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25 07:22:53yaung

網路「圍觀」正在改變著中國~吳養春

        中國社科院在北京發布的《社會藍皮書》表示:

<1>城鄉居民收入絕對差距在3倍以上。

<2>網路「圍觀」正在改變著中國。

<3>社會問題:1物價問題2房價問題。

         世界銀行高級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

       「世界經濟復甦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發展中國家能做些什麼?」

 <1>強化弱勢群體社會保障;

<2>以外部危機為契機,推進內部效率改革。

        經濟部長施顏祥認為,從目前全球市場看來,廣大的中國大陸市場與新興市場是當前耀眼的明星市場。這些市場的商業經營模式、文化、法令、人文與生活,都有別於過去大家熟悉的歐、美、日市場,廠商要多利用各種管道與平台學習和掌握。

      「中國熱」歷久不衰,去年被西方媒體嘆為觀止的「中國崛起」現象包括:

<1>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每7年就翻1倍

<2>第1個富豪打進全球百富榜

<3>亞洲一半中產階級在大陸

<4>外匯存底去年突破3兆美元。

          2010年美國10大新聞熱門用詞「中國崛起」排名第3;2011年美國智庫最新歲末盤點說,中國崛起潮流依舊,尤其美國復甦無力、歐洲深陷危機的大環境中,大陸儼然成了最扎眼的「大款」。

         《富比士》(Forbes)報導,近30年來大陸GDP每7年就翻1倍,2005年超過義大利、2006年超英國、2007年超德國、2011年超日本;大陸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1大經濟體。

          除了GDP,大陸外匯存底去年成功突破3兆美元達3.2兆美元。大陸領導人每出席1次G20峰會,就比前1次更加強大一些,是因為外匯存底作後盾。無疑的,G20坎城峰會上最有發言權的變成大陸,理由很簡單:「中國有錢」,3.2兆美元外匯存底。

        當大陸領導人出席法國G20峰會時,世界舞台將迎來氣勢逼人的「中國時刻」(China's Moment);歐洲領導人期望大陸能夠拯救歐盟,美國則忙於應對債台高築和經濟復甦乏力的問題。

       大陸成為財富成長最迅速的國家,至2010年大陸富人人數已占全球1/4。

       《富比士》雜誌「全球富豪榜」1995年創立至今,被稱為「全球經濟晴雨表」,原來默默無聞的大陸富豪,2006年以後愈來愈多「金榜題名」,2011年上榜的大陸富豪已有115人,人數是上期的1倍;百度當家人李彥宏憑藉94億美元身家,去年更成為殺入全球百富榜的第1個大陸富豪。

        大陸越來越多家庭躋身中產階級,在不包括日本的亞洲已達約2.2億人,其中超過一半住在大陸,難怪微軟創始人蓋茲(Gates)說:「一個有錢的中國對全球沒有威脅

        華爾街鉅子花旗集團前董事長威爾(Sandy Weill)十一月月將中央公園西大道的公寓求售,最後以是八千八百萬美元(約新台幣廿六億六千萬元)售出,買家竟是一位年僅廿二歲的俄羅斯女學生,而且是以現金買下。

         威爾最初買下這間公寓的價格,還不到現在售價的一半,當時即已創下紀錄。葉卡蒂莉娜的爸爸之前為俄羅斯化肥大王,二○一○年以六十五億美元出售企業多數股權。他二○○八年五月購買了地產大王川普的棕櫚灘豪宅,當時即以現金支付九千五百萬美元。

        這一年來,歐洲經濟亮起紅燈,美國景氣也還沒復甦,但新加坡的百萬富翁,人數卻暴增了33%!也讓人口才500萬的新加坡,成為全世界百萬富翁密度最高的國家。

       在新加坡舉行的百萬富翁聚會活動,有高檔時尚大秀可看,還有小飛機可以試開,當然,對很多人來說,更重要的是交換名片,建立人脈。

       清廉、透明的法規條件和投資環境,也堪稱是新加坡的金字招牌。星國政府主動用政策吸引有錢人,只要對特定領域投資超過200萬美金,就能換來永久居留權,會賺錢也很會花錢的百萬富翁,在新加坡平均每1百人就有15個,而接下來幾年中,預估人數還將飛速成長。

<<>>曾預言中共政權將在2011年垮台的美籍華裔作家章家敦,承認預測錯誤,但他仍認為,共產黨會在2012年垮台。 章家敦(Gordon Chang)在2001年出版「中國即將崩潰」(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一書,預言中共政權將於10年內垮台。10年過去,他的預言顯然未實現。

