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外債國家>美國經濟成長遲緩>股災再起~吳養春
<<股市決戰2012年>>~股票分析及預測 <2513期2011-9-28>
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表示,隨著全球經濟減速,新一波金融危機可能提前降臨。投資大戶索羅斯警告歐債危機可能比雷曼兄弟倒閉的後果更嚴重;「末日博士」表示:「幾個月前我預測全球經濟的『完美風暴』在2013年降臨,如今美國、歐元區和英國經濟提前趨緩,二次衰退可能提前來臨。」
羅比尼預測,說:「短期內我們需要大規模的刺激,否則會出現另一次大蕭條。情況愈來愈糟,當今和幾年前最大的不同是政策選項幾乎用罄。」
政府基金隨時待命,目前五大基金立即可用資金約1,400億元,國安基金也可伺機投入。
勞保、勞退基金公布最新績效顯示,受到8月全球股災影響,勞保、勞退基金今年以來帳面累計虧損達299億元,其中新舊制勞退基金累計虧損高達241億元,操作績效為負2%;至於勞保基金累計虧損則為58億元,操作績效為負1.45%,創今年累計虧損最多紀錄。勞保、勞退基金9月績效恐怕還是不樂觀、帳面累計虧損可能持續擴大。
根據勞保局的資料,截至8月底勞保基金規模約4281億元,而勞保基金7月累計收益仍賺64億元,但8月倒虧58億元,顯示單月投資虧損就達122億元。
季線、半年線、年線都已下彎,指數又跌破一個多月的整理區間低點-7148點,上檔反壓已轉為沉重。由於停損賣壓陸續出籠,融資追繳壓力已大增,對於盤勢須更加保守,投資人不要貿然搶反彈。
國安基金第3季委員會議10月中旬才要召開,不過,當前歐美金融市場動盪,歐債疑慮愈升愈高,今天盤中傳出,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歐元區永久紓困基金成立後,不排除讓某一成員國倒債,外資今天賣超金額雖縮至31億元,但今年累計賣超已高達104億美元,不僅為近10年來次高水準,還有一整季未過完,就已直逼2008年的154億美元。
正因外資大舉匯出,台股今天跌到2009年9月中旬以來的新低,國安基金要啟動,有一定的條件,要由委員會議共同決定,截至目前,國安基金尚未討論是否有需要提早召開委員會,但會密切觀察國際經濟情勢及台股變化,審慎因應。據了解,國安基金雖未出手,但政府基金與公庫銀行已銜命進場護盤;無奈歐債疑慮沉重,多頭信心潰散難敵政府「無感護盤」,台股還是大跌。
世紀最傑出高手語錄:
1.在市場悲觀時買進。因為多頭市場總在悲觀時誕生,在懷疑中成長,在樂觀中成熟,在陶醉中死亡。
2.不能只聽故事,要能判斷價值。
3.別人大賣時,買進;別人大買時,賣出。
4.不須怕雨天,但須懂烏雲。有波動才有機會,把波動當盟友。
5.所有的公司都會遭遇問題,如果是暫時的,往往是最佳的投資時機,因為短視的投資人會因為近期的改變而心慌意亂。
6.把危機攤在陽光下,面對它,問題就解決了! .只要犯錯,立刻修改,看到機會,全力投入。認錯!快速處理,快速改變,朝正面發展。
7.不要得了城堡,還嫌浴室發霉。
8.凡事都得冒險,但冒險之前,要考慮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底線在那裡?勝敗兵家常事,輸了就輸了!要經得起輸贏,而且要從谷底、從低潮中站起來。
9.兔子會跑輸,原來烏龜早有算計。
股王宏達電第二季每股估賺二二元。最後的成績是EPS二○.六元,追買宏達電宜審慎。
宏達電在一三○○元及一二八五元留下M頭的形態。股價波動激烈,不是大漲,就是大跌,這正是變盤訊號。
買股票,若買到已漲幅數倍,要再創造倍數獲利機會不大。
★未來2年20支潛力股票: 聯電 (2303) 遠 傳 (4904)
☆股市變化多端,分分秒秒變動,本資料僅供參考,切勿盲信。
☆股市瞬息萬變,本資料著重精準,45年來的股市起落,一再證明它是股市中預測最準確的專業雜誌。
★ ●這20支潛力股票,未來可能飛黃騰達。因為未來變數極大,是不確定的。 但在它變化之前,是有能量規跡可尋的,掌握先機,知所進退,就是智慧。
●凡事都得冒險,但冒險之前,要考慮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底線在那裡?勝敗兵家常事,輸了就輸了!要經得起輸贏,而且要從谷底、從低潮中站起來。
●錯過了上一波,沒有關係,千萬別錯過下一波。
●真正的股市專業專家,用45年的專業經驗,告訴你手上應該握有20支潛力股票。
資料來源:新聞來源:時報記者沈培華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 時報記者任珮云 工商時報─記者林憲祥 時報記者莊丙農 聯合新聞網記者方巧文/工商時報記者崔慈悌/中央社記者曹宇帆布魯塞爾11日專電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 記者趙曉慧 自由時報記者王珮華/中央社記者羅秀文 中國時報陳文和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 中央社記者張良知 工商時報記者譚淑珍記者呂俊儀 中國時報【沈婉玉/】工商時報記者潘臆涵 自由時報記者卓怡君 時報記者沈培華記者莊丙農 時報記者何美如 鉅亨網 記者陳俐妏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 時報記者王淑以 時報記者張漢綺 自由時報記者高嘉和/〔編譯劉千郁/綜合報導〕中央社記者許湘欣 工商時報─記者王中一 鉅亨網 記者張欽發 工商時報─記者楊玟欣 工商時報─記者陳美君、王曉伯/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 工商時報──記者沈美幸/記者涂志豪
上一篇:我國成為零外債國家~吳養春