好時壞,失眠或壓力大時耳鳴情況更嚴重。

造成耳鳴的原因主要有兩種,首先考慮的是器質性,如耳朵結構受損、聽神經異常等器官上的生理問題,通常至耳鼻喉科就診治療可改善;另一種是心因性,即為心理層面問題,排除器質性原因導致的耳鳴;當患者抱怨睡眠品質差、心情感到煩躁或來自家庭生活壓力等問題,患者耳鳴症狀就更加嚴重。

         在壓力負荷過大時,身心狀態的平衡容易受影響,一旦失衡,除了耳鳴之外,也可能造成免疫力下降,容易產生感冒、頭暈、肩頸僵硬、腰酸背痛等身體不適狀況。因身心狀況失調所引起的身體問題,除了症狀治療外,最重要是找出身心失調的原因進一步改善。

        每日服用綜合維他命,可降低癌症整體發生率,若排除攝護腺癌。

       「飲食」是致癌因子,完整均衡的營養攝取、健康生活習慣是防癌重要步驟。

        常吃肉的人容易大量消耗維生素B6;精神壓力較大的人需要補充維生素C等抗氧化營養素,可以考慮每天服用一顆綜合維他命。

        超過半數的人鉀、鋅、膳食纖維、維他命E、鈣與鎂等營養素攝取量較為不足,尤其隨著年齡增長,營養素攝取不足更加嚴重。

        維生素可幫助人體代謝、調整體質、預防疾病,是維持人體正常運轉的重要營養素,身體若長期缺乏某種維生素,會影響基本機能運作,便容易引起各種疾病
      改善心境、正面思考,藉由飲食改善身體機能或許能比藥物更自然健康。

        一個人如果免疫能力正常,就能抵抗各種常見的病毒及細菌,在各種傳染疾病的流行期都可減少被傳染的機會。

        英國一研究團隊發現,造成麻瘋病的細菌能將神經細胞轉換為幹細胞,並可進一步轉變為肌肉細胞或腦細胞。這項重大發現除了增進對痲瘋病等相關疾病的了解外,也對再生醫學的發展提供新方向。

        再生醫學是指醫療過程中更換或再生的人類細胞、組織或器官,以恢復或建立正常的功能。

          將這寶貴的發現轉變為對病人的實際幫助,對快速發展的再生醫學來說也是。

         俗稱「羊癲瘋」的癲癇,患者常無緣無故失去知覺,緊接著手腳不停抽動,甚至口吐白沫。

         根據臨床經驗,有40%的癲癇原因不明,另外60%是來自腦部外傷、腦瘤或是中風、退化性疾病、腦部感染或是大腦發育先天異常,而遺傳只佔了4%左右。

          癲癇是一種大腦異常放電所產生的反應,跟精神病完全沒有關係。 癲癇其實就像慢性疾病,可以透過藥物、手術、生酮飲食或是迷走神經治療,大多數的病友只要配合醫師,病情十分穩定,甚至可以好幾年都不再發作,一樣可以正常結婚與工作。

          多數人認為癲癇發作時會咬舌頭,所以往往會強行掰開病友的嘴,以手指或飯匙等物品塞到他們的口中,卻常發生舌頭沒事,下顎卻嚴重受傷或是手指被咬傷的情況,曾元孚提醒,根據臨床經驗,癲癇發作時舌頭是往內縮的,即使有20%咬到的機會,並不會造成致命性傷害,強行掰開嘴巴才是受傷主因。

          遇到有人癲癇發作時,千萬不要在他的嘴巴塞東西,也不要企圖去壓制他的動作,在病人清醒之前,不要餵他吃東西,正確處置,最好讓病人側躺、鬆開較緊的衣物、避免碰撞受傷就好。

         提升免疫能力,讓身體的免疫軍有充足的戰力:

一、每天至少一碗五穀雜糧。

二、蛋白質是建造或修補體內細胞、組織的主要成分,免疫系統也必須靠蛋白質才能正常運作。優質動物性蛋白質有瘦肉、魚肉、海鮮、低脂奶類、雞蛋;植物性蛋白豆類及豆製品、堅果。

三、脂肪攝取不過量,避免產生自由基攻擊免疫細胞。

四、吃各種顏色蔬果,儘可能多種顏色組合,提升抗氧化能力。

五、菇蕈類含多醣體成分,具有調節、提昇免疫能力的作用。

六、每天喝四百西西左右的優酪乳能維持良好的腸道菌相,改善胃腸道的健康,治療中或是免疫功能尚未恢復的癌友,優酪乳應暫時避免。

七、甜食淺嘗即可。

八 人體改變在青春期,巔峰在25歲,之後開始走下坡,大部分的人都等40歲才開始養生,太晚!30至40歲基本保養沒做好,慢性疾病提早到。

九 各種養生法是給沒病的人運用的,有病的人必須先要治病。

十 燕麥有助降低膽固醇與控制血糖;蕎麥能幫忙保護血管、避免便秘。

十一  擁有一段幸福美好的婚姻和知心好朋友,是長壽的關鍵。

          有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你會非常驚訝地看到70至90歲的老人仍在尋找愛。幸福的婚姻能明顯帶來更多的滿足感。

十二 有決心有方法,健康一定靈!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TVBS「健康兩點靈」主持人陳月卿,奉行「一點點哲學」,每天一點點,健康的飲食、運動加紓壓,20多年來,她每天不斷的吸收一點知識,親身實踐。40歲那一年,陳月卿直言是人生最糟糕的一段時光,另一半、前陸委會主委蘇起罹癌,加上歷經2次流產,身心俱疲,茫然到好像身處見不到光的隧道裡,整整2年。

          在那一段期間,陳月卿學會最重要的一個觀念:每天做、天天做、重覆做。

          陳月卿持之以恆,維持健康,總是鼓勵大家,在有限的時間底下,選自己能做的飲食或運動,挑一兩項來做,做久了就會有效果。

          生病要看醫師,但維護健康得靠自己!真實走過,每個人都有個最偉大的醫師住在身體裡面,就是自癒能力,只要利用飲食、運動、睡眠和紓壓等方式,喚醒他,自然能防範於未然,這就是「上醫治未病」。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wu200520/活在未來的廿年中


ttp://tw.myblog.yahoo.com/wu200620/ 喜瑪拉雅山心靈故鄉
wu200620@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