           章家敦指出,去年中國出現28萬次各種「意外」,近期出現的示威與動亂,暴力成分增加,中共官方將無力協調社會不安。短期而言,官方可以鎮壓動亂,但長期來說,民眾認為一黨專政不適用於中國,官方將無法控制現代社會的思潮。

<<>>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2016年中國大陸經濟規模將超越美國。

         八O年代詩人廖亦武,在八九年「六四」事件之際,振筆關切社會現象,被中國當局以政治犯之名數度被捕入獄,廖亦武說,老百姓已經走在知識份子前面,更無所畏懼站出來為遭打壓的生活進行激烈反抗。

        八九年後,中國進入鄧小平時代,在商業化氛圍以及共產黨宣傳重心從文人轉到傳媒的大環境改變下,文人地位不復以往。六四天安門事件,是歷史給中國的最後一次機會,是國家開啟改革的契機,許多懷抱理想的知識份子都捲入這場政治漩渦。廖亦武於六四凌晨寫下《大屠殺》抗議共產黨暴行,進入監獄。

      中國人的改變也是從這一刻開始。六四之前,人民是有理想、有愛國心的,國家充滿了希望;六四之後,共產黨卻用子彈告訴人民這不是他們的國家,如果過於熱愛這個國家就會遭到這種對待。六四後緊接而來的,是推動經濟改革開放政策的鄧小平時代,「一切向錢看」的結果讓老百姓愛的是人民幣,從「愛國」到「愛錢」的意識轉移改變了每個人。

      廖亦武說,在茉莉花革命風起雲湧的這一年,老百姓其實已經走到知識份子前面了。知識份子思想被打壓時還能生存下去,但當上位者拆的是老百姓的房子,壓迫的是老百姓的生活,人民本能的反抗是比知識份子更激烈的。廖亦武說,現在的知識份子多在網路上參與、發表意見,老百姓是領在前頭的行動者。

      廖亦武說,茉莉花革命興盛之際,共產黨專心於對付網路反抗勢力,但最終會出來反抗的,很多都是不上網的、「看不見的」人,這些所謂社會底層的人對於自身生活被壓迫,會更無所畏懼站出來激烈反抗。

      不論是環境還是人心,對作家來說,在記錄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時,這個地方有著世界上最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常對於一次又一次的人心墮落感到驚愕。

       <<>>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抵達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訪問

       這是過去10年來,第一位大陸領導人訪問尼泊爾。

        溫家寶和尼泊爾總理巴塔萊(Baburam Bhattarai)會談的主要議題,將包括北京對尼泊爾基礎設施高達數十億美元的投資計畫,同時商討尼泊爾的和平進程。

         溫家寶也將尋求毗鄰西藏的尼泊爾支持北京的政策。尼泊爾境內有2萬名流亡藏人,尼泊爾政府持續受到來自北京的壓力,要求減少藏人逃進尼泊爾。在過去短短幾天中,就有200多名藏人因為非法入境的罪名遭到逮捕。

<<>>對岸忙選票 咱忙車票

台灣大選適逢大陸春運期間,移動夢網新聞中心主編袁國寶: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你排在隊首,我排在隊尾,而是你在排隊投選票,我在排隊買火車票。對岸在為選票忙,這邊在為車票忙。一張上面印著尊嚴和人權,一張上面烙著屈辱和卑微。

清科集團創始人、CEO倪正東則嘆:有台灣,真好!他還向大陸的年輕一代喊話:我們老了,改變不了這個國家了。90後(1990年代出生)、00後,這個國家遲早是你們當家做主,你們一定要改變這個國家。

鼎暉創投合夥人及創始人之一王功權:在自由民主的世界裡,政治是比較美好的,起碼要比專制世界裡的虛偽政治美好得很多很多。台灣馬、蔡兩位政治家的境界、胸懷和風度,令人敬佩。想到大陸還在振振有詞地不容反對黨的存在,還在靠暴力維穩、鎮壓迫害政治異己人士,連我都心生悲憫,覺得大陸的政客們好可憐。

王功權透露,他妻子看了蔡英文敗選後的一場演講短片後,感慨地說:台灣人民真幸福。「這一句話,竟催我淚下。我側轉身,伏在枕上,為尚不能享受自由民主的大陸同胞哽咽了。」

天使投資人薛蠻子昨日轉發毛澤東1945年答記者問的談話,指「自由民主的新中國」將是各級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遍、平等、無記名的選舉所產生,並向選舉它的人民負責。

薛蠻子有感而發地說:毛主席他老人家說得多麼好啊!後來不執行,不給力(帶勁)啊!逃到小島上的國民黨居然又鹹魚翻身,害得今天大陸人羡慕、嫉妒、恨!

「李輝劍」:「我不希望台獨是不希望台灣毀滅、不希望統一是怕台灣變成大陸這樣」,

經濟學家韓志國:「蔡英文落選後立刻表示要深刻反思兩岸政策,這對從不反思的民進黨是重大轉變,一個開始反思的民進黨才是國民黨的最可怕勁敵。」

FT中文網總編輯張力奮也肯定蔡英文落敗後仍保持政治家的尊嚴和素養。

        亞洲自由選舉網路(Asian Network for FreeElections, ANFREL)由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組成,觀察員在台灣停留10天,觀察台北、嘉義縣市、雲林縣等選區。

        台灣媒體環境開放、自由,但也很遺憾地經常妥協和偏頗,這種情況在政治分裂的兩端都可看到;媒體必須更嚴肅看待新聞倫理,穩定、成熟的民主需要獨立媒體,否則台灣民主會受傷害,在某些地區的政治兩極化也會擴大。



        包括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國日報、人民網等大陸中央級媒體,正紛紛進駐紐約並擴大業務,不僅砸錢租賃市中心精華區的辦公場所、從美國媒體大量挖角逾六十名記者、甚至租用價格不菲的紐約時代廣場廣告看板。其背後意圖,顯然是透過增加國際曝光度,爭奪中國崛起的相應話語權。

         中國官方主要新聞宣傳機構之一的《新華社》,去年進駐百老匯大街一幢辦公大樓頂層,並在附近的時代廣場租用了一塊巨型廣告屏幕,高約十八公尺,上有新華社的標識,每月租金不低於台幣一千萬。

         中國規模最大、由中共中央外宣辦主管的英文報《中國日報》,也增加紐約業務的規模,現有記者和其他員工超過廿名。中國主要官方廣播機構中央電視台,計畫在紐約及美國其它城市僱用六十二名記者。

         一些規模較小的中國媒體運營商,也準備在紐約開設辦事處。專門報導商業新聞的《財經》雜誌,對有關中美貿易順差、匯率爭論和紐約證交所運作情況尤其感興趣。

          中共黨營媒體《人民日報》旗下的《人民網》,也在紐約帝國大廈卅樓租下八十五坪辦公室。而最近披露的《人民網》招股書顯示,人民網美國公司是人民網的上市資產之一。人民網在十三日才剛通過中國證監會的審核,將登陸中國A股市場,成為首家上市的官辦新聞網站。

         中國這些官方媒體的擴張理由之一,是希望「建設國際一流媒體」。《中國日報》專欄作家陳衛華表示,中國在過去卅年已變得更加國際化,但全球新聞媒體仍為西方公司所主導。

         他說,「中國人感覺自己聲音沒被外界聽到,他們在新聞媒體界的代表也不夠。」對於發生在美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和美中匯率之爭等問題,中國媒體希望能向世界傳達自己的觀點。

        受到○八年金融風暴影響宣布破產的美國「大西洋銀行」,近期被大陸溫州商人林春平旗下「中國春平集團」,以六千萬美元(合台幣近十八億元)收購,並更名為美國新匯豐銀行。

        設在美國德拉瓦州的大西洋銀行已有八十五年歷史、原為猶太人控股。據《法制晚報》報導,從○九年初起,林春平便開始著手「抄底」美國金融市場,也與大西洋銀行進行過多次談判。由於受到投資主體方面限制,一○年六月,林春平在英屬維京群島成立春平國際金融控股集團;再於去年八月,在美國成立美國新匯豐聯邦集團。

        至去年十一月底,美國新匯豐聯邦集團出資六千萬美元收購大西洋銀行,並改名為美國新匯豐銀行,註冊總資金為一億美元。

        生於一九七○年的林春平,溫州澤雅人。就讀高中時曾在桂林百貨賣鈕釦,後在深圳從事牛皮貨運生意;一九九三年前往新加坡攻讀碩士,並與同學、第七任聯合國祕書長安南之子熟識。後經安南的兒子介紹,林春平去年前往迦納做生意,並認識多名非洲政要;另在二○○一年,他以五十萬美元買下迦納一座礦山,如今這座礦山每年至少帶給他二百萬美元收入。

          中國將以更開放的姿態向世界傳播自己的聲音。

        「麥肯錫全球調查報告」指出,高階經理人咸認阻礙經濟成長的原因,首推消費需求不振,進入2012年儘管不確定因素仍在,但許多高階經理人已急切希望在上半年就要提高企業獲利(56%)和消費需求(37%)!

         企業應聚焦於向外擴張、發動M&A攻勢,以便進入新市場、新增客群或產品線、掌握關鍵IP,培養新事業或擴大經濟規模,打造策略性優勢和關鍵性能耐,目前上市公司和大型企業最積極佈局M&A。

        經濟起飛的亞太區是全球高階經理人積極搶進的熱點。日本「貿易白皮書2011」指出,亞洲金字塔頂市場在2020年將激增至3.5億人,為打開這個新市場,日企在亞洲積極併購,2011年併購數160件創海外併購總額最高紀錄,2012年還會追高,台灣會是重點之一。

        麥肯錫全球研究中心曾預估,中國消費市場未來10年成長1倍,達4.8兆美元規模,躍居第2大消費國;印度中產階級在未來20年,可望從5,000萬人增長10倍達5.8億人,晉升第5大市場。

        所得提高萌生炫富心理,戰略諮詢機構貝恩資本「2011中國奢侈品市場報告」估計,大陸民眾在全球奢侈品銷費總額約2,120億元人民幣,其中大陸市場交易占800多億元人民幣,到2012年大陸奢侈品市場將破千億元人民幣大關。

        影響所及,全球大型精品集團搶進亞洲,LVMH成立200億元私募基金L Capital Asia專事投資或併購,已出手併購台商JORYA服飾集團。

         許多亞洲有錢人也快速增加汽車、紅酒、蒐藏品等消費,藉以形塑個人生活品味和型態。蘇富比亞洲區非正式統計,華人在拍場已主宰珠寶、名錶、洋酒等項目,全球拍價最高10大洋酒8成在華人手中;法商Artprice追蹤2011全球畫作拍賣,張大千(5.7億美元)、齊白石(4.5億美元)躍居藝術家總收入Top2,取代安迪沃荷、畢卡索,揭示華人藝術消費時代來臨。

        資訊科技在電腦、社群媒介、網路商業運用,正在創造所謂「第二經濟」,也就是數位經濟。

         雲端運算、巨量資訊又是2大科技議題,逐漸改變管理效能和商業模式,亞馬遜、Google等領導企業帶頭衝,製藥、零售、電訊到金融保險等產業跟進;近來,甲骨文、IBM等軟體大廠,高價收購雲端服務業者卡位。

          在上週逃亡到美國的中國大陸著名異議作家余杰,18日在記者會上呼籲各界提防北京對全球的影響力,表示中國大陸正一心一意想出口它的政治模式。

          余杰說,中國大陸政府不只迫害自己的人民,還正在將自己的共產體系出口到其他國家,像是非洲。

         38歲的余杰是四川成都人,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曾經擔任獨立中文筆會副會長,積極參與大陸人權活動,也時常公開表達觀點。

         余杰前年在香港出版書名為「中國影帝溫家寶」的著作,批評大陸總理溫家寶太過注重「作騷」(作秀);余杰並且在2010年7月赴美國演講時表示,溫家寶對民主的空洞說辭和作為只是演戲,被外界誇張放大,說了不做比不說還壞。

         在去年初大陸發生「茉莉花」集會事件後,余杰曾被當局拘禁,並且在失蹤期間傳出遭到當局酷刑對待,甚至被脫光褲子打暈。(中央社記者吳協昌洛杉磯23日專電)台灣大選落幕,經濟學人雜誌刊登專文指出,中國大陸民眾非常關心這次大選,北京「世界與中國研究所」所長李凡認為,台灣的民主選舉,戳破共產黨的民主會造成混亂的謊言。

       「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21日在網站上刊登一篇文章指出,台灣的民主已經引起中國人民的關注。根據這份超過2萬6000人次參與的網路民調,高達55%的中國大陸民眾支持馬英九連任,宋楚瑜也獲得超過25%的支持度,民進黨的蔡英文則獲得近20%的支持。

        北京的世界與中國研究所(The World and China Institute)所長李凡,這次罕見地帶了一群中國大陸學者前往台灣觀察總統大選。

         李凡強調,台灣的選舉結果,證明了共產黨認為民主會造成混亂的說法是謊言。

         台灣成功地從獨裁走向民主,更被視為是亞洲民主的典範,許多遭到中國驅逐的異議份子,也為了這次選舉聚集在台北,對台灣的政治讚譽有加。1989年天安門事件領導人之一的王丹,去年也在台北設立了民主學校。



旺報【記者邱詩文╱綜合報導】中國時報【藍孝威╱綜合報導】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 新頭殼newtalk 2012.01.11 徐千雅/台北報導

ww.pchome.com.tw/wu200520 活在未來的廿年中
www.wretch.cc/blog/wu200520 心靈故鄉 心靈角落 夢想花園 夢想故事
http://tw.myblog.yahoo.com/wu200620/ 喜瑪拉雅山心靈故鄉
wu200620@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